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855发布日期:2018-12-28 19:3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了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对水资源也造成破坏。近年来,各种严重的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发现水资源匮乏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节约用水则是力所能及的。

在家庭生活中,人们普遍意识到通过对洗菜水、洗衣水等进行存储用来冲马桶或者浇花等,但是由于使用后的水中含有一些杂物如菜叶,这就导致无法直接进行利用,用来冲马桶则会造成阻塞问题。因此,设计一款能一次性实现固体垃圾分离和液体污水净化的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固体垃圾收集的缺点,提供了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一筒体位于第二筒体内,第二筒体位于第三筒体内,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安装有与第二筒体同轴设置的转动环,第一筒体固定在转动环上并由转动环带动在第二筒体内旋转,第一筒体的壁面和转动环的环面上均设有多个孔,第一筒体的上端开口并定义为污水进水口,第一筒体内安装有升降片,升降片与第一筒体的侧壁贴合,升降片可上升至污水进水口处,第二套筒内安装有过滤装置,第二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第二套筒的上端设有圆环盖,圆环盖的内侧环面与第一筒体的上端边缘贴合,第三筒体的上端开口,第三筒体内安装有支架并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二筒体外。

作为优选,升降片为锥面,圆环盖为与升降片锥度相同的环形锥面。

作为优选,第一筒体内安装有螺杆,升降片固定在螺杆上并由螺杆带动升降。

作为优选,转动环的侧壁上设有齿,还包括与齿配合的齿轮,转动环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旋转。

作为优选,出水口上连接由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穿过第三筒体的壁面并伸出第三筒体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筒体的旋转带动液力受离心力进入过滤步骤,而固体垃圾则滑落至第三筒体3中,不仅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也实现了污水的过滤净化,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4—转动环、5—孔、6—升降片、7—螺杆、8—齿轮、11—污水进水口、21—过滤装置、22—出水口、23—圆环盖、31—支架、41—齿、221—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污水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第一筒体1位于第二筒体2内,第二筒体2位于第三筒体3内,第二筒体2的内壁上安装有与第二筒体2同轴设置的转动环4,第一筒体1固定在转动环4上并由转动环4带动在第二筒体2内旋转,第一筒体1的壁面和转动环4的环面上均设有多个孔5,第一筒体1的上端开口并定义为污水进水口11,第一筒体1内安装有升降片6,升降片6与第一筒体1的侧壁贴合,升降片6可上升至污水进水口11处,第二套筒2内安装有过滤装置21,第二筒体2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2,第二套筒2的上端设有圆环盖23,圆环盖23的内侧环面与第一筒体1的上端边缘贴合,第三筒体3的上端开口,第三筒体3内安装有支架31并通过支架31固定在第二筒体2外。

升降片6为锥面,圆环盖23为与升降片6锥度相同的环形锥面。

第一筒体1内安装有螺杆7,升降片6固定在螺杆7上并由螺杆7带动升降。

转动环4的侧壁上设有齿41,还包括与齿41配合的齿轮8,转动环4通过齿轮8的转动带动旋转。

出水口22上连接由出水管道221,出水管道221穿过第三筒体3的壁面并伸出第三筒体3外。

污水由污水进水口11流入第一筒体1内,由于第一筒体1受转动环4的作用旋转,因此污水中的液体随第一筒体1的离心力经由孔5流入第二筒体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口22和出水管道221流出装置外,而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无法通过孔5,因此被滞留在第一筒体内,此时,通过螺杆7带动升降片6上升,固体垃圾被升降片6推动至污水进水口11处,由于升降片6和圆环盖23形成一个大锥面,且该大锥面越向外越向下倾斜,因此固体垃圾滑落至第三筒体3中,实现固体垃圾的收集,也实现了污水的过滤净化。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