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胶环保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5068发布日期:2018-11-30 20:1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省胶环保涂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复合板材上胶时的一种省胶环保涂胶机。



背景技术:

涂胶机是生产胶合板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是将经过调制好的胶粘剂均匀地涂布到单板表面上去的一种机械设备。常用的有双辊涂胶机,三辊涂胶机和四辊涂胶机三种形式。目前双辊涂胶机存在工艺性能差,涂胶量不易控制且涂胶不均匀,生产效率低等缺陷,且用胶量大,胶水浪费严重,不仅生产成本高还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胶环保涂胶机,在原有双辊涂胶机上进行改进,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省胶及循环用胶,更加环保。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省胶环保涂胶机,包括机架、上涂胶辊、下涂胶辊、注胶口和纸板传送带,所述机架用于安装固定其余部件,所述上涂胶辊和下涂胶辊成对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纸板传送带设置在上涂胶辊和下涂胶辊的前方,纸板从上涂胶辊和下涂胶辊中间穿过,所述注胶口设置在纸板进入方向、上涂胶辊的前端切面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胶辊的前方设有刮板机构,所述刮板机构包括转轴,转动柄、刮板和气缸,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与上涂胶辊的中心轴水平方向平行,所述转轴与上涂胶辊圆周面之间留有缝隙,所述注胶口位于缝隙上方;所述转动柄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转轴的两端,所述刮板安装在转轴的中部位置,左右两侧均开有卡槽,所述转动柄压下时可卡入卡槽中,压紧刮板;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活塞头连接转动柄带动转动柄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柄的一端为套环,套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动柄的中部为方形连接块,另一端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上端面开有螺纹孔,用于连接气缸。

优选的,所述刮板的一面为固定端,另一面悬空为刮刀,所述刮刀与上涂胶辊的外前下表面留有涂胶缝隙,所述刮刀与固定端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凹槽。

优选的,还包括储胶池,所述储胶池设置在注胶位置的下方,所述储胶池的上方开有入胶孔,所述储胶池的侧下方开有出胶孔,出胶孔外设有泵组通过管道与注胶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双辊涂胶机的上辊增加刮板,实现胶水的均匀涂布,并设置了储胶池,实现胶水的循环利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有效节省用胶量,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板形状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上涂胶辊、3-下涂胶辊、4-注胶口、5-纸板传送带、6-刮板机构、7-储胶池、61-转轴、62-转动柄、63-刮板、64-气缸、621-套环、622-方形连接块、623-圆柱体、631-固定端、632-刮刀、63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包括机架1、上涂胶辊2、下涂胶辊3、注胶口4、纸板传送带5、刮板机构6和储胶池7。

机架1用于安装固定其余部件,上涂胶辊2和下涂胶辊3成对安装在机架1上,纸板传送带5设置在上涂胶辊2和下涂胶辊3的前方,纸板从上涂胶辊2和下涂胶辊3中间穿过,注胶口4设置在纸板进入方向,上涂胶辊2的前端切面上方。

上涂胶辊2的前方设有刮板机构6,刮板机构6包括转轴61,转动柄62、刮板63和气缸64,转轴61的中心轴与上涂胶辊2的中心轴水平方向平行,转轴61与上涂胶辊2圆周面之间留有缝隙,注胶口4位于缝隙上方。转动柄6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转轴61的两端,转动柄62的一端为套环621,套装在转轴61上,中部为方形连接块622,另一端为圆柱体623,圆柱体623的上端面开有螺纹孔,用于连接气缸64;刮板63安装在转轴61的中部位置,左右两侧均开有卡槽,转动柄62的方形连接块622压下时可卡入卡槽中,压紧刮板63。气缸64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活塞头连接转动柄62的圆柱体623上的螺纹孔,带动转动柄62转动,工作时通过气缸64将刮板63压紧,防止机台振动造成涂胶过量或不均匀。

刮板63的形状如图2所示,刮板63的一面为固定端631,用于将刮板63固定安装在转轴61上,另一面悬空,为刮刀632,刮刀632与上涂胶辊2的外前下表面留有涂胶缝隙,刮刀632与固定端63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凹槽633,注胶口4中流出的胶经过转轴61与上涂胶辊2之间留有缝隙流入到凹槽633,填满后通过刮刀632均匀涂布到上涂胶辊2上,再涂覆在纸板上。多余的胶会从凹槽633两侧流出。

为节约用胶量,保护环境,本实用新型在涂胶机注胶位置的下方设置了储胶池7,储胶池7的上方开有入胶孔(图中未示出),凹槽633中流出的胶通过入胶孔流入储胶池7内,储胶池7的侧下方开有出胶孔(图中未示出),出胶孔外设有泵组(图中未示出)通过管道与注胶口4相连,使得胶水能够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