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375发布日期:2019-01-13 17:1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除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污装置,具体是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除污装置,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焦化是将炼焦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经高温干馏产生焦炭、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其中,焦炉煤气从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时的温度为700℃左右,此时煤气中含有焦油气、苯族烃、水汽、氨、硫化氢、氰化氢、萘及其它化合物,为回收和处理这些化合物,桥管及集气管中用大量循环氨水喷洒,当细雾状的氨水与焦炉煤气充分接触时,由于煤气温度很高而湿度又很低,故煤气放出大量显热被冷却至83(±5)℃左右,氨水则吸收大量热量升温至80(±5)℃左右,循环氨水携带被冷却下来的焦油经集气管和气液分离器与煤气分离,分离后液体流入机械化澄清槽与焦油分离,与焦油分离后的氨水进入循环氨水槽,然后再经循环氨水泵泵入桥管循环利用。该系统中循环氨水携带的焦炉煤气热量白白浪费在大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循环氨水通过溴化锂制冷机组,降低喷洒的循环氨水的过热度,将高温循环氨水作为热源直接引入溴化锂制冷机组制冷水,不仅能够实现焦炉煤气显热的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还能根据客户不同制冷设备的热源降低相应热源能耗,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高温循环氨水在制冷过程中温度会被冷却,此时仍会析出焦油等化合物,会对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需要在进入制冷机组前将高温循环氨水中的化合物进一步的分离,以满足制冷机组对循环氨水的纯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除污装置,该装置能进一步分离高温循环氨水中的化合物,满足制冷机组对循环氨水的纯度要求,避免堵塞其管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除污装置,包括储物罐,所述储物罐的上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出口和进口,储物罐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口,储物罐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流层、上滤板和下滤板,上滤板和下滤板之间填充除污层。

本装置通过在储物罐内的上部设置导流层,能够让蒸氨水更均匀的自上而下流过,导流层的下部设有上下滤板,滤板之间填充除污层,滤板一方面为除污层提供空间。另一方面还能防止蒸氨水将填充物冲走,经过除污层过滤的蒸氨水,其中的杂质、固渣、油污被分离和过滤,从储物罐的第二出口排出的蒸氨水满足了制冷机组对循环氨水的纯度要求,避免了堵塞其管道。在储物罐的上部还设置有第一出口,这样,在除污过程中,如果在储物罐内的焦油含量较多时,可以通过堵塞第二出口,打开第一出口,并利用进口供入蒸氨水,以将储物罐内部的焦油进行外排。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层为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均布多个竖向延伸的导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污层为高纯石英颗粒物。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纯石英颗粒的粒径为5~7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口,2、储物罐,3、导流层,4、上滤板,5、除污层,6、下滤板,7、第二出口,8、第一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除污装置,包括储物罐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储物罐2由位于顶部的上球冠段、位于底部的下球冠段和连接上球冠段与下球冠段之间的圆筒段组成,所述储物罐2的上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出口8和进口1,第一出口8和进口1可以左右相对称地设置在圆筒段的上端;储物罐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口7,第二出口7可以设置于储物罐2的底部中心区域;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7和进口1处均可以设置有截止阀,以方便地控制各口与储物罐2内部的连通或阻断状态;储物罐2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导流层3、上滤板4和下滤板6,导流层3设置于第一出口8及进口1的下方,上滤板4和下滤板6之间填充除污层5。

导流层3为一导流板,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流均匀性,所述导流板上均布多个竖向延伸的导流孔。

特别的,除污层5为高纯石英颗粒物,粒径为5~7mm。

储物罐2的进口1连接进液管路,蒸氨水从进液管路进入储物罐2后流经导流层3进入上滤板4和下滤板6之间的高纯石英除污层5,除污层5将蒸氨水中的杂质、固渣、油污进一步分离和过滤,经净化过的蒸氨水从与储物罐2的第二出口7连接的出液管路中排出进入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制冷机组再次使用。在储物罐2内部的焦油含量较多时,堵塞第二出口7,打开第一出口8,并利用进口1供入蒸氨水进行冲刷,从而能将处于除污层5上部的焦油通过第一出口8进行外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