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研磨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587发布日期:2018-12-25 20:4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石墨研磨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石墨研磨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碳粉在艾奇逊石墨炉中通电加热,碳粉晶型发生转化,碳粉转化成石墨,石墨产品需要研磨成粉末状,对于机械研磨,则研磨装置损耗大,并且研磨装置磨损下来的粉体混入石墨中,引入异物,异物在石墨中分离提纯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石墨研磨粉碎装置,该装置通过高压膨化是石墨颗粒松动,然后通过球磨介质的撞击来使石墨粉体进一步细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石墨研磨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膨化腔1、破碎腔2,所述膨化腔1上部设有斗状投料口11,膨化腔出口12与破碎腔入口21连接,破碎腔2底部设有出料口22,膨化腔投料口11底部和膨化腔出口12管路上分别设有阀门;

所述膨化腔1设有压缩气体入口13,膨化腔1为双层腔体,双层腔体内通高压蒸汽;

所述破碎腔2为卧式腔体,其包括球磨破碎腔23、石墨粉体腔24,所述球磨破碎腔23设于石墨粉体腔24的内部,球磨破碎腔23两端通过旋转轴承与石墨粉体腔24连接,球磨破碎腔23一端的石墨粉体腔24外侧设有旋转电机,球磨破碎腔23另一端的石墨粉体腔24外侧为破碎腔入口21,球磨破碎腔23内装有球磨介质,球磨破碎腔23腔体为过滤筛网,石墨粉体腔24底部设有出料口22。

优化,球磨破碎腔23内壁在腔体内侧设有螺旋分料绞笼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膨化腔出口12管路上的阀门关闭,石墨进入膨化腔,关闭膨化腔投料口11管路上的阀门。膨化腔内部加入压缩气体增加压力,双层腔体内通高压蒸汽,使膨化腔内部压力进一步提高,然后打开膨化腔投料口11管路上的阀门,膨化腔内的石墨在压力差下膨化。打开膨化腔出口12管路上的阀门,石墨进入球磨破碎腔23,球磨破碎腔23旋转过程中,球磨介质下落撞击石墨,膨化后的石墨进一步被细化,达到一定细度的石墨从球磨破碎腔23的过滤筛网中筛分出来进入石墨粉体腔24,细化石墨从出料口22出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利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膨化使石墨粉体松动,然后通过球磨破碎腔旋转过程中,球磨介质下落对石墨产生撞击力,使粉体进一步细化。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磨粉过程引入异物,并减少了磨粉设备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研磨粉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膨化腔-1、投料口-11、膨化腔出口-12、压缩气体入口-13、破碎腔-2、破碎腔入口-21、出料口-22、球磨破碎腔-23、石墨粉体腔-24、螺旋分料绞笼-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石墨研磨粉碎装置,从上至下包括膨化腔1、破碎腔2,所述膨化腔1上部设有斗状投料口11,膨化腔出口12与破碎腔入口21连接,破碎腔2底部设有出料口22,膨化腔投料口11底部和膨化腔出口12管路上分别设有阀门;

所述膨化腔1设有压缩气体入口13,膨化腔1为双层腔体,双层腔体内通高压蒸汽;

所述破碎腔2为卧式腔体,其包括球磨破碎腔23、石墨粉体腔24,所述球磨破碎腔23设于石墨粉体腔24的内部,球磨破碎腔23两端通过旋转轴承与石墨粉体腔24连接,球磨破碎腔23一端的石墨粉体腔24外侧设有旋转电机,球磨破碎腔23另一端的石墨粉体腔24外侧为破碎腔入口21,球磨破碎腔23内装有球磨介质,球磨破碎腔23腔体为过滤筛网,石墨粉体腔24底部设有出料口22。

球磨破碎腔23的物料入口设于端部,为了避免物料在球磨破碎腔23端部堆积。优化,球磨破碎腔23内壁在腔体内侧设有螺旋分料绞笼25,球磨破碎腔23旋转过程中,螺旋分料绞笼25起到将物料向物料入口的对面端匀料的作用,使物料在整个球磨破碎腔23内部均匀分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