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939发布日期:2019-02-19 19:2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水来过滤空气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因环境破坏、工业废气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春夏季节的“沙尘”,秋冬季节的“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冬雾有着“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煤炭燃烧等空气中的微尘、悬浮颗粒、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使得大气中的PM2.5指数严重超标。所以,空气过滤器应运而生,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的空气过滤、净化。

申请人曾于2017年04月28日提出了名为“一种多层水幕帘过滤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720461806.X,并于同年11月获得授权。该申请公开了以水为过滤介质的过滤系统,系统中包含有内壁设有竖向筋条的圆筒式风道,能够形成多层水幕,雾化程度大,过滤效果更佳。

然而,以水为过滤介质的过滤系统无法控制过滤完后的空气湿度,因此导致室内空气湿度上升,超过适宜范围,影响用户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水过滤后的空气的湿度,以提供给用户舒适度最佳的洁净空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包括:外壳、水箱、水幕器、圆筒式风道、马达、风机、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其中,

所述外壳为内部中空的筒式结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孔形或线形的所述进风口,顶部或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孔形或线形的所述出风口,底座封闭;

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下部,水箱内灌装水;

所述水幕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中部、所述水箱的上方,水幕器的下端伸入至所述水箱中,水幕器的下沿低于水箱中水的上沿;所述水幕器为上粗下细的锥形体,内部中空,内壁上设有多条螺旋的、凸起的筋;在所述水幕器的壁上、相邻的筋之间还设有多个通孔,其中,所述通孔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通孔为水雾孔,上层通孔为大水滴孔;

所述圆筒式风道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中部、所述水幕器的外围,圆筒式风道伸入至所述水箱中,圆筒式风道的下沿高于水箱中水的上沿;

所述马达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中部、所述水幕器的上方,马达下端探入所述圆筒式风道中、与设于所述圆筒式风道内的所述水幕器电连接,马达转动带动水幕器转动;

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上部、所述马达的上方,向外排放空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地,所述通孔在所述水幕器的壁上朝着旋转方向倾斜开设。

优选地,所述通孔朝着旋转方向倾斜15°开设。

优选地,所述通孔在所述水幕器的壁上位置均匀地进行开设。

优选地,还设有海绵,所述海绵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吸附甩水时猛烈撞击所产生的水汽。

优选地,还包括人机界面,所述马达、风机皆电连接至所述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设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供使用者控制风机和马达的开启、关闭,以及选择风机的档位。

优选地,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于所述水箱的上方,与所述水箱相连通,其内部灌装水。

优选地,所述补水箱设两个,一左一右、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可产生多层水幕帘,雾化程度大,过滤效果更佳;空气先经水雾净化,再经水珠,水珠将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汽吸收,起到明显的干燥作用,为使用者提供湿度适宜的洁净空气;且由于外壳的内部设有海绵,吸收水汽的同时降低了系统产生的噪音,为使用者创造了相对安静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幕器的俯视剖面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 外壳

2 水箱

3 水幕器

4 圆筒式风道

5 马达

6 风机

7 进风口

8 出风口

9 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包括:外壳1、水箱2、水幕器3、圆筒式风道4、马达5、风机6、进风口7以及出风口8,其中,

所述外壳1为内部中空的筒式结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孔形或线形的所述进风口7,顶部或上部侧壁上开设有孔形或线形的所述出风口8,底座封闭;

所述水箱2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下部,水箱内灌装有足量的、洁净的水;

所述水幕器3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中部、所述水箱2的上方,水幕器的下端伸入至所述水箱2中,水幕器的下沿低于水箱中水的上沿,由此可从所述水箱2中吸取水分;水幕器为上粗下细的锥形体,内部中空,内壁上设有多条螺旋的、凸起的筋;请结合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幕器的俯视剖面图;在水幕器的壁上、相邻的筋之间还设有多个通孔,其中,所述通孔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通孔为水雾孔,直径约为1.5㎜,上层通孔为大水滴孔,直径约为4㎜;如图2所示,所述通孔在壁上朝着旋转方向倾斜开设,即,若水幕器向左、逆时针旋转,则通孔由内向外朝左倾斜开设,而若水幕器向右、顺时针旋转,则通孔由内向外朝右倾斜开设,这样的设计更加有利于水的顺畅排出,图2示为水幕器向左、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通孔由内向外朝左倾斜开设;优选地,所述通孔朝着旋转方向倾斜15°开设;此外,为使水幕器旋转时水雾和大水滴都可以均匀甩出,保持空间中水的连续性,所述通孔优选为在所述水幕器的壁上位置均匀地进行开设;

所述圆筒式风道4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中部、所述水幕器3的外围,圆筒式风道伸入至所述水箱2中,但圆筒式风道的下沿高于水箱中水的上沿;这样设计有利于防止水珠溅射,水珠和水雾自水幕器中甩出后,在圆筒式风道中与空气结合,而后落入至水箱中;

所述马达5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中部、所述水幕器3的上方,马达下端探入所述圆筒式风道4中、与设于所述圆筒式风道4内部的所述水幕器3电连接,马达转动带动水幕器转动;

所述风机6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上部、所述马达5的上方,用于向外排放空气;

由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时,接通电源,风机和马达同时工作;一方面,马达高速旋转带动水幕器旋转,由于水幕器内壁的螺旋筋,将水从水箱内吸起并使水螺旋上升;离心力使被吸起的水从下层水雾孔高速甩出至圆筒式风道,形成水雾;同样地,离心力使被吸起的水从上层大水滴孔高速甩出至圆筒式风道,形成大水滴;另一方面,当圆筒式风道上层的空气被风机排空,风道底部形成了负压,空气就会从进风口进入,先经过圆筒式风道中的水雾区,空气被水雾净化;而后继续上升,被水雾净化后、湿度较大的空气经过圆筒式风道中的大水滴区,大水滴吸收水雾,有效降低空气的湿度,湿度适合的空气由出风口排出,新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形成循环。

经实验测试,在30立方米的空间内运行15分钟后,申请号为201720461806.X的“一种多层水幕帘过滤系统”过滤后的空气湿度高达90Rh%以上,而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过滤后的空气湿度则降至60Rh%左右,由此,确认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湿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还设有海绵9,所述海绵9设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可用于吸附甩水时猛烈撞击所产生的水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还包括人机界面,所述马达5、风机6皆电连接至所述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设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上,供使用者控制风机和马达的开启、关闭,以及选择风机的档位;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恒湿水幕帘过滤系统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设于所述水箱2的上方,与所述水箱2相连通,其内部亦灌装有足量的、洁净的水;补水箱优选设两个,一左一右、对称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