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479发布日期:2018-12-21 19:5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欧美和中东地区,亚磷酸二氢钾已广泛应用于农药上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也是高效复合肥料的成分。它不仅能提供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磷和钾,又能杀死植物的真菌,而且无毒、无残留;特别是杀灭灰葡萄孢、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玉蜀黍赤霉、瓜果腐霉、禾谷丝核菌、核盘菌及大丽轮枝菌的效果显著,是药肥一体的新产品。亚磷酸二氢钾应用于大棚农作物更具有其优越性,具有农药和肥料的双重功效,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环保产品。亚磷酸二氢钾为白色晶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细无机盐产品,易溶于水,在工业上循环水系统中直接使用,有杀菌和络合钙、镁离子的作用,可代替有机磷水处理剂,减少环境污染。在农药上是作杀菌、杀虫剂和药肥一体的重要产品。亚磷酸二氢钾可作为作物杀菌、抗病的药剂,或者作为水处理剂用于杀绿藻等。研究表明:亚磷酸二氢钾可控制大豆的霜霉病,提高作物产量;对马铃薯进行叶面喷施可增强抗病作用,减轻干腐病。亚磷酸二氢钾对菠萝心腐病、对梨和葡萄的根腐烂病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亚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方法,由亚磷酸和碳酸钾在作为稳定剂的氮、氦或液氮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制得,其中碳酸钾和亚磷酸的摩尔比为1:1.5~2.5,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时间为8~15小时;生产出来的亚磷酸二氢钾需要进行分离干燥纯化等步骤,现有的亚磷酸二氢钾分离反应釜设备结构单一,分离效果差,分离速度慢,同时不能在分离后对亚磷酸二氢钾进行干燥,从而影响亚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效率,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包括支撑底座、釜体、伺服电机和电加热腔,所述支撑底座上表面两侧对称焊接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端焊接电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腔上表面连接抽风机,所述电加热腔中间固定焊接釜体,所述釜体内部设置导热腔,所述导热腔内部设置反应腔,所述电加热腔与所述导热腔相互靠近一侧连通,所述釜体上表面顶部安装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下侧固定连接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下侧中间位置焊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下端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内部,所述反应腔上方设置连接腔,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连接腔,所述连接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连接腔中间位置安装连接环盘,所述连接环盘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盘前后侧壁设置导热通孔,所述导热通孔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第一转轴中间通过连接套垂直安装第一连接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横杆外沿焊接驱动齿圈,所述反应腔左右两侧对称安装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圈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下端安装绞龙,所述绞龙下侧设置散热盘;所述反应腔底部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表面水平均布四个凸体,所述凸体呈半椭圆形,所述凸体下侧连接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设置在所述过滤网内部,所述第二导热管两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热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加热腔内部设置水平均布的多个电加热丝,且电加热丝呈弯曲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体左侧上部设置乙醇溶剂导管,所述乙醇溶剂导管上安装流量控制阀,所述乙醇溶剂导管下端贯穿所述导热腔,且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釜体右侧上部设置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管导,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管导下端贯穿所述导热腔,且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腔两侧壁上方焊接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热管远离所述连接腔一端连通所述导热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釜体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相互远离一侧焊接第二连接横杆,所述第二连接横杆有两个,且所述第二连接横杆远离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垂直焊接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第二转轴平行设置,所述刮板材质优选为弹性橡胶体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盘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散热盘侧壁设置若干个微型散热孔,微型散热孔直径为0.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体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设置若干个直径为0.5的微型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体底部左侧设置废液排出管,所述废液排出管上端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内,且所述废液排出管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下方;所述釜体底部两侧设置两个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内部,且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处的位置设置在所述过滤网左右两侧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加热丝水平排列设置能够充分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所述第一连接横杆带动所述驱动齿圈转动,使得所述驱动齿圈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和第二转轴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刮板和第二连接横杆转动,实现了对所述支撑底座内侧壁吸附的混合液残渣进行刮除,所述绞龙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混合液的充分提升混合,提高了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效率,通过微型散热孔能够实现对所述反应腔内部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的目的,能够有助于实现亚磷酸二氢钾分离和干燥;并且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散热盘转动能够使得所述反应腔内混合液受热均匀,所述凸体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所述反应腔底部通入热空气,进而对亚磷酸二氢钾进行干燥处理,避免了亚磷酸二氢钾堆积过多造成的干燥效率降低,同时所述凸体之间设置空隙能够实现对废液的过滤,避免了废液在所述过滤网上表面的堆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能够实现对亚磷酸二氢钾充分的分离干燥,能够避免所述亚磷酸二氢钾内掺杂过多的杂质,保证了亚磷酸二氢钾的品质,同时能够极大的降低了亚磷酸二氢钾分离干燥的工作难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中连接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釜体、3-导热腔、4-反应腔、5-乙醇溶剂导管、6-伺服电机、7-联轴器、8-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导管、9-第一转轴、10-第一导热管、11-第一连接横杆、12-从动齿轮、13-驱动齿圈、14-连接腔、15-刮板、16-第二连接横杆、17-连接环盘、18-导热通孔、19-连接套、20-第二转轴、21-绞龙、22-散热盘、23-抽风机、24-电加热腔、25-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26-过滤网、27-支撑臂、28-废液排出管、29-第二导热管、30-凸体、31-散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反应釜,包括支撑底座1、釜体2、伺服电机6和电加热腔24,所述支撑底座1上表面两侧对称焊接支撑臂27,所述支撑臂27上端焊接电加热腔24,所述电加热腔24上表面连接抽风机23,所述电加热腔24内部设置水平均布的多个电加热丝,且电加热丝呈弯曲状;电加热丝水平排列设置能够充分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所述电加热腔24中间固定焊接釜体2,所述釜体2内部设置导热腔3,所述导热腔3内部设置反应腔4,所述电加热腔24与所述导热腔3相互靠近一侧连通,所述釜体2左侧上部设置乙醇溶剂导管5,所述乙醇溶剂导管5上安装流量控制阀,所述乙醇溶剂导管5下端贯穿所述导热腔3,且与所述反应腔4连通,所述釜体2右侧上部设置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管导8,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管导8下端贯穿所述导热腔3,且延伸至所述反应腔4内部,所述釜体2上表面顶部安装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下侧固定连接联轴器7,所述联轴器7下侧中间位置焊接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轴9下端延伸至所述反应腔4内部,所述反应腔4上方设置连接腔14,所述第一转轴9贯穿所述连接腔14,所述连接腔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所述连接腔14中间位置安装连接环盘17,所述连接环盘17与所述第一转轴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盘17前后侧壁设置导热通孔18,所述导热通孔18形状为椭圆形,所述连接腔14两侧壁上方焊接第一导热管10,所述第一导热管10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导热管10远离所述连接腔14一端连通所述导热腔3,所述导热腔3内的热空气经过所述第一导热管10可以进入所述连接环盘17内,最终流入所述第一转轴9内,所述第一转轴9中间通过连接套19垂直安装第一连接横杆11,所述第一连接横杆11外沿焊接驱动齿圈13,所述反应腔4左右两侧对称安装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20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釜体2内壁,所述第二转轴20上固定安装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与所述驱动齿圈13啮合,所述第二转轴20相互远离一侧焊接第二连接横杆16,所述第二连接横杆16有两个,且所述第二连接横杆16远离所述第二转轴20一端垂直焊接刮板15,所述刮板15与所述第二转轴20平行设置,所述刮板15材质优选为弹性橡胶体材料,所述第一连接横杆11带动所述驱动齿圈13转动,使得所述驱动齿圈13带动所述从动齿轮12和第二转轴20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20带动所述刮板15和第二连接横杆16转动,实现了对所述支撑底座1内侧壁吸附的混合液残渣进行刮除;所述第一转轴9下端安装绞龙21,所述绞龙21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混合液的充分提升混合,提高了亚磷酸二氢钾的分离效率,所述绞龙21下侧设置散热盘22,所述散热盘2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散热盘22侧壁设置若干个微型散热孔,微型散热孔直径为0.5mm,通过微型散热孔能够实现对所述反应腔4内部的混合液进行加热的目的,能够有助于实现亚磷酸二氢钾分离和干燥;并且所述第一转轴9带动所述散热盘22转动能够使得所述反应腔4内混合液受热均匀;所述反应腔4底部设置过滤网26,所述过滤网26上表面水平均布四个凸体30,所述凸体30呈半椭圆形,所述凸体30下侧连接第二导热管29,所述第二导热管29设置在所述过滤网26内部,所述第二导热管29两端固定连通所述导热腔3,所述凸体30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散热板31,所述散热板31上设置若干个直径为0.7的微型散热孔,所述凸体30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所述反应腔4底部通入热空气,进而对亚磷酸二氢钾进行干燥处理,避免了亚磷酸二氢钾堆积过多造成的干燥效率降低,同时所述凸体30之间设置空隙能够实现对废液的过滤,避免了废液在所述过滤网26上表面的堆积,所述釜体2底部左侧设置废液排出管28,所述废液排出管28上端延伸至所述反应腔4内,且所述废液排出管28设置在所述过滤网26下方;所述釜体2底部两侧设置两个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25,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25延伸至所述反应腔4内部,且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排出管25延伸至所述反应腔4处的位置设置在所述过滤网26左右两侧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经过所述亚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管导8进入所述反应腔4内,乙醇经过所述乙醇溶剂导管5进入所述反应腔4内,启动所述伺服电机6,同时启动所述抽风机23和电加热丝,所述抽风机23将空气抽入所述电加热腔24内,电加热丝对空气进行加热,热的空气流入所述导热腔3内,能够实现对所述反应腔4内整体加热的作用,所述伺服电机6带动所述第一转轴9转动,热空气经过所述第一导热管10流入所述连接环盘17和第一转轴9内,然后流入所述散热盘22内,实现了加速亚磷酸二氢钾分离的目的,所述第一转轴9带动所述绞龙21转动实现了对混合液充分混合,加快了亚磷酸二氢钾分离,同时所述第一连接横杆11带动所述驱动齿圈13转动,使得所述驱动齿圈13带动所述从动齿轮12和第二转轴20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20带动所述刮板15和第二连接横杆16转动,实现了对所述支撑底座1内侧壁吸附的混合液残渣进行刮除;分离后的混合液经过所述过滤网26的过滤,废液经过所述废液排出管28排出,所述导热腔3内的热空气经过所述第二导热管29流入所述凸体30内,然后经过所述散热板31释放,实现对所述过滤网26上亚磷酸二氢钾快速干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节能环保,能够实现对亚磷酸二氢钾充分的分离干燥,能够避免所述亚磷酸二氢钾内掺杂过多的杂质,保证了亚磷酸二氢钾的品质,同时能够极大的降低了亚磷酸二氢钾分离干燥的工作难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