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795发布日期:2019-01-05 00:2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



背景技术:

陶瓷,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在陶瓷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球磨机。

然而现有的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在使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使用时,球磨机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从而对生产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且球磨机在转动过程中其底部为设置支撑装置,从而对支撑架的强度要求较高,导致其成本增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包括球磨机外壳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焊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一端通过固定架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转轴与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连接轴与球磨机外壳连接,所述球磨机外壳的内部焊接有球磨机内壳,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称焊接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顶部等角度滚动连接有多个滚珠,所述球磨机外壳的底部竖直中线位置处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搅拌桨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球磨机外壳与球磨机内壳的中间位置处填充有真空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球磨机外壳的底部与滚珠的顶部相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承载台焊接有两个,且两个承载台关于支撑架的竖直中线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切线与支撑台的底部切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球磨机外壳与球磨机内壳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真空层,可对球磨机运作中产生的噪声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从而减少噪声,保证生产环境,其次,支撑架的顶部焊接有顶部滚动连接有多个滚珠的承载台,不仅能对球磨机外壳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保证其稳定性,同时滚珠能减小球磨机外壳与承载台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转动,最后,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转轴与搅拌桨转动连接,可对出料管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疏通,从而防止出料管处出现物料堆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球磨机外壳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第一电机、2-支撑台、3-主动轮、4-从动轮、5-连接轴、6-球磨机外壳、7-支撑架、8-承载台、9-出料管、10-第二电机、11-搅拌桨、12-滚珠、13-球磨机内壳、14-真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陶瓷制造用球磨机,包括球磨机外壳6和支撑架7,支撑架7的一侧焊接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顶部一端通过固定架与第一电机1连接,第一电机1通过转轴与主动轮3传动连接,主动轮3与从动轮4啮合连接,从动轮4通过连接轴5与球磨机外壳6连接,球磨机外壳6的内部焊接有球磨机内壳13,支撑架7的顶部对称焊接有承载台8,承载台8的顶部等角度滚动连接有多个滚珠12,球磨机外壳6的底部竖直中线位置处连通有出料管9,出料管9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与第二电机10连接,第二电机10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搅拌桨11传动连接。

球磨机外壳6与球磨机内壳13的中间位置处填充有真空层14,球磨机外壳6的底部与滚珠12的顶部相接触,承载台8焊接有两个,且两个承载台8关于支撑架7的竖直中线对称,支撑架7的底部切线与支撑台2的底部切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支撑架7与支撑台2的底部均粘接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垫,可用于增大其与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增强其放置时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1带动主动轮3进行转动,主动轮3带动从动轮4进行转动,进而从动轮4通过带动连接轴5转动来带动球磨机外壳6进行旋转工作,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可由真空层14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从而减小球磨机的工作噪声,保护生产环境,球磨机外壳6转动的过程中,其底部与滚珠12相接触,承载台8能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滚珠12能减小球磨机外壳6与承载台8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转动,当研磨结束后,启动第二电机10,带动搅拌桨11进行转动,防止出料管9处物料堆积,保证正常下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