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0297发布日期:2019-04-03 00:5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仪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



背景技术:

过滤是实验室常用的把固体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常用手段。当混合物通过一个过滤介质面时,液体通过过滤介质而固体和大颗粒物质留在过滤介质上,从而完成固液混合物的过滤作业。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45887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一体化高分子真空过滤漏斗,包括有过滤漏斗体,过滤漏斗体的外底部出口连接有漏斗出口管,且漏斗出口管与过滤漏斗体一体成型设置;过滤漏斗体的内底部设置有过滤垫片,且过滤垫片与过滤漏斗体的内底部和内侧壁柱体之间密封连接。过滤垫片、过滤漏斗体和漏斗出口管三者一体设置,有利于降低滤液损失。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完成一种固液混合物的过滤操作后,因过滤漏斗体、过滤垫片和过滤出口管三者一体设置,无法更换过滤垫片,只能丢弃该过滤漏斗并更换新的过滤漏斗。当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过滤操作时,需要消耗大量一次性使用的高分子真空漏斗,导致实验成本升高,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将过滤漏斗体设置为分体结构,并通过固定夹夹持固定分体结构以及分体结构之间的过滤片,以便于操作人员更换过滤片,进而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包括有过滤漏斗体以及设置于过滤漏斗体下方的接收容器,且所述过滤漏斗体内设置有过滤片,所述过滤漏斗体包括有用于存储过滤物的存储容器以及用于引导滤液流入接收容器内的引导漏斗,且所述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之间夹持连接有固定夹;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之间通过所述固定夹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过滤片夹设于存储容器的出液口与引导漏斗的流入口之间,且所述引导漏斗的流出口与接收容器的开口套设配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在固定夹的夹持作用下构成一体结构,同时过滤片在固定夹的作用下夹持固定于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之间。存储容器内的过滤物经由过滤片过滤后,通过引导漏斗流入下方的接收容器内存储,从而完成过滤操作。当操作人员完成一次过滤作业后,可更换过滤片进行新的过滤操作,不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从而达到降低实验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漏斗包括有用于与存储容器相配合夹持固定过滤片的夹持部以及用于与接收容器相套设配合的套设部,所述夹持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套设部,所述套设部设置为圆筒状结构;且所述夹持部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置为管状结构,且所述引导部竖直向下穿设于套设部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储容器内的过滤物经由过滤片过滤后流入下方的夹持部内,夹持部起到缓冲和暂存的作用,再通过引导部流入下方接收容器内。套设部与接收容器套设配合,使得过滤漏斗体与接收容器构成分体式的整体结构。套设部、引导部和夹持部一体成型为引导漏斗,引导漏斗为一体式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上延伸形成有便于固定夹夹持的环型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夹夹持环型平台,以使得存储容器和引导漏斗构成一体结构,环型平台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由存储容器和引导漏斗构成的过滤漏斗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型平台上开设有用于存放过滤片的放置槽,所述存储容器的出液口向下延伸形成有凸起,且所述凸起与放置槽插接配合并夹持固定过滤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型平台上的放置槽与存放容器上的凸起配合夹持固定过滤片,以达到提高过滤片夹持的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型平台的底端一体成型有用于缓冲滤液的缓冲罩,且所述缓冲罩设置为半球状罩体结构,所述缓冲罩的底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套设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滤液经由过滤片过滤后流入缓冲罩内,滤液冲击于缓冲罩内减速,再通过引导部流入下方的接收容器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部延伸并伸入接收容器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引导部内流出的滤液直接流入接收容器内,不会溅射至接收容器与套设部之间的间隙内,有利于减少滤液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设部的内壁与接收容器的开口的外壁均设置为磨砂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设部内壁的磨砂面与接收容器外壁的磨砂面相接触,以提高过滤漏斗体与接收容器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夹包括有一体设置于存储容器上的固定夹臂以及与固定夹臂相铰接的活动夹臂,且所述活动夹臂与固定夹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夹臂和活动夹臂在弹性件作用下相向靠近,从而达到夹持固定存储容器和引导漏斗的目的;固定夹臂一体固定于存储容器上,操作人员在分离存储容器和引导漏斗时,固定夹与存储容器一同取下,便于操作人员分离,且有利于保护存储容器,降低存储容器意外脱落损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在固定夹的作用下构成一体结构并竖直设置,所述固定夹臂与活动夹臂均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活动夹臂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固定夹臂的倾斜角度,且所述固定夹臂上形成有便于使用者按压的凹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夹臂和固定夹臂倾斜设置的方式以及角度复合人体工学要求,便于操作人员分离活动夹臂和固定夹臂;且操作人员可通过手指按压凹陷,进一步提高固定夹使用的便利性和省力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储容器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环型凹槽,所述环型凹槽内设置有密封胶圈,且所述环型凹槽与存储容器的进液口嵌设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进行过滤操作时,密封盖起到封闭存储容器的进液口的作用,以减少灰尘进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在固定夹的夹持作用下构成一体结构,同时过滤片在固定夹的作用下夹持固定于存储容器与引导漏斗之间。存储容器内的过滤物经由过滤片过滤后,通过引导漏斗流入下方的接收容器内存储;完成一次过滤作业后,操作人员可更换过滤片,不需要整体更换,从而达到降低实验成本的目的;

其二:引导漏斗设置为一体结构,引导漏斗的套设部与接收容器相接触的侧壁均设置为磨砂面,且引导漏斗的引导部竖直向下伸入下方的接收容器内,即从上述三个方面提高接收容器与引导漏斗之间的密封性,进而达到减少滤液损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要用于展示弹性件和活动夹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过滤漏斗体和接收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引导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过滤漏斗体;2、接收容器;3、存储容器;31、凸起;4、引导漏斗;41、夹持部;411、环型平台;412、放置槽;413、缓冲罩;42、套设部;43、引导部;5、过滤片;6、固定夹;61、固定夹臂;611、凹陷;62、活动夹臂;63、弹性件;7、密封盖;71、环型凹槽;72、密封胶圈;8、磨砂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一种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包括有过滤漏斗体1以及设置于过滤漏斗体1下方的接收容器2,过滤漏斗体1包括有用于存储过滤物的存储容器3以及用于引导滤液流入接收容器2内的引导漏斗4,且存储容器3与引导漏斗4之间夹设有过滤片5(参照图3所示)。过滤漏斗体1连接有固定夹6,即过滤片5(参照图3所示)在固定夹6的作用下夹持于存储容器3与引导漏斗4之间;存储容器3内的过滤物经由过滤片5过滤后向下流入引导漏斗4内,滤液经由引导漏斗4缓速后流入下方的接收容器2中,从而完成过滤操作。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固定夹6包括有一体设置于存储容器3上的固定夹臂61以及与固定夹臂61相铰接的活动夹臂62,且活动夹臂62与固定夹臂6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63,弹性件63设置为扭簧,固定夹臂61与活动夹臂62在扭簧的作用下相互抵紧。固定夹臂61一体固定于存储容器3上,固定夹臂61与活动夹臂62均倾斜向下设置,且活动夹臂62的倾斜角度大于固定夹臂61的倾斜角度,以便于操作人员分离固定夹臂61和活动夹臂62。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固定夹臂61,固定夹臂61上形成有便于操作人员的拇指按压的凹陷611。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存储容器3设置为圆筒型瓶体结构,且存储容器3的上端进液口处设置有密封盖7,存储容器3的下端出液口与引导漏斗4的上端流入口相配合夹持过滤片5。密封盖7的底面上开设有环型凹槽71,且环型凹槽71内设置有密封胶圈72;当完成过滤操作后,操作人员可将密封盖7嵌设于存储容器3的上端进液口处,从而达到封闭存储容器3的目的。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存储容器3内的过滤物的容积,存储容器3上可设置刻度表。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引导漏斗4包括有用于与存储容器3相配合夹持固定过滤片5的夹持部41以及用于与接收容器2相套设配合的套设部42,夹持部41设置为半球状罩体结构并向下延伸形成上述套设部42,且套设部42设置为圆筒状结构。夹持部41的底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有引导部43,且引导部43设置为管状结构。当套设部42套设于接收容器2的上端开口外时,引导部43的下端流出口端伸入接收容器2内部。

为了达到提高过滤片5夹持稳定性的目的,夹持部41上形成有便于活动夹臂62夹持的环型平台411,且环型平台411上开设有放置槽412,放置槽412设置为圆型结构,过滤片5即铺设于放置槽412内。存储容器3的出液口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有凸起31,且当存储容器3与引导漏斗4在固定夹6的作用下构成一体结构时,凸起31与放置槽412插接配合以夹持固定过滤片5。

环型平台411的底端一体成型有用于缓冲滤液的缓冲罩413,缓冲罩413设置为球状罩体结构;当滤液经由过滤片5过滤后流入缓冲罩413内,滤液冲击于缓冲罩413内减速,再通过引导部43流入下方的接收容器2内。

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性使用的过滤片5是由能抵抗有机溶剂腐蚀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圆型薄片状结构。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接收容器2的上端开口与引导漏斗4的下端流出口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套设部42的内壁与接收容器2的上端开口的外壁均设置为磨砂面8。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操作人员将过滤片5夹设于存储容器3的出液口与引导漏斗4的流入口之间,即过滤片5平铺于放置槽412内,且存储容器3与引导漏斗4在固定夹6的夹持作用下构成一体结构,即过滤片5夹持于放置槽412与凸台31之间,然后将引导漏斗4的套设部42套设于接收容器2的上端开口处,从而完成高分子过滤漏斗装置的组装操作;

操作人员向存储容器3内倾倒过滤物,存储容器3内的过滤物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过滤片5,然后经由夹持部41缓速后流入引导部43内,最后通过引导部43流入下方的接收容器2内,从而完成过滤操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