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塞、压缩机和空气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7369发布日期:2019-03-02 02:0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胶塞、压缩机和空气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塞、一种压缩机和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旋转式压缩机作为家用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现有旋转式压缩机外壳体均为金属,一般采用喷绝缘漆达到防护的作用。另外在压缩机底座上的接地螺丝孔安装接地导线,防止触电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压缩机在制造过程中,当对其外壳体进行涂装喷漆处理时,不可避免会有绝缘漆进入接地螺丝孔内,导致接地线后可能存在导电不良的风险。因而,一般在压缩机喷漆前,在其接地螺丝孔内安装接地胶塞,确保接地孔及其附近无绝缘漆,满足接地导电的要求。

然而,目前使用接地胶塞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接地胶塞固定端头部较大,在运输过程中碰撞后易脱落;胶塞安装后与压缩机底座侧面密封性不佳,在喷漆涂装过程中经常存在渗透,导致客户投诉接地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塞,其能够消除涂装过程中油漆渗透进入接地孔及其周围的隐患,同时降低因胶塞塞头过大易碰撞后脱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胶塞,用于密封压缩机的接地孔,包括:塞杆,插接于接地孔;塞头,与塞杆的一端相连接,塞头包括自由端以及与接地孔密封配合的密封端;其中,密封端的直径大于自由端的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减小胶塞远离接地孔的一端的直径,增大胶塞邻近接地孔的另一端的直径,从而实现胶塞的密封端的直径大于自由端的直径,从而增加胶塞与压缩机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胶塞与压缩机接触的稳定性,降低因胶塞塞头过大易碰撞后脱落的风险,保证在压缩机涂漆过程中油漆不会涂在接地孔及其周围,保证后续接地孔接入地线后的导电功能,确保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胶塞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密封端包括向接地孔凸伸的第一密封部,其中,在塞杆插接于接地孔时,第一密封部与压缩机的表面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胶塞上的第一密封部能够保证在塞杆插入接地孔后,接地孔及其周围不会被涂上油漆,从而满足接地孔的接地导电的要求,防止触电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密封端还包括向接地孔凸伸的第二密封部,且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一密封部的内侧,其中,在塞杆插接于接地孔时,第二密封部与压缩机的表面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胶塞能够通过第一密封部阻止油漆从边缘处渗入到接地孔及其周围的表面,即使有油漆从边缘处渗入,位于第一密封部内侧的第二密封部也能够阻止油漆的渗入,从而实现胶塞的双重密封效果,有效阻止油漆进入位于接地孔周围的表面,保证后续接地孔接入地线后的导电功能,确保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密封部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部的厚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部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以使第一密封部的强度高于第二密封部的强度,由于第一密封部位于胶塞的边缘处,从而增加胶塞边缘的强度,进一步提高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时的稳定性,降低胶塞被碰撞后因自由端过大而容易脱落的风险;同时增加胶塞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密封端还包括向外凸伸的第三密封部,在塞杆插接于接地孔时,第三密封部与压缩机的表面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胶塞上向外凸伸的第三密封部可以使得胶塞与压缩机的贴紧能力增强,进一步防止绝缘漆进入密封接触部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塞头邻近接地孔的端面与塞头的侧面之间形成预设角度α的夹角,其中,30°≤α≤80°。

通过该技术方案,以将胶塞的侧面的倾斜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满足接地孔的接地导电要求的基础上,减小胶塞的整体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满足胶塞边缘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时的稳定性,降低胶塞因自由端过大遭碰撞后脱落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塞杆包括与塞头相连接的直管段、以及远离塞头的一端的限位段;其中,限位段与直管段相连接的部分的直径大于直管段的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塞杆的直管段与限位段之间形成适于卡接的台阶结构,以使塞杆能够在插入接地孔内后卡接在压缩机的内壁上,从而实现胶塞与接地孔的安装固定,且安装固定后的胶塞不易脱落,可靠性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向面,设于塞杆靠近接地孔的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将塞杆插入接地孔的过程中,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塞杆更容易滑入接地孔,从而实现对胶塞的固定,操作方便,实用性高,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底座,设于压缩机的底部,底座上设有接地孔;以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胶塞,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以避免在压缩机涂装过程中油漆渗透进入接地孔及其周围,保证接地孔的接地导电功能,提高安全性;此外,压缩机还具有上述胶塞的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压缩机,其底部设有底座,底座设有接地孔;以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胶塞,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调节设备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以避免在涂装过程中油漆渗透进入接地孔及其周围,保证接地孔的接地导电功能,提高安全性;此外,压缩机还具有上述胶塞的任一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胶塞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胶塞的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塞与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塞杆,102直管段,104限位段,106导向面,20塞头,202自由端,204密封端,2042第一密封部,2044第二密封部,2046第三密封部,3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胶塞、压缩机和空气调节设备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塞,包括:用于密封压缩机的接地孔(未图示),包括:塞杆10,插接于接地孔;塞头20,与塞杆10的一端相连接,塞头20包括自由端202以及与接地孔密封配合的密封端204。

具体地,密封端204的直径大于自由端202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减小胶塞远离接地孔的一端的直径,增大胶塞邻近接地孔的另一端的直径,从而实现胶塞的密封端204的直径大于自由端202的直径,从而增加胶塞与压缩机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胶塞与压缩机接触的稳定性,降低因胶塞塞头20过大易碰撞后脱落的风险,保证在压缩机涂漆过程中油漆不会涂在接地孔及其周围,保证后续接地孔接入地线后的导电功能,确保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端204包括向接地孔凸伸的第一密封部2042,其中,在塞杆10插接于接地孔时,第一密封部2042与压缩机的表面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胶塞上的第一密封部2042能够保证在塞杆10插入接地孔后,接地孔及其周围不会被涂上油漆,从而满足接地孔的接地导电的要求,防止触电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2042形成为沿塞杆10的圆周方向的环状或者类环状、也可以为沿塞杆10的圆周方向的多边形等形状,且第一密封部2042位于胶塞的边缘处,以使第一密封部2042能够从边缘阻止油漆伸入接地孔及其周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端204包括分别向接地孔凸伸的第一密封部2042和第二密封部2044,且第二密封部2044位于第一密封部2042的内侧,其中,在塞杆10插接于接地孔时,第一密封部2042和第二密封部2044均能够与压缩机的表面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胶塞能够通过第一密封部2042阻止油漆从边缘处渗入到接地孔及其周围的表面,即使有油漆从边缘处渗入,位于第一密封部2042内侧的第二密封部2044也能够阻止油漆的渗入,从而实现胶塞的双重密封效果,有效阻止油漆进入位于接地孔周围的表面,保证后续接地孔接入地线后的导电功能,确保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2044形成为沿塞杆10的圆周方向的环状或者类环状、也可以为沿塞杆10的圆周方向的多边形等形状。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2042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部2044的厚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2042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部2044的厚度,以使第一密封部2042的强度高于第二密封部2044的强度,由于第一密封部2042位于胶塞的边缘处,从而增加胶塞边缘的强度,进一步提高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时的稳定性,降低因胶塞塞头20过大易碰撞后脱落的风险;同时增加胶塞的密封效果。

其中,第一密封部的厚度为T1,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为T2,T1为0.5mm-5.0mm,T2为0.1mm-2.0mm,优选地,T1为2mm,T2为1mm。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端204还包括向外凸伸的第三密封部2046,在塞杆10插接于接地孔时,第三密封部2046与压缩机的表面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胶塞上向外凸伸的第三密封部2046可以使得胶塞与压缩机的贴紧能力增强,进一步防止绝缘漆进入密封接触部位。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塞头20邻近接地孔的端面与塞头20的侧面之间形成预设角度α的夹角,其中,30°≤α≤80°,优选地,预设角度α为75°。

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将胶塞的侧面的倾斜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在满足接地孔的接地导电要求的基础上,减小胶塞的整体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满足胶塞边缘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时的稳定性,降低因胶塞塞头20过大易碰撞后脱落的风险。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塞杆10包括与塞头20相连接的直管段102、以及远离塞头20的一端的限位段104;其中,限位段104与直管段102相连接的部分的直径大于直管段102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中,塞杆10的直管段102与限位段104之间形成适于卡接的台阶结构,以使塞杆10能够在插入接地孔内后卡接在压缩机的内壁上,从而实现胶塞与接地孔的安装固定,且安装固定后的胶塞不易脱落,可靠性高。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面106,设于塞杆10靠近接地孔的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塞杆10插入接地孔的过程中,在导向面106的导向作用下,塞杆10更容易滑入接地孔,从而实现对胶塞的固定,操作方便,实用性高,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塞杆10上靠近压缩机的一端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向面106包括但不限于导向斜面,也可以采用导向弧形面,均可实现导向作用。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底座30,设于压缩机的底部,底座30上设有接地孔;以及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胶塞,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因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胶塞,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压缩机,其底部设有底座30,底座30设有接地孔;以及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胶塞,胶塞与接地孔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设备,因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胶塞,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空气调节设备为除湿机、暖风机、净化器或移动空调。当然,空气调节设备不局限于此,也适用于其他设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塞、压缩机和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减小胶塞远离接地孔的一端的直径,增大胶塞邻近接地孔的另一端的直径,从而实现胶塞的密封端204的直径大于自由端202的直径,从而增加胶塞与压缩机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胶塞与压缩机接触的稳定性,降低因胶塞塞头20过大易碰撞后脱落的风险,保证在压缩机涂漆过程中油漆不会涂在接地孔及其周围,保证后续接地孔接入地线后的导电功能,确保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