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0964发布日期:2019-01-22 22:4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脂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稻米油又称米糠油或米胚油,是由米糠采用溶剂萃取和物理精炼的工艺深加工获得,是农产品附属产品深加工产品,含有丰富的油酸、亚油酸及植物甾醇和谷维素等营养成分,被誉为食用油中的真品和稻谷黄金。

然而,提取和精炼稻米油需要溶剂,目前多采用中温条件下进行浸提,再利用负压真空的高温条件下对溶剂进行回收,获得高纯度的稻米油;这个过程需要多次的加热和冷凝操作,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热能,将整个工艺的热能耗降低,是稻米油深加工工艺的研究重点,现有技术中对于热量回收装置也是较成熟的现有技术,目前多利用回收的溶剂对原料油进行预热后,利用溶剂和油脂沸点的不同,在高温条件下将溶剂蒸发出来,这种方式溶剂中热能残留较高,不利用热量的循环使用,特别是高温导致溶剂蒸汽的产生,不利用油脂的精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效利用率高、稳定性好和环境友好的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热能利用低及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包括蒸发罐、溶剂储罐和换热结构,所述蒸发罐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加热室内设置有蒸汽盘管,所述蒸发罐的顶部通过管道设置有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溶剂储罐相连,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内设置有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一级预热结构、二级预热结构和板式换热器;所述加热室的上方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气体换热室,所述气体换热室之间均设置有隔板,气体换热室之间通过油管和导气管相通,所述气体换热室通过油管和导气管与加热室相通;所述导气管设置成倒U型,导气管的一端穿设于隔板上,导气管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油管穿设于隔板上,所述油管的下端口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设置,每个所述气体换热室内的油管的上端口低于导气管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级预热结构包括列管换热器Ⅰ,列管换热器Ⅰ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泵,列管换热器Ⅰ的进料口通过进料泵与物料进口相连;列管换热器Ⅰ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二级预热结构相连;列管换热器Ⅰ内设置有换热列管Ⅰ,换热列管Ⅰ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溶剂储罐相连,换热列管Ⅰ的进口设置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与蒸发罐内每个所述气体换热室的换热管相连,分流管的底部与换热列管Ⅰ的进口相连,分流管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喷淋管Ⅰ,所述喷淋管Ⅰ设置在蒸发罐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预热结构包括列管换热器Ⅱ,列管换热器Ⅱ内设置有换热列管Ⅱ,换热列管Ⅱ的进口与蒸汽盘管的出口相连,列管换热器Ⅱ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一级预热结构的换热列管Ⅰ的出料口相连;列管换热器Ⅱ的出料口通过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喷淋管Ⅱ。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预热结构的喷淋管Ⅱ设置在蒸发罐的上部,喷淋管Ⅱ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一级预热结构中的喷淋管Ⅰ的水平高度,所述喷淋管Ⅰ的水平高度高于油管上端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管Ⅰ和喷淋管Ⅱ的下端面均设置有预设数量的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蒸发罐底部设置有出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气体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导气管与油管的配合设置实现了逆流吸收的原理,将原油与溶剂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本装置设置的两级预热结构,且采用两种不同温度的不同换热介质,防止了溶剂暴沸的发生,同时充分的将蒸汽的热能和溶剂的热能转化成含有油脂的溶剂的热能;特别是独特的分流管的设计,将导气管中未液化的溶剂蒸汽再通过喷淋管与新油脂进行进一步的热交换,极大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从而实现了油脂和溶剂分离的效率;所述导气管设置成倒U型且高于油管上端口的高度,保持一定的液位,避免了液体反流至下一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 进料泵、2. 溶剂储罐、3. 列管换热器Ⅰ、4. 换热列管Ⅰ、5. 气体换热室、6. 分流管、7. 喷淋管Ⅰ、8. 板式换热器、9. 气体排放口、10. 喷淋管Ⅱ、11. 换热管、12. 导气管、13. 油管、14. 隔板、15. 加热室、16. 列管换热器Ⅱ、17. 换热列管Ⅱ、18. 蒸汽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将参考附图1更全面地描述。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后”、“左下”、“右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包括蒸发罐、溶剂储罐2和换热结构,所述蒸发罐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室15,加热室15内设置有蒸汽盘管18,所述蒸发罐的顶部通过管道设置有板式换热器8,板式换热器8通过管道与溶剂储罐2相连,所述板式换热器8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内设置有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一级预热结构、二级预热结构和板式换热器8;所述加热室15的上方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气体换热室5,所述气体换热室5之间均设置有隔板14,气体换热室5之间通过油管13和导气管12相通,所述气体换热室5通过油管13和导气管12与加热室15相通;所述导气管12设置成倒U型,导气管12的一端穿设于隔板14上,导气管12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换热管11,所述油管13穿设于隔板14上,所述油管13的下端口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设置,每个所述气体换热室5内的油管13的上端口低于导气管12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级预热结构包括列管换热器Ⅰ3,列管换热器Ⅰ3的进料口设置有进料泵1,列管换热器Ⅰ3的进料口通过进料泵1与物料进口相连;列管换热器Ⅰ3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二级预热结构相连;列管换热器Ⅰ3内设置有换热列管Ⅰ4,换热列管Ⅰ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溶剂储罐2相连,换热列管Ⅰ4的进口设置有分流管6,所述分流管6与蒸发罐内每个所述气体换热室5的换热管11相连,分流管6的底部与换热列管Ⅰ4的进口相连,分流管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喷淋管Ⅰ7,所述喷淋管Ⅰ7设置在蒸发罐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预热结构包括列管换热器Ⅱ16,列管换热器Ⅱ16内设置有换热列管Ⅱ17,换热列管Ⅱ17的进口与蒸汽盘管18的出口相连,列管换热器Ⅱ16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一级预热结构的换热列管Ⅰ4的出料口相连;列管换热器Ⅱ16的出料口通过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喷淋管Ⅱ10。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预热结构的喷淋管Ⅱ10设置在蒸发罐的上部,喷淋管Ⅱ10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一级预热结构中的喷淋管Ⅰ7的水平高度,所述喷淋管Ⅰ7的水平高度高于油管13上端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管Ⅰ7和喷淋管Ⅱ10的下端面均设置有预设数量的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蒸发罐底部设置有出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板式换热器8的顶部设置有气体排放口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续式溶剂蒸发回收装置,具体工作时,

1.将精制后的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液体,经过进料泵1打入列管换热器Ⅰ3,混合液体进入一级预热结构进行预热,混合液体在列管换热器Ⅰ3经过换热列管Ⅰ4的热交换后,经过管道进入二级预热结构;所述蒸发罐底部设置加热室,加热室内设置有蒸汽盘管18,蒸汽盘管内的蒸汽换热后进入二级预热结构的换热列管Ⅱ17,给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液体进行二次预热;二次预热后的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液进入喷淋管Ⅱ10;

2. 经过两次加热的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气液经过喷淋管Ⅱ10喷淋后进入蒸发罐,溶剂气体经过管道进入板式换热器8冷却后回收到溶剂储罐2;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液经过油管13进入下一层的气体换热室5,最后经过油管13进入到加热室15,在蒸汽盘管18的加热下,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液内的溶剂气化后,经过导气管12进入换热管11,同时每个气体换热室5的气化溶剂均通过导气管12进入换热管11并与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形成了溶剂气体向上,液体向下的逆流吸收,且液化的溶剂经过分流管6回到一级预热结构进行预热,而未液化的溶剂气体经过分流管6汇聚至喷淋管Ⅰ7,经过喷淋的方式与喷淋管Ⅱ10喷淋的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气液进行热交换。

3.其中,一级预热结构中换热列管Ⅰ4温度低于二级预热结构中换热列管Ⅱ17的温度,有效避免了溶剂暴沸的发生,防止了暴沸溶剂对于预热结构中盘管的损伤;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气液共经过了四次换热、一次加热和一次冷却过程分别是:四次换热为:一级预热、二级预热、喷淋管Ⅱ10与喷淋管Ⅰ7换热和多级的换热管11换热;一次加热为蒸汽盘管18加热;一次冷却为板式换热器8中气态溶剂的冷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