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292发布日期:2019-04-24 00:4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



背景技术:

“环保”、“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主题已经深入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策略,一些具体可行的政治方针已初步落实到经济发展策略中来,至今已初获成效。

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为响应国家废物利用的号召,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致力于废旧物翻新二次利用、废物回收再造的研究领域。

例如,人们在平时的衣食住行中会由于使用破坏、自然老化等原因产生很多合成纤维、薄膜、废丝、废布等软料生活垃圾,很多厂家在这些生活垃圾中找寻商机,将这些软料进过重熔再造后可重新作为产品生产的原料,不仅可为商家带来很大的精力利益、废料二次利用避免废弃物的乱丢乱弃、减少相应原始材料的投入,符合国家“环保”、“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主题。

现有技术中,用于上述软料造粒再生的设备通常采用摩擦造粒机,摩擦造粒机的使用大大方便及加快了软料造粒再生的过程,且代替了传统团粒机需外加热源的造粒形式,但仍存在以下缺陷:软料的硬度不同需要的摩擦动力不同、需要的摩擦生热软化温度不同,所以现有技术中摩擦造粒机不便于调节磨料间隙;摩擦造粒机主要依靠摩擦生热软化废旧料,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技术中的摩擦造粒机未设置有效的冷却系统,大大缩短了摩擦造粒机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摩擦造粒机的主轴前端与磨盘中转动磨盘的连接方式为简单的攻牙螺纹连接,在长期高速运转的过程中螺栓会在主轴及转动磨盘的中心安装孔中分段断裂且难以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包括:料仓1,与料仓1连通且置于料仓1下端的螺杆喂料机3,位于料仓1与螺杆喂料机3之间的压料轴2,置于螺杆喂料机3转轴前端的磨盘4,带动磨盘做旋转运动的动力装置5(图中未标出),将磨盘4与动力装置5传动连接的主轴6,磨盘4包括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固定圆盘42靠近转动磨盘41的平面是沿半径方向的内凹圆锥面且圆心位置加工有进料孔421,固定磨盘42螺固在固定磨盘固定板423上,转动磨盘41靠近固定磨盘42的平面是沿半径向下外凸的圆锥面且在外凸圆锥面的顶端部加工有圆台面,转动磨盘41的圆心位置加工有供主轴6端部锥形插块61插入的锥形孔411且主轴6的前端部通过螺栓与转动磨盘41固定连接;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互相靠近的圆锥面均焊接有绕中心轴线螺旋状排列且将圆锥面N等分、相对端面倾斜的外凸磨筋415、外凸磨筋424,且磨筋415、磨筋424转动重合时围成平行四边体,相邻磨筋之间均加工有内凹的出料槽(图中未画出,为现有技术),N为自然数且N=5~10;

其中,摩擦造粒机还包括磨盘的间隙调节组件,间隙调节组件包括蜗杆71、套在主轴6外侧的内套蜗轮72、安装在内套涡轮72外侧的蜗轮73,内套蜗轮72的前、后端均螺固安装有前端盖81、后端盖82,内套蜗轮72靠近前、后端位置的内侧壁分别与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的外圆圈固定,后端盖82内圆圈与主轴6圆柱外侧面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与主轴6螺固的固定套9,固定套9前方位置的主轴6上套接有第二轴承102且固定套9与第二轴承102的内圆圈端部固定,第二轴承102的外圆圈与内套涡轮72的内壁固定,固定套9与后端盖82之间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111,前端盖81内侧面与主轴6之间设有第二骨架油封112,主轴6的圆柱外侧面固定在第一轴承101的内圆圈中,主轴6的前端部设有与转动磨盘41中锥形孔411尺寸、形状匹配的锥形插块61,蜗轮73套接且固定在内套蜗轮72的圆周外侧,蜗杆71上的螺旋齿与蜗轮72啮合连接,蜗杆71的端部与旋转动力机构(现有技术中能满足旋转操作的设备,附图中未画出)连接。

上述涉及的摩擦造粒机中料仓1、压料轴2、螺杆喂料机3、磨盘4、主轴6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通过在主轴6的外侧套接安装有由蜗杆71、内套蜗轮72、蜗轮73组成的间隙调节组件,在旋转动力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蜗杆71的旋转进而通过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使蜗轮73转动进而带动主轴6、转动磨盘41在前后方向上运动,由于固定磨盘42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调节转动磨盘41的位置完成摩擦造粒机中磨盘4的摩擦间隙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主轴6的锥形插块61下端面加工有中心轴线方向的固定销安装槽611且固定销安装槽611的内壁加工有螺纹,固定销安装槽611内螺固安装有圆柱外侧加工有匹配螺纹的固定销612,固定销612的圆心加工有螺纹通孔,转动磨盘41中圆锥形顶部圆台面设有与锥形孔411连通的安装螺纹孔,螺栓先后穿过安装螺纹孔、固定销612圆心的螺纹通孔,将转动磨盘41与主轴6端部固定连接。

通过增设定位销612为转动磨盘41、主轴6的连接中间结构,代替现有技术中螺栓直接穿过转动磨盘41圆心处的螺纹孔、主轴3前端部锥形插块61圆心处的螺丝孔连接方式,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螺栓断裂在主轴6的端部螺纹孔或转动磨盘41的圆心螺纹孔中难以取出。若螺栓断裂,可直接将固定销612从固定销安装槽611取出即可。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转动磨盘41的锥形孔411最前端加工有放置定心座13的定心座安装槽412,定心座13圆心位置加工有紧固沉头螺纹孔,其中螺栓先后穿过定心座13中的紧固沉头螺纹孔、与锥形孔411连通的安装螺纹孔、锥形孔411、固定销612圆心螺纹通孔将定心座13、转动磨盘41、固定销612、主轴6轴向固定连接;螺杆喂料机3中的转轴穿过固定磨盘42的进料孔421且转轴前端置于定心座紧固沉头螺纹孔的沉头孔内;定心座13靠近固定磨盘42一端插入进料孔421的圆心位置且与进料孔421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料间隙。

定心座13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定心座13可更好的将主轴6与转动磨盘收紧固定,另一方面,螺杆喂料机3中的转轴前端置于定心座紧固沉头螺纹孔的沉头孔内可以定位螺杆喂料机3的位置,避免在螺杆喂料机3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磨筋415与转动磨盘41直径、磨筋424与固定磨盘42直径之间的夹角为12°~18°。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磨盘4中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的圆锥面锥度相同且两个圆锥面之间的距离为4cm~15cm。具体根据带磨料的熔点规定,磨料间隙过大无法产生足以将待磨料软化的温度,磨料间隙过小温度过高会破坏间隙内部的待磨料。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进料孔421的内壁直径与定心座13位于进料孔421端的直径差为10cm~13cm。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还包括冷却循环结构,转动磨盘41远离固定磨盘42的一端面加工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第一冷却循环槽413,转动磨盘41上套接有加工有圆心孔的圆形分水板14且分水板14的外圆边延伸在第一冷却循环槽413的内腔中,转动磨盘41中第一冷却循环槽413的上端螺固有转动磨盘外罩414将第一冷却循环槽413围合成密封空间,转动磨盘外罩414与转动磨盘41圆柱侧面之间安装有防水外漏的第一密封圈141(只要是两个相邻圆柱面且需要密封的情况下都可采用中间套接密封圈达到密封的目的),转动磨盘外罩414、转动磨盘41圆外部相接触部位均加工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圈安装槽且密封圈安装槽内置有第二密封圈142,锥形孔411上分别加工有与分水板14侧面连通的平行于直径方向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主轴6的中心轴线部位加工有L形进水通道62、偏离中心轴线位置且与进水通道62不连通的L形出水通道63,进水通道62、出水通道63的一端与主轴6的外圆柱侧面连通、另一端终止于主轴6的前端部锥形插块61内部且分别与转动磨盘41内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位置重合;

固定磨盘42靠近固定磨盘固定板423的侧面加工有第二冷却循环槽422且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板面之间密封围成第二冷却循环内腔,在固定磨盘固定板423上加工两个与第二冷却循环槽422连通的进水孔、出水孔,为了防止漏水,固定磨盘42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外侧圆形接触的部位加工有矩形密封圈安装槽且内置有第三密封圈143。

对于转动磨盘41的冷却原理为将冷却水从主轴6的进水通道62中进入并由进水孔151进入冷却循环腔中当水位达到出水孔152的高度时从出水孔152流出并通过出水通道63排出主轴6;针对固定磨盘42的冷却原理为将冷却水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进水孔通入使水进入第二冷却循环内腔中并由出水孔流出的步骤对固定磨盘42进行冷却,由于固定磨盘42的温度圆远远低于转动磨盘41,所以较为简单的冷却结构即可达到冷却固定磨盘42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进水孔151、出水孔152存在高度差,即进水孔151与转动磨盘外罩414上端面的距离大于出水孔152与转动磨盘外罩414上端面的距离。进水孔151、出水孔152设置的高度差可保证水由进水孔151进入后达到一定的高度并尽可能的充满整个冷却循环腔后才会从出水孔152中流出,保证冷却循环腔中的水量使布满整个冷却循环腔,提高冷却循环效果。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动力装置5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其中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主轴6固定连接,进而带动主轴6的稳定旋转。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动力装置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主轴6远离转动磨盘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进而带动主轴6的旋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结构简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中转动磨盘中的磨筋摆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中主轴前端部锥形插块的结构示意图;

编号对应的具体结构如下:

料仓1,压料轴2,螺杆喂料机3,磨盘4,转动磨盘41,锥形孔411,定心座安装槽412,第一冷却循环槽413,转动磨盘外罩414,磨筋415,固定磨盘42,进料孔421,第二冷却循环槽422,固定磨盘固定板423,磨筋424,动力装置5,主轴6,锥形插块61,固定销安装槽611,固定销612,进水通道62,出水通道63,蜗杆71,内套蜗轮72,蜗轮73,前端盖81,后端盖82,固定套9,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第一骨架油封111,第二骨架油封112,定心座13,分水板14,第一密封圈141,第二密封圈142,第三密封圈143,进水孔151,出水孔152,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案例1:

一种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包括:料仓1,与料仓1连通且置于料仓1下端的螺杆喂料机3,位于料仓1与螺杆喂料机3之间的压料轴2,置于螺杆喂料机3转轴前端的磨盘4,带动磨盘做旋转运动的动力装置5(图中未标出),将磨盘4与动力装置5传动连接的主轴6,磨盘4包括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固定圆盘42靠近转动磨盘41的平面是沿半径方向的内凹圆锥面且圆心位置加工有进料孔421,固定磨盘42螺固在固定磨盘固定板423上,转动磨盘41靠近固定磨盘42的平面是沿半径向下外凸的圆锥面且在外凸圆锥面的顶端部加工有圆台面,转动磨盘41的圆心位置加工有供主轴6端部锥形插块61插入的锥形孔411且主轴6的前端部通过螺栓与转动磨盘41固定连接;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互相靠近的圆锥面均焊接有绕中心轴线螺旋状排列且将圆锥面N等分、相对端面倾斜的外凸磨筋415、外凸磨筋424,且磨筋415、磨筋424转动重合时围成平行四边体,相邻磨筋之间均加工有内凹的出料槽(图中未画出,为现有技术),N为自然数且N=5~10;动力装置5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其中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主轴6固定连接,进而带动主轴6的稳定旋转。

其中,摩擦造粒机还包括磨盘的间隙调节组件,间隙调节组件包括蜗杆71、套在主轴6外侧的内套蜗轮72、安装在内套涡轮72外侧的蜗轮73,内套蜗轮72的前、后端均螺固安装有前端盖81、后端盖82,内套蜗轮72靠近前、后端位置的内侧壁分别与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的外圆圈固定,后端盖82内圆圈与主轴6圆柱外侧面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与主轴6螺固的固定套9,固定套9前方位置的主轴6上套接有第二轴承102且固定套9与第二轴承102的内圆圈端部固定,第二轴承102的外圆圈与内套涡轮72的内壁固定,固定套9与后端盖82之间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111,前端盖81内侧面与主轴6之间设有第二骨架油封112,主轴6的圆柱外侧面固定在第一轴承101的内圆圈中,主轴6的前端部设有与转动磨盘41中锥形孔411尺寸、形状匹配的锥形插块61,蜗轮73套接且固定在内套蜗轮72的圆周外侧,蜗杆71上的螺旋齿与蜗轮72啮合连接,蜗杆71的端部与旋转动力机构(现有技术中能满足旋转操作的设备,附图中未画出)连接。

其中,主轴6的锥形插块61下端面加工有中心轴线方向的固定销安装槽611且固定销安装槽611的内壁加工有螺纹,固定销安装槽611内螺固安装有圆柱外侧加工有匹配螺纹的固定销612,固定销612的圆心加工有螺纹通孔,转动磨盘41中圆锥形顶部圆台面设有与锥形孔411连通的安装螺纹孔,螺栓先后穿过安装螺纹孔、固定销612圆心的螺纹通孔,将转动磨盘41与主轴6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转动磨盘41的锥形孔411最前端加工有放置定心座13的定心座安装槽412,定心座13圆心位置加工有紧固沉头螺纹孔,其中螺栓先后穿过定心座13中的紧固沉头螺纹孔、与锥形孔411连通的安装螺纹孔、锥形孔411、固定销612圆心螺纹通孔将定心座13、转动磨盘41、固定销612、主轴6轴向固定连接;螺杆喂料机3中的转轴穿过固定磨盘42的进料孔421且转轴前端置于定心座紧固沉头螺纹孔的沉头孔内;定心座13靠近固定磨盘42一端插入进料孔421的圆心位置且与进料孔421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料间隙。

可选择的,磨筋415与转动磨盘41直径、磨筋424与固定磨盘42直径之间的夹角为17°。

可选择的,磨盘4中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的圆锥面锥度相同且两个圆锥面之间的距离为14cm;进料孔421的内壁直径与定心座13位于进料孔421端的直径差为13cm。

进一步的,摩擦造粒机还包括冷却循环结构,转动磨盘41远离固定磨盘42的一端面加工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第一冷却循环槽413,转动磨盘41上套接有加工有圆心孔的圆形分水板14且分水板14的外圆边延伸在第一冷却循环槽413的内腔中,转动磨盘41中第一冷却循环槽413的上端螺固有转动磨盘外罩414将第一冷却循环槽413围合成密封空间,转动磨盘外罩414与转动磨盘41圆柱侧面之间安装有防水外漏的第一密封圈141(只要是两个相邻圆柱面且需要密封的情况下都可采用中间套接密封圈达到密封的目的),转动磨盘外罩414、转动磨盘41圆外部相接触部位均加工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圈安装槽且密封圈安装槽内置有第二密封圈142,锥形孔411上分别加工有与分水板14侧面连通的平行于直径方向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主轴6的中心轴线部位加工有L形进水通道62、偏离中心轴线位置且与进水通道62不连通的L形出水通道63,进水通道62、出水通道63的一端与主轴6的外圆柱侧面连通、另一端终止于主轴6的前端部锥形插块61内部且分别与转动磨盘41内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位置重合;

固定磨盘42靠近固定磨盘固定板423的侧面加工有第二冷却循环槽422且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板面之间密封围成第二冷却循环内腔,在固定磨盘固定板423上加工两个与第二冷却循环槽422连通的进水孔、出水孔,为了防止漏水,固定磨盘42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外侧圆形接触的部位加工有矩形密封圈安装槽且内置有第三密封圈143。

对于转动磨盘41的冷却原理为将冷却水从主轴6的进水通道62中进入并由进水孔151进入冷却循环腔中当水位达到出水孔152的高度时从出水孔152流出并通过出水通道63排出主轴6;针对固定磨盘42的冷却原理为将冷却水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进水孔通入使水进入第二冷却循环内腔中并由出水孔流出的步骤对固定磨盘42进行冷却,由于固定磨盘42的温度圆远远低于转动磨盘41,所以较为简单的冷却结构即可达到冷却固定磨盘42的目的

进一步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存在高度差,即进水孔151与转动磨盘外罩414上端面的距离大于出水孔152与转动磨盘外罩414上端面的距离。进水孔151、出水孔152设置的高度差可保证水由进水孔151进入后达到一定的高度并尽可能的充满整个冷却循环腔后才会从出水孔152中流出,保证冷却循环腔中的水量使布满整个冷却循环腔,提高冷却循环效果。

优选的,所述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动力装置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主轴6远离转动磨盘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进而带动主轴6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摩擦造粒机无需外加热源,只需通过磨盘之间的摩擦生热即可完成废旧料的软化过程;间隙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熔点软料摩擦造粒需要的摩擦温度,一机多用;磨盘中冷却循环结构的设置大大延长了磨盘的使用寿命;主轴中定位销的设置轻松解决螺栓用久断裂无法取出的难题。

具体实施案例2:

一种可调节磨盘间隙的自摩擦生热摩擦造粒机,包括:料仓1,与料仓1连通且置于料仓1下端的螺杆喂料机3,位于料仓1与螺杆喂料机3之间的压料轴2,置于螺杆喂料机3转轴前端的磨盘4,带动磨盘做旋转运动的动力装置5(图中未标出),将磨盘4与动力装置5传动连接的主轴6,磨盘4包括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固定圆盘42靠近转动磨盘41的平面是沿半径方向的内凹圆锥面且圆心位置加工有进料孔421,固定磨盘42螺固在固定磨盘固定板423上,转动磨盘41靠近固定磨盘42的平面是沿半径向下外凸的圆锥面且在外凸圆锥面的顶端部加工有圆台面,转动磨盘41的圆心位置加工有供主轴6端部锥形插块61插入的锥形孔411且主轴6的前端部通过螺栓与转动磨盘41固定连接;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互相靠近的圆锥面均焊接有绕中心轴线螺旋状排列且将圆锥面N等分、相对端面倾斜的外凸磨筋415、外凸磨筋424,且磨筋415、磨筋424转动重合时围成平行四边体,相邻磨筋之间均加工有内凹的出料槽(图中未画出,为现有技术),N为自然数且N=5~10;动力装置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主轴6远离转动磨盘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进而带动主轴6的旋转。

其中,摩擦造粒机还包括磨盘的间隙调节组件,间隙调节组件包括蜗杆71、套在主轴6外侧的内套蜗轮72、安装在内套涡轮72外侧的蜗轮73,内套蜗轮72的前、后端均螺固安装有前端盖81、后端盖82,内套蜗轮72靠近前、后端位置的内侧壁分别与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的外圆圈固定,后端盖82内圆圈与主轴6圆柱外侧面之间的缝隙中设置有与主轴6螺固的固定套9,固定套9前方位置的主轴6上套接有第二轴承102且固定套9与第二轴承102的内圆圈端部固定,第二轴承102的外圆圈与内套涡轮72的内壁固定,固定套9与后端盖82之间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111,前端盖81内侧面与主轴6之间设有第二骨架油封112,主轴6的圆柱外侧面固定在第一轴承101的内圆圈中,主轴6的前端部设有与转动磨盘41中锥形孔411尺寸、形状匹配的锥形插块61,蜗轮73套接且固定在内套蜗轮72的圆周外侧,蜗杆71上的螺旋齿与蜗轮72啮合连接,蜗杆71的端部与旋转动力机构(现有技术中能满足旋转操作的设备,附图中未画出)连接。

其中,主轴6的锥形插块61下端面加工有中心轴线方向的固定销安装槽611且固定销安装槽611的内壁加工有螺纹,固定销安装槽611内螺固安装有圆柱外侧加工有匹配螺纹的固定销612,固定销612的圆心加工有螺纹通孔,转动磨盘41中圆锥形顶部圆台面设有与锥形孔411连通的安装螺纹孔,转动磨盘41的锥形孔411最前端加工有放置定心座13的定心座安装槽412,定心座13圆心位置加工有紧固沉头螺纹孔,其中螺栓先后穿过定心座13中的紧固沉头螺纹孔、与锥形孔411连通的安装螺纹孔、锥形孔411、固定销612圆心螺纹通孔将定心座13、转动磨盘41、固定销612、主轴6轴向固定连接;螺杆喂料机3中的转轴穿过固定磨盘42的进料孔421且转轴前端置于定心座紧固沉头螺纹孔的沉头孔内;定心座13靠近固定磨盘42一端插入进料孔421的圆心位置且与进料孔421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料间隙。

可选择的,磨筋415与转动磨盘41直径、磨筋424与固定磨盘42直径之间的夹角为12°。

可选择的,磨盘4中转动磨盘41、固定磨盘42的圆锥面锥度相同且两个圆锥面之间的距离为6cm;进料孔421的内壁直径与定心座13位于进料孔421端的直径差为10cm。

进一步的,摩擦造粒机包括冷却循环结构,转动磨盘41远离固定磨盘42的一端面加工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第一冷却循环槽413,转动磨盘41上套接有加工有圆心孔的圆形分水板14且分水板14的外圆边延伸在第一冷却循环槽413的内腔中,转动磨盘41中第一冷却循环槽413的上端螺固有转动磨盘外罩414将第一冷却循环槽413围合成密封空间,转动磨盘外罩414与转动磨盘41圆柱侧面之间安装有防水外漏的第一密封圈141(只要是两个相邻圆柱面且需要密封的情况下都可采用中间套接密封圈达到密封的目的),转动磨盘外罩414、转动磨盘41圆外部相接触部位均加工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密封圈安装槽且密封圈安装槽内置有第二密封圈142,锥形孔411上分别加工有与分水板14侧面连通的平行于直径方向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主轴6的中心轴线部位加工有L形进水通道62、偏离中心轴线位置且与进水通道62不连通的L形出水通道63,进水通道62、出水通道63的一端与主轴6的外圆柱侧面连通、另一端终止于主轴6的前端部锥形插块61内部且分别与转动磨盘41内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位置重合;

固定磨盘42靠近固定磨盘固定板423的侧面加工有第二冷却循环槽422且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板面之间密封围成第二冷却循环内腔,在固定磨盘固定板423上加工两个与第二冷却循环槽422连通的进水孔、出水孔,为了防止漏水,固定磨盘42与固定磨盘固定板423外侧圆形接触的部位加工有矩形密封圈安装槽且内置有第三密封圈143。

可选择的,进水孔151、出水孔152存在高度差,即进水孔151与转动磨盘外罩414上端面的距离大于出水孔152与转动磨盘外罩414上端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摩擦造粒机无需外加热源,只需通过磨盘之间的摩擦生热即可完成废旧料的软化过程;间隙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熔点软料摩擦造粒需要的摩擦温度,一机多用;磨盘中冷却循环结构的设置大大延长了磨盘的使用寿命;主轴中定位销的设置轻松解决螺栓用久断裂无法取出的难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