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1396发布日期:2019-03-30 09:41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自动加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凝胶制作领域,涉及自动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琼脂糖核酸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纯化核酸分子的常用技术,是核酸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农业科学、医学卫生、工业生产、国防科研、法医学和商检等多个领域,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

琼脂糖核酸凝胶电泳可以使带负电荷的核酸分子在电泳时向正极迁移,在电泳过程中需要使用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支持介质,发挥分子筛功能,使得大小和构象不同的核酸分子的迁移率出现较大差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所以琼脂糖凝胶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凝胶电泳实验的成功进行,是核酸研究的基础。

传统的琼脂糖凝胶制作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选好模具、配置胶液、溶胶、加入核酸染色剂、倒胶、静置凝固,虽然制作的原理、方法简单,但其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1)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核酸染色剂具一定毒性,实验人员长期接触核酸染料,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严重影响实验人员身体健康,污染环境;(2)由于实际过程中凝胶粉加入的多少、液体量的多少,温度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人为的主观因素,缺乏标准化,也导致实验电泳图像,出现差别,影响数据分析;(3)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人为的失误往往还会影响实验的整体进展。

加液的过程就是注射核酸染料或其他化学试剂的过程,因具有以上风险,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此部分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自动加液装置,避免了人与试剂接触,提升安全系统,同时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加液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加液管,所述加液管固设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加液管的一端设有出药口,所述加液的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出药口的一端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设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出药口的一端还设有直线电拉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出力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设置的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且二者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推送段和驱动段,所述推送段设在所述加液管内部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段设在所述推送段远离所述出药口的一端,所述驱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推送段的直径,所述驱动段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设置且二者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段靠近所述驱动段的一端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的中心线竖直设置,所述驱动件通过设置在长条孔内的螺丝与所述固定架固锁。

进一步的,所述加液管的出口端设有注射头,所述注射头为针头结构,所述注射头的直径小于所述加液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加液管的外侧设有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和直线电拉器均与控制中心连接,所述控制中心为单片机结构,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控制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设置加液管和活塞杆,通过驱动件的旋转可带动活塞杆移动,进而实现加液管内部液体的注射,同时设置直线电拉器,对活塞杆的形成进行实时监控并反馈,可及时提醒操作者进行染料的添加,整个结构可自动注射并实时监测,避免操作者与染料接触,提升了安全性能,而且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效率高,精度高;2、驱动端与从动齿轮形成丝杠丝母结构,驱动更加方便,推送段与驱动段分体设置,方便加工和组装,提升整个结构的便利性;3、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的直径,提升从动齿轮的扭矩,使得对推送段的驱动更加稳定可靠;4、加液管的外侧设有刻度,方便操作者观测加液管内部染料的多少,也方便确认每次加入的剂量,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可及时的发现,并及时的采取措施,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观测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加液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加液装置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架;11-长条孔;2-加液管;21-出药口;22-注射头;3-活塞杆;31-推送段; 311-防滑纹;32-驱动段;4-从动齿轮;5-主动齿轮;6-驱动件;7-直线电拉器;71-定位板;7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自动加液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加液管2,加液管 2固设在固定架1上,加液管2的一端设有出药口21,加液的内部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杆3,活塞杆3远离出药口21的一端设有驱动件6,驱动件6固设在固定架1上,活塞杆3远离出药口21的一端还设有直线电拉器7。

优选地,驱动件6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出力轴上设有主动齿轮5,与主动齿轮5 啮合设置的有从动齿轮4,从动齿轮4与活塞杆3同轴设置且二者螺纹连接,旋转电机通过齿轮结构传动,稳定性好,而且结构简单,方便后期的维护,旋转电机采用伺服电机结构。

优选地,活塞杆3推送段31和驱动段32,推送段31设在加液管2内部且二者同轴设置,驱动段32设在推送段31远离出药口21的一端,驱动段32的直径小于推送段31 的直径,驱动段32与从动齿轮4同轴设置且二者螺纹连接,驱动端与从动齿轮4形成丝杠丝母结构,驱动更加方便,推送段31与驱动段32分体设置,方便加工和组装,提升整个结构的便利性。

优选地,推送段靠近驱动段32的一端设有防滑纹311,方便在进行组装的时候拿取,增大与操作者之间的摩擦力,拿取过程中不易掉落,提升稳定性。

优选地,主动齿轮5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4的直径,提升从动齿轮4的扭矩,使得对推送段31的驱动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地,固定架1上设有长条孔11,长条孔11的中心线竖直设置,驱动件6通过设置在长条孔11内的螺丝与固定架1固锁,设置长条孔11后,方便调节旋转电机的上下高度,进而实现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4之间的中心距,保证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4 更好的啮合,提升组装的效率,弥补加工误差。

优选地,加液管2的出口端设有注射头22,注射头22为针头结构,注射头22的直径小于加液管2的直径,加液管2、注射头22和推送段31可采用注射针管的结构,这样排出的染料更为精确,可保证所有排出的染料均更为稳定的掉落到凝胶瓶中。

优选地,加液管2的外侧设有刻度,方便操作者观测加液管2内部染料的多少,也方便确认每次加入的剂量,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可及时的发现,并及时的采取措施,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观测性。

优选地,驱动件6和直线电拉器7均与控制中心连接,控制中心为单片机结构,控制中心包括控制面板,单片机为数据处理交换中心,用于接收、分析、处理、发送数据及指令,控制面板用于输入控制参数或输出运行数据,实现自动控制,通过控制驱动件6 的速度实现注射的多少,通过直线电拉器7反馈的数值可随时监测加液管2内部药剂的多少情况;更优选地,直线电拉器7设在定位板71上,定位板71通过四角设置的螺栓 72与固定架1固锁连接,通过螺栓72的锁紧程度可调节定位与相对固定架1的位置关系,保证直线电拉器7与驱动段32的顺利配合,弥补加工误差。

实施例2:驱动件6为步进电机,其他结构与上述相同,活塞杆3直接通过步进电机进行驱动,此驱动更加简单,成本低。

实施例3:加液管2和活塞杆3组合后也可用微量进样器结构代替,简化结构。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注射有设在凝胶瓶的开口上方,需要进行染料注射的时候,控制中心发出指定,旋转电机运动,主动齿轮5驱动从动齿轮4旋转,进而使得驱动段32和推送段31向出药口21方向移动,完成药液的推送排出,旋转电机的转动圈数可进行控制,因此推送段31的前进距离是可控的,每次加液的剂量是可控制的,而且是自动完成的,同时在推送段31前进的过程中,直线电拉器7会随时监测推送段31前进的距离,当加液管2内的药量剩余0.5ml时候,直线电拉器7会反馈信号到控制中心,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手工加液,加液完成后在使用的时候继续完成自动加液,整个结构避免了人与试剂接触,提升安全系统,同时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节约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可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