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布机,尤其涉及一种涂布机消减刮痕及提高光洁度的模头结构。
背景技术:
热熔胶薄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表面涂覆胶液,现有的由于对热熔胶薄膜涂胶的模头通常包括上模头和下模头,上模头与下模头之间设置有进胶口和出胶口,出胶口设置有与薄膜表面接触的模唇,但是现有的膜唇通常是通过平面与薄膜接触,使得模头在刮涂胶液时,容易使得薄膜产生刮痕和皱褶,涂覆在薄膜表面的胶液涂膜不够均匀,从而在薄膜的表面形成波纹状的刮痕,影响了薄膜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薄膜表面涂胶均匀度,从而确保薄膜表面光洁度的涂布机模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涂布机消减刮痕及提高光洁度的模头结构,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下模体设置有进胶口以及与进胶口连通的缓冲槽,下模体远离进胶口的一侧设置有下模唇,上模体设置有与下模唇配合的上模唇,上模唇与下模唇之间构造成与缓冲槽连通的出胶间隙,下模唇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面,上模唇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面以及与第二定位面相连的圆弧凸面,第二定位面与第一定位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圆弧凸面设置在上模唇朝向出胶间隙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通过固定螺钉可拆卸连接,上模体设置有与固定螺钉配合的第一连接孔,下模体设置有与固定螺钉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与下模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侧板上设置有分别与上模体和下模体螺纹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均设置有加热孔,加热孔内插设有金属加热棒。
优选地,所述加热孔设置有多个且沿上模体与下模体的长度方向均布排列。
优选地,所述缓冲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分流块,两相邻分流块之间构造成与出胶间隙连通的分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分流通道呈扇形设置且其宽度朝向出胶间隙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设置有用于调节出胶间隙大小的调节间隙和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的端部穿过调节间隙与上模体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布机消减刮痕及提高光洁度的模头结构通过在上膜唇设置圆弧凸面,使得模头与薄膜的接触面光滑圆润,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在薄膜涂胶过程中对发生刮痕和皱褶的现象,使得模头对薄膜的涂胶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涂胶后薄膜表面的光洁度,并且通过设置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使得上模体与下模体在安装时,上模唇与下模唇的端部更加容易对齐,提高了模头的安装精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布机消减刮痕及提高光洁度的模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头结构中的下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涂布机消减刮痕及提高光洁度的模头结构,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下模体2设置有进胶口3以及与进胶口3连通的缓冲槽4,下模体2远离进胶口3的一侧设置有下模唇5,上模体1设置有与下模唇5配合的上模唇6,上模唇6与下模唇5之间构造成与缓冲槽4连通的出胶间隙7,下模唇5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面8,上模唇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面9以及与第二定位面9相连的圆弧凸面10,第二定位面9与第一定位面8位于同一平面内,圆弧凸面10设置在上模唇6朝向出胶间隙7的一侧。胶液从进胶口3流入缓冲槽4内,当缓冲槽4内的胶液达到一定的容量后,再通过出胶间隙7流出,从而使得出胶间隙7胶液的流出量均匀,通过在上膜唇设置圆弧凸面10,使得模头与薄膜的接触面光滑圆润,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在薄膜涂胶过程中对发生皱褶的现象,使得模头对薄膜的涂胶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涂胶后薄膜表面的光洁度,并且通过设置有第一定位面8和第二定位面9,使得上模体1与下模体2在安装时,上模唇6与下模唇5的端部更加容易对齐,提高了模头的安装精度。
上模体1与下模体2可以通过固定螺钉11可拆卸连接,上模体1设置有与固定螺钉11配合的第一连接孔,下模体2设置有与固定螺钉11配合的第一螺纹孔12,通过固定螺钉11穿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螺纹孔1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上模体1与下模体2的固定安装,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拆装更换方便。
为了提高上模体1与下模体2安装的稳定性,上模体1与下模体2的两端可以均设置有侧板13,侧板13上设置有分别与上模体1和下模体2螺纹连接的安装孔,上模体1和下模体2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配合孔,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与配合孔螺纹配合,从而进行侧板13的固定安装。
上模体1和下模体2可以均设置有加热孔14,加热孔14内插设有金属加热棒15,金属加热棒15连接有加热电路,通过金属加热棒15对上模体1和下模体2进行加热,进而对缓冲槽4内的胶液进行加热,从而确保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为了提高对胶液加热的均匀度,加热孔14可以设置有多个且沿上模体1与下模体2的长度方向均布排列。
缓冲槽4的底部可以设置有若干分流块16,两相邻分流块16之间构造成与出胶间隙7连通的分流通道17,分流通道17沿下模体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通过设置有分流通道17,使得缓冲槽4内的胶液在流出时,沿下模体2的长度方向扩散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出胶间隙7流出的胶液更加均匀。
为了进一步的使得胶液在流出时的均匀度,分流通道17可以呈扇形设置且其宽度朝向出胶间隙7逐渐增大。
上模体1可以设置有用于调节出胶间隙7大小的调节间隙18和调节螺钉19,调节螺钉19的端部穿过调节间隙18与上模体1螺纹连接,调节间隙18设置靠近上模唇6的一侧,由于调节间隙18处的结构钢度较低,转动调节螺钉19即可驱动上模唇6朝向或背向下模唇5运动,从而调节上模唇6与下模唇5之间的出胶间隙7的大小,从而控制胶液的流出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