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4020发布日期:2019-02-19 19:4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煤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原煤由落煤管掉落至磨煤机的磨盘上,经转动的磨盘和被动滚动的磨辊挤压研磨成粉,在磨制过程中,煤粉和原煤煤块适中混合在一起,存在着已经磨好的煤粉被反复磨制的的现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磨煤机的出力,降低了磨煤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了煤块的磨制效果,能耗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包括进风管和三根导风管;

上述进风管设置在磨煤机的磨盘的上方,且其进风口伸出上述磨煤机外,并外接气源;

磨煤机内部具有三个沿上述磨盘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与磨盘上部滚动接触的磨辊,磨煤机的落煤管位于上述磨盘的中部上方;

三根上述导风管分别沿周向均匀且间隔的竖直设置在上述磨盘边缘处的上方,并分别位于相邻两个上述磨辊之间的外侧,上述导风管的上端分别与上述进风管连接并连通;

每个上述导风管的下端均设有向上述磨盘的中心向下倾斜延伸的吹扫风管,上述吹扫风管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分别朝向上述磨盘吹风的出风孔;

上述吹扫风管远离上述导风管的一端的上端连接并连通设有向上吹风的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及时、有效的分离磨好的煤粉和原煤,提高磨煤机的出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进风管为环形管,并环设在磨煤机的落煤斗外部,其上连接并连通设有连接管,上述连接管远离上述进风管的一端构成上述进风管的进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风管的设计方便三根导风管与其的连通,布局比较合理。

进一步,每根上述吹扫风管的下部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列相互交错设置的上述出风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风孔布局合理,其吹风范围大,能够确保磨辊研磨好的煤粉扬起,从而使得煤粉有效的与煤块分离。

进一步,每根上述导风管的轴心线与对应的上述吹扫风管的轴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120°≤α≤140°,上述出风孔的中心线与上述吹扫风管的轴线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吹扫风管的倾斜设置使得多个出风孔吹风方向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吹向磨盘,从而使得磨盘上的煤粉能够有效的与煤块分离,并与磨煤机内输送煤粉的旋转气流有效汇合。

进一步,上述落煤管的下端管口与上述磨盘之间的高度低于上述磨辊中心与上述磨盘之间的高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落煤管位置延伸比较合理,缩短落煤管管口与磨盘间的距离,保证原煤及时落至磨盘上,不会在落至磨盘上之前被旋转气流带动再次飞扬。

进一步,上述喷嘴上端端部设有出风口,其内部的中部可转动的水平设有扇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扇叶的设计能够将喷嘴喷出的线状气流变为旋流,从而扰动磨盘上方的流场,使其流场均匀,便于磨盘上方吹扬起的煤粉能够顺利的与磨煤机内的旋转气流汇合,确保煤粉的有效输出。

进一步,上述喷嘴上端端部为圆形,上述出风口包括多个子出风口,多个上述子出风口均为扇环形,并沿周向等间距间隔的分布在上述喷嘴的上端端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风口设计合理,利于喷嘴喷出旋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中吹扫风管的结构侧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中吹扫风管的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中导风管的分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中喷嘴的出风口分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风管,2、导风管,3、磨盘,4、磨辊,5、落煤管,11、连接管,21、吹扫风管,22、喷嘴,221、扇叶,223、子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提高磨煤机出力的流场优化装置包括进风管1和三根导风管2;

上述进风管1设置在磨煤机的磨盘3的上方,且其进风口伸出上述磨煤机外,并外接气源;

磨煤机内部具有三个沿上述磨盘3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与磨盘3上部滚动接触的磨辊4,磨煤机的落煤管5位于上述磨盘3的中部上方;

三根上述导风管2分别沿周向均匀且间隔的竖直设置在上述磨盘3边缘处的上方,并分别位于相邻两个上述磨辊4之间的外侧,上述导风管2的上端分别与上述进风管1连接并连通;

每个上述导风管2的下端均设有向上述磨盘3的中心向下倾斜延伸的吹扫风管21,上述吹扫风管21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分别朝向上述磨盘3吹风的出风孔;

上述吹扫风管21远离上述导风管2的一端的上端连接并连通设有向上吹风的喷嘴22。

在磨煤机研磨过程中,原煤(煤块)经落煤管5掉落至磨盘3上,随着磨盘3的转动,在磨盘3与被动转动的磨辊4之间研磨成粉,同步,外界气源经进风管1分流至三根导风管2内,最后经每个吹扫风管21吹向磨盘3,将磨盘3上的煤粉吹扬起,并与磨盘3四周输送煤粉的旋流汇合后向下一级输送,同时,喷嘴22能够有效的对落煤进行干燥,并吹扬其磨盘3上方气体中混合的煤粉,使其在磨盘3的上部均匀分布,并随着煤粉的吹扬流动最终与磨煤机内部的磨盘3四周的旋转气流汇合,将煤粉彻底的输送至下一环节,整个技术方案采用三根导风管2均匀分布,使得磨盘3上对煤粉的吹扬几乎不存在死角,非常之方便,有效的改善了磨煤机研磨过程中煤粉被反复研磨,耗时耗力导致磨煤机出力差的状况,使得磨煤机研磨效率高,能耗大大降低。

较佳的,上述进风管1为环形管,并环设在磨煤机的落煤斗6外部,其上连接并连通设有连接管11,上述连接管11远离上述进风管1的一端构成上述进风管1的进风口,进风管1的环管设计利于三根导风管2的布置与连接,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紧凑。

较佳的,每根上述吹扫风管21的下部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列相互交错设置的上述出风孔,出风孔布置合理,使其吹扫范围均匀,并且覆盖区域面积大,对煤粉的吹扫(吹扬)效果较佳。

较佳的,每根上述导风管2的轴心线与对应的上述吹扫风管21的轴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120°≤α≤140°,上述出风孔的中心线与上述吹扫风管的轴线相互垂直,该设计使得由出风孔吹出的气流能够由内而外,由上向下倾斜吹向磨盘3,从而使得磨盘上研磨好的煤粉大部分能够及时有效的出现磨盘3的四周与磨煤机内用以输送煤粉的旋转气流汇合,余下的少部分也能够在出风孔吹出的气流影响下在磨盘3上方的区域向上扬起,实现煤粉与煤块的有效分离,最终与磨煤机内的旋转气流汇合输送至下一环节。

较佳的,上述落煤管5的下端管口与上述磨盘3之间的高度低于上述磨辊4中心与上述磨盘3之间的高度,该设计使得落煤管5的下端管口最大限度的靠近磨盘3,有效的缩短了落煤管5管口与磨盘3间的距离,保证原煤及时落至磨盘3上,不会在落至磨盘3上之前被磨煤机内的旋转气流带动再次飞扬。

如图5所示,上述喷嘴22上端端部设有出风口,其内部的中部可转动的水平设有扇叶221,进入喷嘴22的气流在由其出风口向上喷出时,若无扇叶221的设置,则气流一般呈直线型向上喷出,仅仅会将磨盘3上方的气流向上吹动,难以与磨盘3四周的旋转气流汇合,也就是说,磨盘3上方的气流中混合的煤粉很难随着磨煤机内的旋转气流输送出,而扇叶221的设计使得喷嘴22在喷出气流前能够在扇叶221的作用下由喷嘴22的出风口喷出小范围的旋流,从而对磨盘3上方的混合煤粉的空气扰动,即就是扰动整个磨盘3上方的流场,使得该流场内煤粉分布比较均匀,并且以旋流或类似旋流的方式旋转,这样就能够使得磨盘3上方与其内混合的煤粉能够最终得以与磨盘3四周的旋转气流混合,从而使得煤粉能够有效的被带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喷嘴22上端端部为圆形,上述出风口包括多个子出风口223,多个上述子出风口223均为扇环形,并沿周向等间距间隔的分布在上述喷嘴22的上端端面,多个子出风口223的设计比较合理,更利于喷嘴22以旋流形式喷出气流,更易对磨盘3上方的流场扰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