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596发布日期:2019-02-11 00:0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纤维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



背景技术:

我国盛产大豆,其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成分。大豆膳食纤维主要是指大豆中那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高分子糖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纤维素、果胶质、术聚糖、甘露糖等,膳食纤维尽管不能为人体提供任何的营养成分。但可安全地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预防便秘,增加饱腹感。同时具有预防肥胖、促进双歧杆菌及需氧菌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生理功能。

豆渣作为大豆制品生产中的副产物,通常是将豆渣用作饲料或肥料,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人们从营养学角度对其有了新的认识。用豆渣生产膳食纤维是大豆综合利用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常见的豆渣生产大豆纤维的工艺方法为:以豆渣为原料,经过化渣、调酸碱、蒸煮、离心分离,分为清液和离心渣,离心豆渣经过微氧化脱色、离心分离、离心滤饼进过反复的醇洗和离心分离、真空干燥、粉碎、筛分,得到大豆纤维粉,市面上尚未有专门用于大豆纤维生产的豆渣溶解装置,亟待开发一种大豆纤维生产过程中豆渣的化渣以及调酸碱需要的溶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包括罐体、搅拌组件、酸液投料组件以及鼓气组件,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豆渣进料口、加水口以及辅料添加口,罐体的底部中心为内凹设置,该内凹部分与罐体侧壁形成环形料腔,环形料腔的底部连接有排料管,所述搅拌组件中的搅拌叶片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罐体内的直桨搅拌叶片和“W”形搅拌叶片,“W”形搅拌叶片的叶片部分置于环形料腔内,所述酸液投料组件包括储酸筒、加料泵和喷淋头,喷淋头设置在罐体内的上部,喷淋头通过软管和加料泵与储酸筒连接,所述鼓气组件包括气源以及多根鼓气管,鼓气管的一端与气源连接,鼓气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罐体内的底部且可向环形料腔内鼓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搅拌轴以及通过联接法兰固定在罐体顶部中心的连接筒,减速器通过联接法兰设置在连接筒的上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搅拌轴的上端穿过连接筒与减速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罐体内的第一直桨搅拌叶片、第二直浆搅拌叶片以及“W”形搅拌叶片,“W”形搅拌叶片的中部固定在搅拌轴的下端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罐体内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罐体内液体氢离子浓度的pH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鼓气组件中的鼓气管贴设在罐体的外壁,鼓气管的进气端与气泵连接,鼓气管的鼓气端由罐体的内凹部分伸入罐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鼓气组件中的鼓气管贴设在罐体的内壁,鼓气管的进气端由罐体上部伸出并与气泵连接,鼓气管的鼓气端置于环形料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鼓气管的鼓气端封闭设置,鼓气管靠近鼓气端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鼓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鼓气组件还包括一个鼓气环管,鼓气环管贴设在环形料腔的内壁设置,鼓气环管的管体上均匀分布有鼓气孔,鼓气管的鼓气端伸入鼓气环管内设置。

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化渣调酸罐为大豆纤维粉生产的前处理设备,能够实现豆渣原料的化渣以及调酸,并且,本实用新型将机械搅拌与鼓气吹料相结合,搅拌过程中,通过鼓气管向搅拌釜底部的环形储料腔内吹气,使环形料腔内的物料向上翻滚,进而实现罐体上部、中部以及底部物料的充分混合,一方面,能够提高豆渣化渣的效果及速度,另一方面,还能保证调酸的准确性;

二、本实用新型的化渣调酸罐在罐体底部中心处设置为内凹的形式,使得沉积的物料都集中在环形料腔内,再通过与其相互配合的W形搅拌叶片以及鼓气组件,可有效防止罐体内的物料沉积,提高豆渣的化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渣调酸罐(未示出鼓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化渣调酸罐的鼓气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化渣调酸罐的鼓气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化渣调酸罐的鼓气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罐体,2、豆渣进料口,3、加水口,4、辅料添加口,5、排料管,6、第一直桨搅拌叶片,7、“W”形搅拌叶片,8、储酸筒,9、加料泵,10、喷淋头,11、鼓气管,12、驱动电机,13、减速器,14、搅拌轴,15、连接筒,16、第二直浆搅拌叶片,17、鼓气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用的化渣调酸罐,包括罐体1、搅拌组件、酸液投料组件以及鼓气组件。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豆渣进料口2、加水口3以及辅料添加口4,罐体1的底部中心为内凹设置,该内凹部分与罐体1侧壁形成环形料腔,环形料腔的底部连接有排料管5。罐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监测罐体1内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罐体1内液体氢离子浓度的pH传感器。罐体1的豆渣进料口2用于原料豆渣的投料,辅料添加口4用于向罐体内添加化渣时使用的辅料,例如,在豆渣的化渣过程中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搅拌一段时间后,排出并进行过滤,滤液可以进行其他深加工,滤渣再作为原料投入罐体1内,加水搅拌进行化渣,然后再加入盐酸进行调酸处理。该调酸罐也可以通过夹层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使化渣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加热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2、减速器13、搅拌轴14、由上至下设置在罐体1内的第一直桨搅拌叶片6、第二直浆搅拌叶片16以及“W”形搅拌叶片7以及通过联接法兰固定在罐体1顶部中心的连接筒15,“W”形搅拌叶片7的中部固定在搅拌轴14的下端头。减速器13通过联接法兰设置在连接筒15的上部,减速器13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12连接,搅拌轴14的上端穿过连接筒15与减速器13连接。该搅拌组组件中除了搅拌叶片的具体形状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外,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一样,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形式,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所在,因此,不再进行详述。

酸液投料组件包括储酸筒8、加料泵9和喷淋头10,喷淋头10设置在罐体1内的上部,喷淋头10通过软管和加料泵9与储酸筒8连接。储酸筒8设置在罐体外部,可与罐体1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单独放置,储酸筒8内的储存有调酸用的盐酸,储酸筒8内的盐酸通过加料泵9抽至喷淋头10,通过喷淋头10向罐体1内喷洒酸液,这种喷洒的方式有利于酸液的快速扩散。

鼓气组件包括气源以及多根鼓气管11,鼓气管11的一端与气源连接,鼓气管11的另一端设置在罐体1内的底部且可向环形料腔内鼓气。鼓气组件中的鼓气管11贴设在罐体1的外壁,鼓气管11的进气端与气泵连接,鼓气管11的鼓气端由罐体1的内凹部分伸入罐体1内。通过鼓气的方式向搅拌罐内鼓气,使罐体物料发生翻滚以提高搅拌效率是化工设备领域常见的结构形式,鼓气管与气源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形式,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所在,不再进行详述,本实用新型在此处的创新在于鼓气管的鼓气端设置位置,由于罐体底部中心处设置为内凹的形式,使得沉积的物料都集中在环形料腔内,再通过与其相互配合的W形搅拌叶片以及可向环形料腔鼓气的鼓气管,可有效防止罐体内的物料沉积,提高豆渣的化渣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化渣调酸罐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一样,区别之处在于:鼓气组件中的鼓气管11贴设在罐体1的内壁,鼓气管11的进气端由罐体1上部伸出并与气泵连接,鼓气管11的鼓气端置于环形料腔内。鼓气管11的鼓气端封闭设置,鼓气管1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鼓气孔。这种结构形式的鼓气组件不但可以向环形料腔内鼓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鼓气管11位于罐体1中部的位置设置鼓气孔,加强搅拌分散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化渣调酸罐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一样,区别之处在于:鼓气组件还包括一个鼓气环管17,鼓气环管17贴设在环形料腔的内壁设置,鼓气环管17的管体上均匀分布有鼓气孔,鼓气管11的鼓气端伸入鼓气环管17内设置。这种结构形式的鼓气组件可以改善鼓气的均匀性,在鼓气管11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环形料腔只有鼓气管11处才能鼓气吹料,相邻鼓气管11之间则无法进行吹料,通过鼓气环管17的设置,使得鼓气管11的气通过鼓气环管17均匀排气,使得整个环形料腔均能受到鼓气吹料。

本实用新型化渣调酸罐的工作原理为:分别通过豆渣进料口、加水口以及辅料添加口向罐体内加入豆渣、水和辅料,并通过液位传感器辅助控制加水量,然后开启搅拌电机,进行搅拌,同时打开气泵,通过鼓气组件进行鼓气吹料,化渣结束后,启动加料泵,向罐体内喷洒盐酸进行调酸,盐酸的加量通过pH传感器进行辅助控制,调酸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机械搅拌+鼓气,也可以单独进行鼓气或机械搅拌。调酸结束后,通过排料管将物料排出进入下个处理工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