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4576发布日期:2019-03-22 20:2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内外复合肥的发展在化肥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在化肥工业发达的国家,复合肥用量已经占化肥用量的70%-80%;复合肥主要是将含氮、磷、钾的基础肥料,如尿素、氯化铵等经混合后,一定的温度和液体下,在造粒机内依靠自身的粘合力或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团聚成粒,再经干燥、冷却、筛分制成复合肥产品。

公告号CN104084321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风除尘器,该旋风除尘器包括:壳体,围设形成除尘腔,除尘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卸尘口;中心管,设置在除尘腔内,中心管的上端口延伸至除尘腔的外部,中心管的下端口为第二卸尘口,第二卸尘口延伸至第一卸尘口;导向件,设置在除尘腔内,并且导向件的内侧端与中心管相切连接,导向件的外侧端远离中心管向外延伸,导向件上具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与中心管连通;阻挡节流件,设置在中心管的内部以防止中心管内的固体颗粒扰动或减少合成气从第二卸尘口的流出量,根据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果从而获得低含尘量的合成气。

复合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但造成了物料的损失,而且造成车间环境差,不利于清洁,工人易患职业病,一般会使用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但是由于复合肥吸湿性较强,需要一定粘度才能成粒,因其有一定粘度,在除尘时易粘接在旋风除尘器的筒体内,且易堵塞旋风除尘器,现有的旋风除尘器通常不具有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鼓风机和烘干盒,所述烘干盒位于鼓风机的一侧,所述鼓风机的进气口螺纹连接有进气管,所述鼓风机的出气口螺纹连接有通气管,所述烘干盒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空心圆管,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和烘干盒相连通,所述空心圆管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烘干盒内,所述空心圆管的另一端贯穿通气管的一侧并延伸至通气管内,且通气管与空心圆管相连通,所述空心圆管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通气管和烘干盒之间,所述空心圆管的外壁上对称焊接有扇叶,所述空心圆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气管,所述气管与空心圆管相连通,所述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贯穿孔,所述扇叶和气管均位于烘干盒内,且扇叶位于气管的一侧,所述烘干盒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烘干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空心圆管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鼓风机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二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固定安装在烘干盒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鼓风机和烘干盒之间,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通气管的底部相焊接。

优选的,所述空心圆管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位于通气管内,且机械密封的一侧与通气管的一侧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轴承,所述空心圆管的一端贯穿轴承并与轴承的内圈相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输送带尘气体的气管与进气管接通,驱动电机可以带动空心圆管进行转动,空心圆管可以带动扇叶和气管进行转动,鼓风机可以将带尘气体输送到空心圆管内,再从空心圆管流入气管内,最后从贯穿孔流入烘干盒内,加热管可以将带尘气体烘干,同时扇叶可以将烘干之后的带尘气体吹向出气管内,并通过出气管流入旋风除尘器内进行除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鼓风机可以使带尘气体从贯穿孔流入烘干盒内,加热管可以将带尘气体烘干,使得带尘气体通过贯穿孔可以均匀的分散在烘干盒内,使加热管可以对带尘气体进行充分干燥,则进入旋风除尘器的带尘气流为干燥气流,避免了因粉尘具有一定粘度,易粘接在旋风除尘器筒体内从而堵塞旋风除尘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的空心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固定板、3进气管、4鼓风机、5通气管、6机械密封、7第一齿轮、8空心圆管、9扇叶、10烘干盒、11加热管、12气管、13出气管、14第二固定板、15驱动电机、16第二齿轮、17支撑柱、18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烘干旋风除尘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鼓风机4和烘干盒10,烘干盒10位于鼓风机4的一侧,鼓风机4的进气口螺纹连接有进气管3,鼓风机4的出气口螺纹连接有通气管5,烘干盒1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空心圆管8,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出气管13,出气管13和烘干盒10相连通,空心圆管8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烘干盒10内,空心圆管8的另一端贯穿通气管5的一侧并延伸至通气管5内,且通气管5与空心圆管8相连通,空心圆管8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位于通气管5和烘干盒10之间,空心圆管8的外壁上对称焊接有扇叶9,空心圆管8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气管12,气管12与空心圆管8相连通,气管12上开设有多个对称设置的贯穿孔18,扇叶9和气管12均位于烘干盒10内,且扇叶9位于气管12的一侧,烘干盒10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1,烘干盒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位于空心圆管8的下方,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与第一齿轮7相啮合,将输送带尘气体的气管与进气管3接通,驱动电机15可以带动空心圆管8进行转动,空心圆管8可以带动扇叶9和气管12进行转动,鼓风机4可以将带尘气体输送到空心圆管8内,再从空心圆管8流入气管12内,最后从贯穿孔18流入烘干盒10内,加热器11可以将带尘气体烘干,同时扇叶9可以将烘干盒10内经过烘干之后的带尘气体吹向出气管13内,并通过出气管13流入旋风除尘器内进行除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鼓风机4可以使带尘气体从贯穿孔18流入烘干盒10内,加热器11可以将带尘气体烘干,使得带尘气体通过贯穿孔18可以均匀的分散在烘干盒10内,使加热器11可以对带尘气体进行充分干燥,则进入旋风除尘器的带尘气流为干燥气流,避免了因粉尘具有一定粘度,易粘接在旋风除尘器筒体内和堵塞旋风除尘器,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鼓风机4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2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鼓风机4通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驱动电机15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4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驱动电机15通过第二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固定安装在烘干盒10的一侧,底座1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柱17,支撑柱17位于鼓风机4和烘干盒10之间,支撑柱17的顶部与通气管5的底部相焊接,空心圆管8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机械密封6,机械密封6位于通气管5内,且机械密封6的一侧与通气管5的一侧相接触,第一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轴承,空心圆管8的一端贯穿轴承并与轴承的内圈相焊接,将输送带尘气体的气管与进气管3接通,驱动电机15可以带动空心圆管8进行转动,空心圆管8可以带动扇叶9和气管12进行转动,鼓风机4可以将带尘气体输送到空心圆管8内,再从空心圆管8流入气管12内,最后从贯穿孔18流入烘干盒10内,加热器11可以将带尘气体烘干,同时扇叶9可以将烘干盒10内经过烘干之后的带尘气体吹向出气管13内,并通过出气管13流入旋风除尘器内进行除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鼓风机4可以使带尘气体从贯穿孔18流入烘干盒10内,加热器11可以将带尘气体烘干,使得带尘气体通过贯穿孔18可以均匀的分散在烘干盒10内,使加热器11可以对带尘气体进行充分干燥,则进入旋风除尘器的带尘气流为干燥气流,避免了因粉尘具有一定粘度,易粘接在旋风除尘器筒体内和堵塞旋风除尘器,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输送带尘气体的气管与进气管3接通,将出气管13与旋风除尘器的入口接通,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带动第二齿轮1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16带动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空心圆管8进行转动,空心圆管8带动扇叶9和气管12进行转动,鼓风机4将带尘气体输送到通气管5内,并从通气管5流入空心圆管8内,再从空心圆管8流入气管12内,最后从贯穿孔18流入烘干盒10内,加热管11将带尘气体烘干,同时扇叶9将烘干之后的带尘气体吹入出气管13内,并通过出气管13流入旋风除尘器内进行除尘,使得带尘气体通过贯穿孔18可以均匀的分散在烘干盒10内,使加热管11可以对带尘气体进行充分干燥,则进入旋风除尘器的带尘气流为干燥气流,避免了因粉尘具有一定粘度,易粘接在旋风除尘器筒体内和堵塞旋风除尘器,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