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过滤器及具有该离心式过滤器的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318发布日期:2019-03-19 21:4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式过滤器及具有该离心式过滤器的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式过滤器及具有该离心式过滤器的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农业常用的井水、渠水、河水等水源杂质含量高,为有效避免混合肥液后的水肥在滴灌过程中对滴头堵塞现象的发生,在配兑肥液之前,需要对水源进行过滤;目前,水肥一体机常用的过滤设备为离心式过滤器,但离心式过滤器基于重力及离心力的工作原理,主要对一些颗粒较大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由于滴灌系统中的滴头为精密部件,滴灌要求粒度不大于120目,仅通过离心式过滤器实现对水源中颗粒较大杂质的初步过滤,过滤效果差,过滤后的水源在与滴灌系统配合使用时,经常出现滴头堵塞现象的发生,导致滴灌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再增加一套过滤设备进行水源的二次精密过滤,虽能够保证水源的过滤质量,但成本大大提高;此外,现有的离心式过滤器不便于构件间的密封安装,且安装后易发生水体泄露的现象,影响过滤使用。

因此,开发一种离心式过滤器及具有该离心式过滤器的过滤系统,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式过滤器及具有该离心式过滤器的过滤系统,以提高对水源的过滤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离心式过滤器内水体泄露现象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心式过滤器,包括过滤本体和密封盖合于所述过滤本体顶部的盖体,所述过滤本体的中部设有一进水口,所述过滤本体的底部设有一排污口,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排水口,所述过滤本体内固定安装有初级过滤筒,所述初级过滤筒与所述过滤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室,所述初级过滤筒内套装有精密过滤筒,所述初级过滤筒与所述精密过滤筒间形成第二过滤室;

所述精密过滤筒的顶端设有一密封部,所述盖体朝向所述过滤本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排水口连通的卡接管,所述卡接管与所述密封部相适配,且所述卡接管卡装于所述密封部上密封配合连接,从而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精密过滤筒的内腔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部具有一环状密封凸条,且所述卡接管与所述密封部处于卡装状态时,所述环状密封凸条抵靠所述卡接管的管壁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体朝向所述过滤本体的一侧还设有一卡装部,所述过滤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卡装部相适配的卡装槽,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卡装部和所述卡装槽密封盖合于所述过滤本体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卡装部边缘部的轴向截面为阶梯型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口的出水方向与所述过滤本体中部外曲面相切。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离心式过滤器,所述离心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间还设有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水管的连通点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之间,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水管的连通点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之间,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离心式过滤器的底部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一压力表,所述压力表靠近所述离心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上设有一自动排气阀,所述自动排气阀靠近所述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分别设有一放水阀。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离心式过滤器,包括过滤本体和密封盖合于过滤本体顶部的盖体,过滤本体的中部设有一进水口,过滤本体的底部设有一排污口,盖体上设有一排水口,过滤本体内固定安装有初级过滤筒,初级过滤筒与过滤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室,初级过滤筒内套装有精密过滤筒,初级过滤筒与精密过滤筒间形成第二过滤室。基于以上改进,该离心式过滤器设有的初级过滤筒跟精密过滤筒结构,能够实现对水源的双重过滤,水源自进水口通入,进入第一过滤室,在杂质自身重力、离心力及第一过滤筒的作用下,对水源中含有的污泥等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使得水源中含有的大颗粒杂质首先被滤下,初步过滤后的水源经初级过滤筒进入第二过滤室,在精密过滤筒的作用下,对水源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将水源中含有的小颗粒杂质滤下,最终经过精密过滤筒过滤后的净水,由出水口排出;通过设有的初级过滤筒跟精密过滤筒分别实现对水源的初级过滤及二级精密过滤,双重过滤操作,大大提高了对水源的过滤效果,经双重过滤后的水源,能够满足滴灌系统对粒度的要求,不会发生滴头堵塞的现象,从而为实现配兑有肥液的水肥灌溉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精密过滤筒的顶端设有一密封部,盖体朝向过滤本体的一侧设有与排水口连通的卡接管,卡接管与密封部相适配,且卡接管卡装于密封部上密封配合连接,从而排水口与精密过滤筒的内腔连通。基于以上改进,通过卡接管跟密封部实现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筒内部空腔的连通,能够确保盖体盖合到过滤本体上后,离心式过滤器出水口与精密过滤筒内腔的有效密封连通,在确保过滤至精密过滤筒内的净水有效输出的同时,不会发生第二过滤室内水源从精密过滤筒顶部进入精密过滤筒内现象的发生,确保初步过滤后水源需经过精密过滤筒的二级过滤后才能输出使用,为实现对水源的高质量过滤提供了可靠保障。

密封部具有一环状密封凸条,且卡接管与密封部处于卡装状态时,环状密封凸条抵靠卡接管的管壁设置。基于以上改进,设有的环状密封凸条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卡接管与精密过滤筒的连接密封性,使得密封效果更佳。

盖体朝向过滤本体的一侧还设有一卡装部,过滤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卡装部相适配的卡装槽,盖体通过卡装部和卡装槽密封盖合于过滤本体上。基于以上改进,设有的卡装部及卡装槽结构,当盖体盖合到过滤本体上并安装固定后,能够实现两者间的有效密封,避免水流在压力作用下从盖体与过滤本体间的安装间隙位置处泄露现象的发生;且卡装部边缘部的轴向截面为阶梯型结构,能够增加盖体与过滤本体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的接触密封性,密封性能较好。

过滤系统,包括上述的离心式过滤器,离心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进水管与出水管间还设有一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且连接管与进水管的连通点位于第一电磁阀和进水管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管与出水管的连通点位于第二电磁阀和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之间,连接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离心式过滤器的底部设有一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基于以上改进,该过滤系统在实现对水源有效过滤及净水供应的同时,具有反冲洗功能,随着该过滤系统的使用,当过滤筒上集聚杂质较多,导致过滤筒内外压差较大,过滤功能降低并影响供水量时,可对离心式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打开,水源由进水管至连接管并最终经出水管通入到离心式过滤器内,对离心式过滤器内过滤筒进行发冲洗,冲洗下的杂质等经离心式过滤器的排污口由排污管排出,清洗完毕后重新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并关闭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即可;通过具有的该反冲洗功能,能够对离心式过滤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理,清理高效、彻底,从而确保过滤工作的高效运行,且不需进行人工清理,省时省力。

进水管上设有一压力表,压力表靠近离心式过滤器的进水口设置。基于以上改进,安装有的压力表,能够对进水压力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压力表检测数值的反馈,能够实时了解离心式过滤器的工作状态,并为系统的反冲洗工作提供依据。

出水管上设有一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靠近离心式过滤器的出水口设置。基于以上改进,安装有的自动排气阀,能够将经过离心式过滤器初步过滤后水流中含有的气泡自动放出,有效避免水流中含有的气泡对后续设备及水肥处理工艺造成影响。

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底部分别设有一放水阀。基于以上改进,设有的放水阀,当该系统在寒冷季节放置不用时,可通过放水阀将管道内的水放出,避免管道冻裂、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水源的双重过滤,大大提高对水源的过滤效果,同时能够实现过滤后杂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清理,清理效率高且较彻底,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接管与密封部卡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离心式过滤器;101-过滤本体;1011-卡装槽;102-盖体;1021-卡接管;1022-卡装部;103-进水口;104-排污口;105-排水口;106-初级过滤筒;107-精密过滤筒;1071-密封部;1072-环状密封凸条;2-第一过滤室;3-第二过滤室;4-进水管;5-第一电磁阀;6-出水管;7-第二电磁阀;8-连接管;9-第三电磁阀;10-排污管;11-第四电磁阀;12-压力表;13-自动排气阀;14-放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过滤器1,包括过滤本体101和密封盖合于过滤本体101顶部的盖体102,过滤本体101的中部设有一进水口103,且进水口103的出水方向与过滤本体101中部外曲面相切,过滤本体101的底部设有一排污口104,盖体102上设有一排水口105,过滤本体101内固定安装有初级过滤筒106,初级过滤筒106与过滤本体10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室2,初级过滤筒106内套装有精密过滤筒107,初级过滤筒106与精密过滤筒107间形成第二过滤室3;本实施例中,初级过滤筒106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过滤本体101密封固定,精密过滤筒107套装于初级过滤筒106内后,底部与初级过滤筒106相接触,通过初级过滤筒106支撑放置。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水流冲击对精密过滤器的影响,在精密过滤筒107的筒壁外周设有加强网架,以防止在水流冲击下精密过滤筒107变形而影响过滤效果及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3共同所示,精密过滤筒107的顶端设有一密封部1071,盖体102朝向过滤本体101的一侧设有与排水口105连通的卡接管1021,卡接管1021与密封部1071相适配,且卡接管1021卡装于密封部1071上,处于卡装状态时,卡接管1021下端部压合到密封部1071上,出水口通过卡装相连的卡接管1021、密封部1071与精密过滤筒107的内腔连通;通过卡接管1021跟密封部1071实现离心式过滤器1的出水口与精密过滤筒107内部空腔的连通,能够确保盖体102盖合到过滤本体101上后,离心式过滤器1出水口与精密过滤筒107内腔的有效密封连通,在确保过滤至精密过滤筒107内的净水有效输出的同时,不会发生第二过滤室3内水源从精密过滤筒107顶部进入精密过滤筒107内现象的发生,确保初步过滤后水源需经过精密过滤筒107的二级过滤后才能输出使用,为实现对水源的高质量过滤提供了可靠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卡接后的密封效果,密封部1071具有一环状密封凸条1072,且卡接管1021与密封部1071处于卡装状态时,环状密封凸条1072抵靠卡接管1021的管壁设置,如图3所示;设有的环状密封凸条1072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卡接管1021与精密过滤筒107的连接密封性,使得密封效果更佳。

盖体102朝向过滤本体101的一侧还设有一卡装部1022,过滤本体101的顶部开设有与卡装部1022相适配的卡装槽1011,盖体102通过卡装部1022和卡装槽1011密封盖合于过滤本体101上;设有的卡装部1022及卡装槽1011结构,当盖体102盖合到过滤本体101上并安装固定后,能够实现两者间的有效密封,避免水流在压力作用下从盖体102与过滤本体101间的安装间隙位置处泄露现象的发生。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卡装部1022边缘部位置的轴向截面为阶梯型结构,能够增加盖体102与过滤本体101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的接触密封性,密封性能较好。

基于上述结构的该离心式过滤器1,设有的初级过滤筒106跟精密过滤筒107结构,能够实现对水源的双重过滤;使用时,第一电磁阀5跟第二电磁阀7打开,第三电磁阀9跟第四电磁阀11关闭,水源自进水口103通入,进入第一过滤室2,在杂质自身重力、离心力及第一过滤筒的作用下,对水源中含有的污泥等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使得水源中含有的大颗粒杂质首先被滤下,初步过滤后的水源经初级过滤筒106进入第二过滤室3,在精密过滤筒107的作用下,对水源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将水源中含有的小颗粒杂质滤下,最终经过精密过滤筒107过滤后的净水,由出水口排出;通过设有的初级过滤筒106跟精密过滤筒107分别实现对水源的初级过滤及二级精密过滤,双重过滤操作,大大提高了对水源的过滤效果,经双重过滤后的水源,能够满足滴灌系统对粒度的要求,不会发生滴头堵塞的现象,从而为实现配兑有肥液的水肥灌溉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离心式过滤器1,离心式过滤器1的进水口103连通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上设有第一电磁阀5,离心式过滤器1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6,出水管6上设有第二电磁阀7,进水管4与出水管6间还设有一连接管8,连接管8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4和出水管6连通,且连接管8与进水管4的连通点位于第一电磁阀5和进水管4的进水口之间,连接管8与出水管6的连通点位于第二电磁阀7和离心式过滤器1的出水口之间,连接管8上设有第三电磁阀9,离心式过滤器1的底部设有一排污口104,排污口104连通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上设有第四电磁阀11。

进水管4上设有一压力表12,压力表12靠近离心式过滤器1的进水口103设置;安装有的压力表12,能够对进水压力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压力表12检测数值的反馈,能够实时了解离心式过滤器1的工作状态,并为系统的反冲洗工作提供依据。

出水管6上设有一自动排气阀13,自动排气阀13靠近离心式过滤器1的出水口设置;安装有的自动排气阀13,能够将经过离心式过滤器1初步过滤后水流中含有的气泡自动放出,有效避免水流中含有的气泡对后续设备及水肥处理工艺造成影响。

进水管4和出水管6的底部分别设有一放水阀14;设有的放水阀14,当该系统在寒冷季节放置不用时,可通过放水阀14将管道内的水放出,避免管道冻裂、损坏。

基于上述结构的过滤系统,在实现对水源有效过滤及净水供应的同时,具有反冲洗功能,随着该过滤系统的使用,当过滤筒上集聚杂质较多,导致过滤筒内外压差较大,过滤功能降低并影响供水量时,可对离心式过滤器1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时,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7关闭,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1打开,水源由进水管4至连接管8并最终经出水管6通入到离心式过滤器1内,对离心式过滤器1内过滤筒进行发冲洗,冲洗下的杂质等经离心式过滤器1的排污口104由排污管10排出,清洗完毕后重新打开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7,并关闭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1即可;通过具有的该反冲洗功能,能够对离心式过滤器1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理,清理高效、彻底,从而确保过滤工作的高效运行,且不需进行人工清理,省时省力。

当然,为实现对各电磁阀的控制,还包括控制柜,控制柜内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压力表12、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选用常规的PLC控制芯片,通过控制器,实时接收压力表12反馈的压力信息,控制各电磁阀门的开度大小及控制开启与关闭,实现压力调节、流量控制及反冲洗等功能,不需人工进行反复的阀门调节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如可设定定时自动执行反冲洗程序,实现定期反冲洗,保证系统高效运转;由于控制器于控制柜内的安装以及控制器与各阀门仪表等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手段,且本实用新型功能实现所依赖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同样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故在此均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设有的上述具有离心式过滤器1的过滤系统,能够实现对水源的双重过滤,大大提高对水源的过滤效果,同时能够实现过滤后杂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清理,清理效率高且较彻底,省时省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