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设备及其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894发布日期:2019-02-19 19:2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过滤设备及其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及其滤芯。



背景技术:

在一些制造、生产和维修过程中,会有清洁超微粉尘的问题,如涂料生产、塑料生产、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在维修时或墨粉盒再生等时,都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过滤,可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空气的洁净。现有的过滤设备通常包括容纳腔体及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的滤芯,当含有粉尘的气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芯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流体通过滤芯流出。滤芯使使受到污染的气体被洁净到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状态,也就是使液体达到一定的洁净度。当需要清洗时,将所述滤芯取出,然后通过高压水枪从而所述滤芯的外部冲洗所述滤芯,待滤芯干燥后再放入所述容纳腔体内。然而,通过高压水枪冲洗所述滤芯时,粉尘冲洗不彻底,以致当滤芯的滤风量不足时会造成负压增大,经常会吸坏滤芯,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清洗及使用寿命长的过滤设备及其滤芯 。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其包括滤芯本体及第一盖体,所述滤芯本体内设置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滤芯本体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滤芯本体的第一端端面上,并与所述滤芯本体相连;所述第一盖体设置有进气通道及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以在过滤时所述滤芯本体外部的气体经所述滤芯本体进入所述排气腔后从所述出气通道排出;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以在清洗时清洗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排入所述排气腔内再经过所述滤芯本体排至所述滤芯本体外。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第一开关,所述出气通道包括出气孔;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出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及第二盖体,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所述活塞插设在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体相连,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出气孔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固定环及连接环,所述盖体本体呈柱状,所述固定环套设固定在所述盖体本体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滤芯本体的第一端端面相连,所述盖体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出气孔,所述连接环位于所述盖体本体内并与所述出气孔的孔口相连,在关闭所述出气孔时,所述第二盖体盖设在所述连接环背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连接环背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盖板及位于所述盖板一侧的密封凸起,在关闭所述出气孔时,所述盖板与所述限位环相抵接,所述密封凸起插设在所述连接环内。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进气孔;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进气孔。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进气孔并与所述第二开关相连,所述喷气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排气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包括脉冲电磁阀。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过滤设备,包括引风机、储气罐、滤芯及容纳罐,所述引风机与所述滤芯的出气通道导通连接,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滤芯的进气通道导通连接,所述滤芯插设在所述容纳罐内;其中,所述滤芯为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滤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滤芯包括滤芯本体及第一盖体,所述滤芯本体内设置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滤芯本体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滤芯本体的第一端端面上,并与所述滤芯本体相连;所述第一盖体设置有进气通道及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在过滤时所述滤芯本体外部的气体经所述滤芯本体进入所述排气腔后从所述出气通道排出,在清洗时清洗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排入所述排气腔内再经过所述滤芯本体排至所述滤芯本体外,即清洗时滤芯本体上的气流的流向和过滤时气流的流向相反,因此,清洗时滤芯本体上的粉尘较容易从所述滤芯本体上脱落,除尘较彻底,滤芯不容易被粉尘堵死,从而不仅便于清洗,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除尘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保证了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此外,其需要少量的气流量便能够进行清洗,因而较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滤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C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设备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100,其包括滤芯本体1、第一盖体2、第一开关3、第二开关4及喷气管5,所述滤芯本体1内设置有排气腔11,所述排气腔11与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1呈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为开口端,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与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

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二端的端壁的厚度小于所述滤芯本体1的的侧壁的厚度,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二端的端壁背向所述排气腔11的表面设置有球冠状的凹槽12,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二端的端壁的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因而不仅结构稳固,而且过滤效果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滤芯本体1可以呈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其它多面体形等。所述滤芯本体1可以由聚酯纤维、碳纤维、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因此,所述滤芯本体1的形状及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只要设置有所述排气腔11并能够过滤粉尘即可。

所述第一盖体2盖设在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端面上,并与所述滤芯本体1相连。较佳地,所述第一盖体2与所述滤芯本体1可拆卸连接,因而不仅便于更换滤芯本体1,而且其结构简单紧凑。所述第一盖体2设置有进气通道a及出气通道b,所述出气通道b与所述排气腔11相连通,以在过滤时所述滤芯本体1外部的气体经所述滤芯本体1进入所述排气腔11后从所述出气通道b排出。所述进气通道a与所述排气腔11相连通,以在清洗时清洗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a排入所述排气腔11内再经过所述滤芯本体1排至所述滤芯本体1外。

所述出气通道b为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2的侧壁处。所述第一开关3与所述第一盖体2相连,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出气孔。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3包括缸体31、活塞32、活塞杆33及第二盖体34,所述缸体31与所述第一盖体2相连,所述活塞32插设在所述缸体31内,所述活塞杆33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32相连,所述活塞杆3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体34相连,所述第二盖体34与所述出气孔的位置相对应,当向所述缸体31内充气时,气体推动所述活塞32运动,从而推动所述活塞杆33及第二盖体34朝所述出气孔运动,当所述第二盖体34盖设在所述出气孔上时,关闭所述出气孔。同理,当需要打开所述出气孔时,所述活塞杆33带动所述第二盖体34朝背向所述出气孔的方向运动即可。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b可以是位于所述第一盖体2侧壁上的缝隙,或者固定在所述第一盖体2侧壁上的出气管等,因此,所述出气通道b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开关3可以为第二盖体34及与所述第二盖体34相连的电缸,或者可以为第二盖体34及与所述第二盖体34相连的电机。当然,也可以是手动开关,因此,所述第一开关3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开启及关闭所述出气孔即可,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第一开关3。

所述第一盖体2包括盖体本体21、固定环22、连接环23及限位环24,所述盖体本体21呈柱状,所述固定环22套设固定在所述盖体本体21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端面相连,因而不仅便于所述第一盖体2与所述滤芯本体1连接,而且连接更稳固。所述盖体本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出气孔,所述连接环23位于所述盖体本体21内并与所述出气孔的孔口相连,所述限位环24套设在所述连接环23背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在关闭所述出气孔时,所述第二盖体34盖设在所述连接环23背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端面上。通过所述连接环23与所述第二盖体34的配合,以在在关闭所述出气孔时,因而能够提高密封性。通过设置所述限位环24,因而可增大所述第二盖体34与所述第一盖体2的接触面积,因而不仅较好地保护所述第二盖体34,避免连接环23过度压入所述第二盖体34内,而且密封效果更好。

所述第二盖体34包括盖板341及位于所述盖板341一侧的密封凸起342,在关闭所述出气孔时,所述盖板341与所述限位环24相抵接,所述密封凸起342插设在所述连接环23内,从而可提高密封性能。

所述进气通道a为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一盖体2的侧壁处。所述第二开关4与所述第一盖体2相连,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进气孔。所述喷气管5的第一端贯穿所述进气孔并与所述第二开关4相连,所述喷气管5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排气腔11内,因而在清洗时气流直接喷入所述排气腔11内,因而较好地将所述滤芯本体1上的粉尘清洗掉,清洗效果较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4为脉冲电磁阀,从所述喷气管5喷出的气流更好地对所述滤芯进行清洗。所述喷气管5的第二端的端口位于所述滤芯本体1的轴心处,因而能够兼顾到滤芯100的各个壁面,清洗更全面。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仅需提供0.35Mpa的脉冲气流便能够进行清洗干净,因而不仅节能,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a为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21顶壁上的进气缝隙,因此,所述进气通道a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进气即可。所述第二开关4也可以为手动开关或者与所述第一开关3的结构相同,因此,所述第二开关4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然,也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第二开关4,所述进气通道a直接和外部气源相连。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过滤设备,包括滤芯100、储气罐200、引风机300及容纳罐400,所述引风机300与所述滤芯100的出气通道b导通连接,用于在过滤时进行对所述滤芯本体1的所述排气腔11进行抽气。所述储气罐200与所述滤芯100的进气通道a导通连接,用于在清洗时向所述排气腔11内进行充气。所述滤芯100插设在所述容纳罐400内;其中,所述滤芯100为上述所述的滤芯100,即该过滤设备的滤芯100与上述所述的滤芯100的结构相同,因而也具备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罐400内设置有容纳腔401,所述容纳罐400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架500,所述容纳罐400的底部设置有粉尘排出口402,所述粉尘排出口402与所述容纳腔401相连通,所述滤芯100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滤芯100位于所述粉尘容纳腔401内,所述容纳罐400与所述第二开关4导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4与所述进气通道a导通连接。所述容纳罐400的侧壁连接有进气管600,所述进气管600用于吸入含有粉尘的气体。工作时开启所述引风机300及所述出气通道b,所述排气腔11及所述容纳腔401形成负压,含有粉尘的气体从所述进气管600进入所述容纳腔401内,再经所述滤芯100过滤后气体从所述引风机300排出。当需要清洗时,关闭所述引风机300及所述出气通道b,打开所述第二开关4,所述储气罐200内的清洁气体通过所述喷气管5排入所述排气腔11内,所述清洁气体从所述滤芯100的内部向所述滤芯100的外部排出,从而将附着在所述滤芯100上的粉尘从所述滤芯100上掉落,掉落的粉尘从所述粉尘排出口402排出。

综上所述,由于所述滤芯100包括滤芯本体1及第一盖体2,所述滤芯本体1内设置有排气腔11,所述排气腔11与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第一盖体2盖设在所述滤芯本体1的第一端端面上,并与所述滤芯本体1相连;所述第一盖体2设置有进气通道a及出气通道b,所述出气通道b与所述排气腔11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a与所述排气腔11相连通。在过滤时所述滤芯本体1外部的气体经所述滤芯本体1进入所述排气腔11后从所述出气通道b排出,在清洗时清洗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a排入所述排气腔11内再经过所述滤芯本体1排至所述滤芯本体1外,即清洗时滤芯本体1上的气流的流向和过滤时气流的流向相反,因此,清洗时滤芯本体1上的粉尘较容易从所述滤芯本体1上脱落,除尘较彻底,滤芯100不容易被粉尘堵死,从而不仅便于清洗,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除尘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保证了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此外,其需要少量的气流量便能够进行清洗,因而较节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设备及其滤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