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精细桑叶微化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316发布日期:2019-03-19 22: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精细桑叶微化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超精细桑叶微化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桑叶内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桑叶粉作为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因桑叶含有比较粗的纤维,一般的粉碎机很难把它打成粉状,难以食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精细桑叶微化粉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精细桑叶微化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 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桑叶的入口1,所述壳体100顶部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电机轴4连接有锥形的上粉碎台5,所述上粉碎台5的外侧由上至下连接有多个内径逐渐变大水平设置环形的第一切刀6,所述上粉碎台5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凸起部7,所述第一凸起部7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切刀8;

所述壳体100设置有位于所述上粉碎台5正下方的下粉碎台9,所述下粉碎台 9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0,所述第二凸起部10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切刀11;所述下粉碎台9内还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3,所述第二凸起部10内设置有气囊12,所述空气压缩机13通过输气管14连接所述气囊12;

所述壳体100底部设置有气缸15,所述下粉碎台9设置在所述气缸15上;

所述壳体100侧面还设置有环状的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16,所述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16正对所述上粉碎台5和下粉碎台9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1底部还连接有弧形导流板2。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流板2朝向所述上粉碎台5中心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刀(8)和第三切刀(11)均为圆柱形的环形切刀,且所述第三切刀(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切刀(8)的内径。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能够通过第一切刀对桑叶进行切割,通过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第二切刀第三切刀对桑叶进行微化粉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1-入口;2-弧形导流板;3-电机;4-电机轴;5-上粉碎台;6-第一切刀;7-第一凸起部;8-第二切刀;9-下粉碎台;10-第二凸起部;11-第三切刀; 12-气囊;13-空气压缩机;14-输气管;15-气缸;16-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超精细桑叶微化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桑叶的入口1,所述壳体100顶部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电机轴4连接有锥形的上粉碎台5,所述上粉碎台5的外侧由上至下连接有多个内径逐渐变大水平设置环形的第一切刀6,所述上粉碎台5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凸起部7,所述第一凸起部7底部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切刀8;

所述壳体100设置有位于所述上粉碎台5正下方的下粉碎台9,所述下粉碎台9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0,所述第二凸起部10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切刀11;所述下粉碎台9内还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3,所述第二凸起部10内设置有气囊 12,所述空气压缩机13通过输气管14连接所述气囊12;

所述壳体100底部设置有气缸15,所述下粉碎台9设置在所述气缸15上;

所述壳体100侧面还设置有环状的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16,所述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16正对所述上粉碎台5和下粉碎台9之间。

-所述入口1底部还连接有弧形导流板2。

-所述弧形导流板2朝向所述上粉碎台5中心处。

-所述第二切刀8和第三切刀11均为圆柱形的环形切刀,且所述第三切刀 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切刀8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桑叶从入口处掉落,经过弧形导流板的导流后,能够落入到上粉碎台的上方,由于第一切刀为多个,在桑叶下降的过程中第一切刀能够将桑叶切成细小的丝状;

丝状的桑叶继续掉落,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能够将丝状的桑叶吹进上粉碎台和下粉碎台之间,位于第二切刀和第三切刀内部,此时,通过空气压缩机给气囊供气,抬高第二凸起部的位置,能够将第三切刀的位置抬高,将桑叶封闭与第二切刀和第三切刀之间,通过第二切刀高速的旋转以及不断射入的超音速射流,能够对桑叶进行微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能够通过第一切刀对桑叶进行切割,通过超音速射流喷射装置、第二切刀第三切刀对桑叶进行微化粉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