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8438发布日期:2019-05-31 22:0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废水是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无用水,一般指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再循环利用或者一级污染后制纯处理难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水,工业废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较大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绝迹,工业废水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如果周边居民采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会危害身体健康,重者死亡,工业废水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

有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在使用时,只采用一层过滤措施进行过滤处理,其过滤效果较差,固液分离效果不理想,且长时间易造成过滤设备堵塞,降低其正常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层式过滤,且防止过滤设备堵塞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包括:操作箱、微型振动器和两个支撑腿;第一过滤桶,所述第一过滤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的内壁的底部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过滤桶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第二过滤桶,所述第二过滤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的内壁的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二过滤桶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过滤桶和所述操作箱并延伸至所述操作箱的底部;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的内壁的顶部,并且所述水泵的吸口连通有吸水管,所述水泵的排口连通有出水管;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的内壁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操作箱的内壁的顶部,并且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二过滤桶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滤桶的内部;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桶内壁的一端;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过滤桶的内壁的底部;刮刀,两个所述刮刀的顶部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板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刮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推块,所述推块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转动盘的表面,并且所述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第一排渣管,两个所述第一排渣管的顶端贯穿于所述第二过滤桶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排渣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排渣管,所述第二排渣管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过滤桶的底部的左侧,所述第二排渣管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桶和所述操作箱并延伸至所述操作箱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微型振动器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过滤板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操作箱的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桶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滤桶的内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操作箱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吸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桶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滤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过滤桶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滤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渣管位于所述操作箱底部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通过第一过滤桶、第二过滤桶、过滤板、过滤桶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废水进行分层式过滤,提高过滤效果,使固液分离更加彻底,以便于后续对废水进行检测,通过微型振动器能够使过滤板抖动,防止滤渣残留在过滤板上,影响过滤板的后续使用,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带动刮刀转动,刮刀对过滤筒的表面进行擦拭,将微小的固体杂质进行清除,防止固定杂质堆积在过滤筒的表面,造成过滤筒堵塞,降低过滤效率,刮刀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通过推块带动推板移动,推板将第二过滤桶底部的固定杂质推入至第一排渣管内,便于排出杂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操作箱,2、第一过滤桶,3、第二过滤桶,4、过滤板,5、水泵,6、吸水管,7、出水管,8、驱动电机,9、第一齿轮,10、转动轴,11、第二齿轮,12、转动板,13、过滤筒,14、刮刀,15、转动盘,16、推块,17、推板,18、第一排渣管,19、第一阀门,20、排水管,21、第二排渣管,22、第二阀门,23、微型振动器,24、进水管,25、支撑腿,26、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包括:操作箱1、微型振动器23和两个支撑腿25;第一过滤桶2,所述第一过滤桶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1的内壁的底部的左侧,并且所述第一过滤桶2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4;第二过滤桶3,所述第二过滤桶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1的内壁的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二过滤桶3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0,所述排水管20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过滤桶3和所述操作箱1并延伸至所述操作箱1的底部;水泵5,所述水泵5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1的内壁的顶部,并且所述水泵5的吸口连通有吸水管6,所述水泵5的排口连通有出水管7;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操作箱1的内壁的顶部,并且所述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操作箱1的内壁的顶部,并且所述转动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所述转动轴10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二过滤桶3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滤桶3的内部;转动板12,所述转动板12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转动轴10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桶3 内壁的一端;过滤筒13,所述过滤筒1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过滤桶3的内壁的底部;刮刀14,两个所述刮刀14的顶部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板12的底部的两侧;刮刀14的表面与过滤筒13的表面接触,并且所述刮刀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5;推块16,所述推块16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转动盘15的表面,并且所述推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17;第一排渣管18,两个所述第一排渣管18的顶端贯穿于所述第二过滤桶3的底部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排渣管18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19;第一阀门19为蝶阀,第二排渣管21,所述第二排渣管21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过滤桶2的底部的左侧,所述第二排渣管21底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桶2和所述操作箱1并延伸至所述操作箱1的底部。

所述微型振动器23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过滤板4的左侧,微型振动器23 的型号为SS22A,带动过滤板4抖动,防止过滤板4长时间使用而堵塞。

所述操作箱1的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24,所述进水管24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桶2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滤桶2的内部。

两个所述支撑腿25的一侧固定于所述操作箱1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撑腿 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6,用于提升操作箱1的高度,以便于排水与排渣。

所述吸水管6远离所述水泵5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过滤桶2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过滤桶2的内部。

所述排水管7远离所述水泵5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过滤桶3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过滤桶3的内部。

所述第二排渣管21位于所述操作箱1底部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22,第二阀门22为蝶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进水管24将废水导入至第一过滤桶2内,通过过滤板4进行第一层过滤处理,微型振动器23带动过滤板4抖动,使杂质掉落至第二排渣管21 内,水泵5工作,通过吸水管6和出水管7的配合使用,将经过一层过滤的废水导入至第二过滤桶3内,废水通过过滤筒13进行第二次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废水通过排水管20排出,此时驱动电机8工作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转动轴10转动,转动轴10 带动转动板12转动,转动板12带动刮刀14转动,刮刀14对过滤筒13的表面进行擦拭,将微小的固体杂质进行清除,防止固定杂质堆积在过滤筒13的表面,造成过滤筒13堵塞,降低过滤效率,刮刀14带动转动盘15转动,转动盘15通过推块16带动推板17移动,推板17将第二过滤桶3底部的固定杂质推入至第一排渣管18内,便于排出杂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水检测固液分离器,通过第一过滤桶2、第二过滤桶3、过滤板4、过滤桶13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废水进行分层式过滤,提高过滤效果,使固液分离更加彻底,以便于后续对废水进行检测,通过微型振动器 23能够使过滤板4抖动,防止滤渣残留在过滤板4上,影响过滤板4的后续使用,通过驱动电机8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转动轴10转动,转动轴10带动转动板12转动,转动板 12带动刮刀14转动,刮刀14对过滤筒13的表面进行擦拭,将微小的固体杂质进行清除,防止固定杂质堆积在过滤筒13的表面,造成过滤筒13堵塞,降低过滤效率,刮刀14带动转动盘15转动,转动盘15通过推块16带动推板 17移动,推板17将第二过滤桶3底部的固定杂质推入至第一排渣管18内,便于排出杂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