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1224发布日期:2019-04-09 23:01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毛细管电泳操作中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毛细管电泳(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或毛细管电分离法(CESM),它是离子或荷电粒子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或/和分配系数不同进行高效、快速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经典电泳技术与现代微柱分离有机结合的新兴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毛细管电泳显示了对生物分子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分离分析等的巨大潜力,符合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对各种对象的分离分析和微量制备的需求,所以它正逐步成为一种常用分析手段。

其中,毛细管凝胶电泳是将凝胶移到毛细管中作支持物进行的一种电泳。由于溶质分子体积不同,在起分子筛作用的聚合物内进行电泳时被分离,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及PCR产物分析。但现有的凝胶灌注方式大都自动化程度较差,操作复杂,无法适应目前对生化检测日益自动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其中,包括:支撑组件;储存组件,储存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包括凝胶储存腔和缓冲液储存腔,凝胶储存腔与制冷组件相连;胶块组件,胶块组件中设置有多条连接通道,多条连接通道分别与缓冲液储存腔、凝胶存储腔、毛细管、灌注驱动组件相连,以通过胶块组件实现毛细管中的凝胶灌注。

进一步,支撑组件包括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承载台,承载台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用于承载储存组件中的缓冲液储存腔,第二承载部用于承载储存组件中的凝胶存储腔。

进一步,承载台滑动设置在立柱上,承载台与驱动组件相连,驱动组件可带动承载台沿立柱上下移动。

进一步,凝胶储存腔和缓冲液储存腔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制冷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凝胶储存腔与制冷组件相接触,凝胶储存腔的外部设置有保温组件。

进一步,胶块组件中设置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第三连接通道和第四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与凝胶储存腔相连通,第二连接通道与缓冲液储存腔相连通,第三连接通道与毛细管相连通,第四连接通道与灌注驱动组件相连通。

进一步,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第三连接通道和第四连接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连通汇集点,通过该连通汇集点彼此连通。

进一步,第一连接通道与凝胶储存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仅允许凝胶从凝胶储存腔流入第一连接通道。

进一步,第二连接通道与缓冲液储存腔之间设置有启闭阀,启闭阀可控制第二连接通道与缓冲液储存腔之间的连通和断开。

进一步,灌注驱动组件为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单独的凝胶储存腔室,并在凝胶存储腔室处设置制冷装置和保温装置,使得可以长时间保存凝胶,并通过改变胶块中的通道布置形式和设置单独的凝胶灌注驱动装置,可以自动、快捷地实现毛细管中的凝胶灌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对检测设备日益小型化、集成化、便捷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的背面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的储存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的胶块组件的正面视图;

图6为图1中的胶块组件的背面视图;

图7为图1中的胶块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图1中的胶块组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块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储存组件200和胶块组件300,其中,支撑组件100为基础组件,用于为整个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提供框架支撑;储存组件200设置在支撑组件100上,包括凝胶储存腔210和缓冲液储存腔220,凝胶储存腔210中存放有毛细管电泳所需的凝胶,缓冲液储存腔220中存放有毛细管电泳所需的阳极缓冲液;胶块组件300中设置有多条连接通道,多条连接通道分别与缓冲液储存腔220、凝胶储存腔210、毛细管、灌注驱动组件相连,以通过胶块组件300实现毛细管中的凝胶灌注。

具体来说,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组件100包括立柱110,立柱110上滑动设置有承载台120,储存组件200设置在承载台120上,其中,承载台120包括第一承载部121和第二承载部122,第一承载部121用于承载储存组件200中的缓冲液储存腔220,第二承载部122用于承载储存组件200中的凝胶储存腔210。此外,承载台120与驱动组件(图中未示)相连,驱动组件可带动承载台120沿立柱110上下移动,以方便对储存组件200的更换,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可采用电机。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储存组件200为一体式结构,即凝胶储存腔210和缓冲液储存腔220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由此,当需要对储存组件200进行更换时,电机驱动支撑组件100中的承载台120下降,从承载台120上取下一体式的储存组件200即可完成更换,方便省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储存组件200做成分体式结构,即凝胶储存腔210和缓冲液储存腔220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这样可以增加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凝胶储存腔210与制冷组件400相连,制冷组件400可对凝胶储存腔210中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凝胶的低温存储,本实施例中,制冷组件400设置在支撑组件100的第二承载部122上,凝胶储存腔210置放在第二承载部122上时即可与制冷组件400相接触。同时,凝胶储存腔210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温组件500,保温组件500与制冷组件400配合使用可使凝胶得以长时间保存,避免了凝胶的频繁更换和加注,节省了工艺成本,同时仅需通过更换储存组件200即可实现凝胶的加注,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应注意的是,制冷组件400和保温组件500都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制冷结构和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对此进行特别的限定。

进一步,如图5至图8所示,胶块组件300为块状结构,胶块组件300中设置有第一连接通道310、第二连接通道320、第三连接通道330和第四连接通道340,四条连接通道彼此连接,优选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通道310、第二连接通道320、第三连接通道330和第四连接通道340有一个共同的连通汇集点350,通过该连通汇集点350实现彼此的连通。此外,为了简化机械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中的胶块组件300的形状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形状,即尽量减少胶块组件300上的异形部位。

进一步,第一连接通道310与凝胶储存腔210相连通,第二连接通道320与缓冲液储存腔220相连通,第三连接通道330与毛细管(图中未示)相连通,第四连接通道340与灌注驱动组件(图中未示)相连通。其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接通道310与凝胶储存腔210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图中未示),单向阀仅允许凝胶从凝胶储存腔210流入第一连接通道310;第二连接通道320与缓冲液储存腔220之间设置有启闭阀(图中未示),启闭阀可以控制第二连接通道320与缓冲液储存腔220之间的连通和断开;灌注驱动组件选用本领域中常用的注射器,以便为凝胶的灌注提供动力。

由此,当需要向毛细管中灌注凝胶时,关闭第二连接通道320与缓冲液储存腔220之间的启闭阀,以使第二连接通道320与缓冲液储存腔220断开,驱动注射器以提供吸力,凝胶储存腔210中的凝胶便会通过单向阀流入第一连接通道310,进而经过连通汇集点350流入第四连接通道340和注射器中;驱动注射器以提供推力,第四连接通道340和注射器中的凝胶便会经过连通汇集点350流入第二连接通道320和第三连接通道330,进而将缓冲液储存腔220与毛细管之间的通道中灌注上凝胶。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凝胶灌注装置中通过设置单独的凝胶储存腔室,并在凝胶储存腔室处设置制冷装置和保温装置,使得可以长时间保存凝胶,并通过改变胶块中的通道布置形式和设置单独的凝胶灌注驱动装置,可以自动、快捷地实现毛细管中的凝胶灌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对检测设备日益小型化、集成化、便捷化的需求。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