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941发布日期:2019-04-29 13:2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修补的安全与环保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对工业设备的耐磨修补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刷涂、刮涂、滚涂、喷涂等。而对于例如皮带机动力辊出现侵蚀的情况下,传统的修补方法无法使辊筒表面修复涂层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其使辊筒表面修复涂层更加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其包括:机座,其设置有相邻布置的待修复辊筒安装位、施压辊筒安装位,待修复辊筒通过待修复辊筒安装座而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座所设待修复辊筒安装位处,机座边缘设置有驱动待修复辊筒转动的待修复辊筒驱动装置;通过施压辊筒安装座而安装于机座所设施压辊筒安装位的施压辊筒,其设置有可朝向或者远离待修复辊筒运动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施压辊筒安装座包括:机座上的施压辊筒轴承座、设置于施压辊筒轴承座的施压辊筒安装轴承。

进一步,待修复辊筒安装座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待修复辊筒轴承座、设置于待修复辊筒轴承座的待修复辊筒安装轴承。

进一步,机座为两平行布置的承载梁结构。

进一步,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座的调节座、设置于调节座的张紧调节螺丝;

张紧调节螺丝的调节端安装有圆螺母;

沿着机座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调节孔,施压辊筒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调节孔,施压辊筒安装座具有施压辊筒安装轴承推进面以及垂直于该推进面的施压辊筒安装轴承限位凸起,施压辊筒的两个端轴分别通过各自的施压辊筒安装轴承而安装于施压辊筒安装座,张紧调节螺丝所安装的圆螺母段抵靠于施压辊筒安装轴承;

调节座与施压辊筒端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施压辊筒安装座截面呈L形。

进一步,施压辊筒的两个端轴与施压辊筒安装轴承之间设置有施压固定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辊筒挤压过程使辊筒表面涂层均匀,涂层膜厚一致,同时极大得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中调节装置局部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皮带机动力辊修复装置,其包括:机座1,其设置有相邻布置的待修复辊筒安装位、施压辊筒安装位,这里的机座为两平行布置的承载梁结构,两个承载梁结构之间为施压辊筒和待修复辊筒安装就位的空间,待修复辊筒6通过待修复辊筒安装座而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座所设待修复辊筒安装位处,机座边缘设置有驱动待修复辊筒转动的待修复辊筒驱动装置4;通过施压辊筒安装座而安装于机座所设施压辊筒安装位的施压辊筒5,其设置有可朝向或者远离待修复辊筒运动的调节装置。

其中,施压辊筒安装座包括:机座上的施压辊筒轴承座8、设置于施压辊筒轴承座的施压辊筒安装轴承9。

其中,待修复辊筒安装座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待修复辊筒轴承座2、设置于待修复辊筒轴承座的待修复辊筒安装轴承3。

待修复辊筒6与施压辊筒5平行并列布置,而待修复辊筒6通过待修复辊筒驱动装置4驱动旋转,待修复辊筒驱动装置4可以与传统驱动辊筒转动的动力结构相同,例如在待修复辊筒的端轴设置齿轮,而齿轮安装链条,链条与电机等动力输出结构相连,从而实现待修复辊筒的转动,当待修复的涂层涂刷于待修复辊筒表面之后,再将施压辊筒朝向待修复辊筒运动,施压辊筒与待修复辊筒之间的间隙根据要求进行选择,保证待修复辊筒修复涂层的预设厚度即可。

参见图2,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座的调节座6、设置于调节座的张紧调节螺丝7,调节座设置有与调节螺栓配合的内螺纹孔。张紧调节螺丝的调节端安装有圆螺母13;沿着机座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调节孔12,由于这里的机座1为承载梁结构,在图2中示出了承载梁的梁板,调节座等均安装在该梁板上,施压辊筒安装座8可拆卸地安装于调节孔12,例如通过螺栓配合螺母而将施压辊筒安装座8安装在调节孔12,注意施压辊筒安装座8的长度会压住两个或者三个调节孔,此时利用其中两个来固定施压辊筒安装座8即可,施压辊筒安装座8 具有施压辊筒安装轴承推进面以及垂直于该推进面的施压辊筒安装轴承限位凸起,例如截面呈L形的施压辊筒安装座,此时L形的竖向部作为限位凸起,而贴合安装于梁板的L形水平部的上表面则作为施压辊筒安装轴承9推进面,施压辊筒5的两个端轴分别通过各自的施压辊筒安装轴承而安装于施压辊筒安装座8,施压辊筒5的两个端轴与施压辊筒安装轴承之间设置有施压固定圈10,两端施压辊筒安装轴承跨距通过调整施压固定圈10实现,张紧调节螺丝7所安装的圆螺母段抵靠于施压辊筒安装轴承,调节座6与施压辊筒端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4,在调节座设置有复位弹簧固定耳部,复位弹簧另一端套设于施压辊筒端轴。作为进一步改进在于,调节座6可拆卸地安装于调节孔中,例如通过螺栓配合螺母进行安装就位,从而可以让调节座紧随施压辊筒安装座移动,在调节螺丝长度不足时通过移动调节座是有效的调节手段。当需要将施压辊朝向待修复辊筒6移动时,拧动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丝前端的圆螺母将施压辊筒安装轴承9顶向待修复辊筒方向,当施压辊筒与待修复辊筒之间间距满足预设要求,则调节装置完成调节作业。而为方便该调节装置满足不同大小的待修复滚筒的作业需求,需要将在调节初期的施压辊筒和待修复辊筒之间间距控制在调节装置调节行程内,此时就需要将施压辊筒安装座8前移或者后移(调节座6同步移动)。

而机座可以设置移动装置,例如移动轮,从而可以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作业,而机座设置升降装置,例如升降气缸组件,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进入到待修复辊筒下方观察修复涂层是否满足要求。

大辊筒为待修补的辊筒(大辊筒即待修复辊筒6),小辊筒起到挤压定型作用。当待修复辊筒左右两个端部辊筒轴安装于待修复轴承安装座上后,将修复涂层涂刷于待修复辊筒上(此时涂刷厚度不均匀,局部厚度大于预设厚度,局部厚度小于预设厚度),而后,在电机配合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带动待修复辊筒转动,此时利用调节螺丝而将施压辊筒朝向待修复辊筒方向移动(施压辊筒安装座8 和调节座6为大范围位置调整,调节螺丝为小范围精细调整,调节螺丝顶着施压辊筒轴承沿着施压辊筒安装座表面移动),当施压辊筒与待修复辊筒之间的距离满足修复结构层厚度需要后,施压辊筒停止移动,待修复辊筒持续转动(例如5min),此时通过施压辊筒的作用,将待修复辊筒上的修复涂层施压在预设厚度范围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