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9938发布日期:2019-05-31 22:2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过程中,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的生产至关重要。对于硫氰酸钠一步法聚合工艺,由丙烯腈单体及其它共聚单体在偶氮二异丁腈 (AZDN)的引发下,在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聚合所得的溶液即为纺丝原液。但是,在连续长周期的生产过程中,硫氰酸钠溶液及含有硫氰酸钠的混合液对不锈钢设备、管线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蚀性(钼含量越低,不锈钢腐蚀越严重),造成整个体系中铁离子含量逐渐上升,铁离子的含量是影响聚丙烯腈原丝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其含量过高,就会降低聚合反应速率,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同时过多的铁离子吸附在丝束上,还会影响纤维的染色性能。生产实践中一般将NaSCN溶剂中的铁离子质量分数控制在0.1×10-6以下。

现有技术中体系中铁离子,就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或者阳离子) 吸附完成溶剂除铁目的的。硫氰酸盐型树脂在烘干袋装后,由于失水等造成内部基团性质改变,无法长周期储存在库房等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系统。经该活化换型方法处理后的树脂,可用于硫氰酸钠一步法溶液连续聚合工艺中溶剂除铁回收,并且活化过程产生的最终废液,完全不会对水、气、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活化过程总投入经济成本较低;活化后的树脂工艺除铁效率高;除铁饱和的树脂可经“再生”操作后,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

活化液配置罐、树脂塔,活化液溢流槽和管道过滤器;

活化液配置罐出口管线分成两路:管线A和管线B,管线B的末端分成两路:管线C和管线D,管线C连接管线过滤器,管线D连接树脂塔底部;

管线A的末端分成三路:管线E,管线F,管线G,管线E和管线F分别连接树脂塔的上部;

管线G末端分成两路:管线H,管线I,管线H和管线I合并后连接活化液溢流槽;

管线I上设置有管线K连接树脂塔顶部。

其中,

管线A上设置有阀门d阀门f;

管线B上设置有阀门e;管线C上设置有阀门j;管线D上设置有阀门i;

管线E上设置有阀门g;管线F上设置有阀门f;

管线H上设置有阀门a;管线I上设置有阀门b,阀门c;管线K设置在阀门 b和阀门c之间;

活化液溢流槽底部管线分成两路,分别设置有阀门k,阀门l。

所述树脂塔内设置两层过滤固定板,将塔体分成三层,两层过滤固定板之间装填树脂;

过滤固定板上设置有孔;孔上安装有过滤式喷嘴;过滤间隙为0.1~0.3mm。优选0.1至小于0.2mm,因为树脂的粒径范围最小是0.3mm;树脂床在塔内受挤压或受活化液体流压力,单个粒径可能会减小。为减少树脂损耗且保证完好的树脂能够尽可能多的留在塔内。

两层过滤固定板之间的塔壁上设置有三个视镜,三个视镜上中下排列,每个视镜间距200~400mm、上部视镜距上层嘴固定板100~300mm、下部视镜距下层固定板1000~1200mm;

两层过滤固定板之间的塔壁上设置树脂填充口和树脂排放口;树脂填充口,距上层过滤固定板0~200mm;树脂排放口,距下层过滤固定板约0~200mm;

塔体内衬橡胶,外部为不锈钢材质。

每块过滤固定板上设置有70~100个孔,孔径为25~32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活化系统的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方法。

包括:

(1)将强碱性阴离子固态树脂装入树脂塔内,活化液配置罐装入脱盐水,开启阀门c、d、f、g、h,脱盐水通过泵填充至树脂塔内,填充量为0.5~1.5BV (BV为树脂加入总体积)、填充流量为0.5~1.5BV/h,待填充量达到后,开启阀门i、j,并通过调节阀门i,保持排尽流量与填充流量相等,洗涤后的脱盐水通过管道过滤器后排出;

(2)活化液配置罐再次装入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使脱盐水从树脂塔底部泵入,填充流量为2.5~3.5BV/h,待塔顶出料至活化液溢流槽、且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缓慢提高进水流量至4~6BV/h,当树脂床膨胀并上升至整塔体积的1/2~2/3处,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塔体静置0.5~1.5小时;然后开启阀门c、i、j,将脱盐水通过管道过滤器过滤后,排放;当塔内液位下降至下部视镜高度范围时,关闭阀门c、i、j;

(3)在活化液配置罐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启阀门c、d、f、g、h,将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泵填充至树脂塔内,填充流量为0.5~1.5BV/h,待塔内液位再次上升并到达中部视镜高度范围时,开启阀门i、j,并通过调节阀门i,保持排净流量与填充流量相等,排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管道过滤器过滤后排出,当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填充完毕后,停止泵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4)在活化液配置罐中加入脱盐水,开启阀门a、b、e、i、l,脱盐水通过泵自树脂塔底部填充至塔内,填充流量为0.5~2BV/h,持续漂洗通过活化液溢出槽排出,直到活化液溢出槽的液体PH<9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0.5~1.5小时;再次在活化液配置罐中加入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脱盐水通过泵自树脂塔底部填充至塔内,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以每小时增加 0.5~1.5BV的速度提升进水流量,4~6小时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5)在活化液配置罐中加入硫氰酸钠溶液,并将其稀释为10~13%浓度,然后开启阀门a、b、e、i、l,将硫氰酸钠溶液通过泵自树脂塔底部注入,注入流量为1~2.5BV/h,持续用硫氰酸钠溶液逆洗并通过活化液溢出槽排出,直到顶部出料至活化液溢出槽的液体比重经在线仪表检测>1.005时,开启阀门k、并关闭阀门l,塔顶冲洗排净液通过活化液溢出槽排出,直到顶部出料至活化液溢出槽的液体PH<9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至少12小时;

(6)在活化液配置罐中加入脱盐水,开启阀门a、b、e、i、k,脱盐水通过泵自树脂塔底部注入,注入流量为1~3BV/h,持续漂洗通过活化液溢出槽进入5,直到顶部出料至活化液溢出槽的液体比重经在线仪表检测<1.005时,立即开启阀门l、并关闭阀门k,塔顶冲洗排净液通过活化液溢出槽排出,待脱盐水全部冲洗完毕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0.5~1.5 小时;再次在活化液配置罐中加入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脱盐水通过泵自树脂塔底部注入,初始填充流量为2.5BV/h,待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缓慢提高进水流量至4~6BV/h, 0.5~1.5小时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7)开启阀门c、i、j,对树脂塔内脱盐水进行彻底排净,排净的脱盐水通过管线过滤器过滤后,排放;排净完毕后,向树脂塔内连续填充浓度为50%~53%的硫氰酸钠溶液,活化后的树脂床即可有效降低溶剂中铁离子含量,进而提高聚合原液质量。

其中,优选:

步骤(3),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5~7%;

通过对树脂塔内排净液取样,若能够从样品中监测到氯离子,需再次进行以上树脂床氢氧化钠淋洗排放整套操作,直到检测不出氯离子为止。

步骤(3)排出的为强碱性含氯废液,通过加入纺丝工艺产生的甲酸废液进行中和后可排放至污水系统。

步骤(4)排放的树脂漂洗废液,通过加入纺丝工艺产生的甲酸废液进行中和,呈中性后即可排放至污水系统。

步骤(5)排放的树脂换型冲洗液为强碱性含硫氰酸钠废液,用于后续工艺异丙醚萃取吸收法提纯溶剂的母液,最终将中性含氯废水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换型及除铁机理如下:

一次活化换型:R-[N-(CH3)3CL]3+3NaOH→R-[N-(CH3)3OH]3+3NaCL

二次活化换型:R-[N-(CH3)3OH]3+3NaSCN→R-[N-(CH3)3SCN]3+3NaOH

铁离子去除:R-[N-(CH3)3SCN]3+[Fe(SCN)6]3-→R-[N-(CH3)3SCN]3Fe(SCN)6 +3SCN-

本实用新型具体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树脂活化方法所有涉及的设备如图1中1、2、3、4、5所示,1为常压储罐;2为除铁塔,结构如图2所示,塔体内衬橡胶,外部为不锈钢材质,塔内8、 9为过滤固定板,将塔体分为三层,每块过滤固定板上开有25~32mm、70~100 个孔,每个孔上安装有过滤式喷嘴,喷嘴结构如图4所示,两块过滤固定板中间填充树脂及各类树脂活化液,过滤喷嘴起到了限制树脂在两块固定板中间区域而不外泄的作用;3为常压、敞口容器,接收树脂活化过程冲洗液,进料处安装固定有30~50目金属过滤网,且进料管线安装有比重检测仪;5为常压、敞口容器,接收树脂活化过程含硫氰酸钠废液,作为后续工艺异丙醚萃取吸收法提纯溶剂的原料存储罐。

树脂活化方法如下8步:

(1)将强碱性阴离子(氯离子型)固态树脂自图2中10加入塔体内,关闭阀门。图1中a、b、c、d、e、f、g、h、i、j、k、l均为树脂活化过程工艺阀门,可采用手动阀门或自动阀门程序控制。

(2)在1中加入2BV(树脂床体积)脱盐水,开启阀门c、d、f、g、h,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填充至2内,填充量为1~1.5BV、填充流量为0.5BV/h,待填充量达到后,开启阀门i、j,并通过调节阀门i,保持排尽流量也为0.5BV/h,排净的脱盐水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通过上述脱盐水淋洗排放,对塔内树脂床进行初次清洗,目的是从新的树脂中去除本身污渍及尘埃杂质。持续淋洗时间为1h,时间达到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3)再次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填充流量为2.5BV/h,待塔顶出料至3、且透过12(视镜)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缓慢提高进水流量至5BV/h(调节时必须确保树脂床层在塔内整体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当通过12观察到塔内的树脂床膨胀并上升至整塔体积的1/2 处(即第二个视镜处能看到树脂)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塔体静置1小时。通过上述树脂床逆洗膨胀操作,目的是从新的树脂中去除已受损或破碎的树脂颗粒。

(4)在1中用脱盐水预先配制好2BV 5~7%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开启阀门c、 i、j,将脱盐水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当通过12观察到塔内液位下降至下部视镜高度范围时,关闭阀门c、i、j。再开启阀门c、d、f、g、h,将1中2BV 5%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泵填充至2内,填充流量为1BV/h,待通过12 观察到塔内液位再次上升并到达中部视镜高度范围时,开启阀门i、j,并通过调节阀门i,保持排净流量也为1BV/h,排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当1中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填充完毕后,停止泵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上述对树脂床氢氧化钠淋洗排放操作,目的是完成此类树脂的一次换型,通过对2内排净液取样分析,检测氯离子浓度,如果还能够检测出氯离子含量,还需要重复以上碱液活化操作,直到检测分析不出氯离子为止,证明树脂第一次换型成功。

本过程排放至6的树脂换型冲洗液为强碱性含氯废液,通过后续向6内加入纺丝工艺产生的甲酸废液进行中和(硫氰酸钠一步法湿法纺丝工艺中,需要对凝固浴后的纤维进行甲酸洗涤,洗涤后的甲酸废液排放至车间污水系统收集储槽,该储槽同样接收树脂活化后的废液,因此在树脂碱液活化这一步,可以在本储槽内进行酸碱中和,减少了厂区总污水厂的酸碱中和负担),呈中性(即 PH=7)后即可排放至污水系统。

(5)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b、e、i、l,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填充流量为1BV/h,持续漂洗通过3进入6,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PH<9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30分钟。再次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初始填充流量为2.5BV/h,待透过12 (视镜)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以每小时增加0.5BV的速度提升进水流量,4小时后(调节时必须确保树脂床层在塔内整体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通过上述树脂床逆洗膨胀操作,目的是充分将树脂再次进行漂洗,并将第一次碱液换型造成的破碎树脂排出系统。

本过程排放至6的树脂漂洗废液(弱碱性),通过后续向6内加入纺丝工艺产生的甲酸废液进行中和,呈中性(即PH=7)后即可排放至污水系统。

(6)在1中预先加入聚合工艺溶剂硫氰酸钠溶液,并将其稀释为10~13%浓度。然后开启阀门a、b、e、i、l,将1中稀硫氰酸钠溶液通过泵自2底部注入塔内,注入流量为2.5BV/h,持续用硫氰酸钠溶液逆洗通过3进入6,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比重经在线仪表检测>1.005时(即硫氰酸钠溶液排出浓度> 1000ppm),立即开启阀门k、并关闭阀门l,塔顶冲洗排净液通过3进入5,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PH<9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至少12小时。

上述对树脂床硫氰酸钠溶液逆洗注入操作,目的是完成此类树脂的二次换型。

本过程排放至5的树脂换型冲洗液为强碱性含硫氰酸钠废液,通过5储存后适用于后续工艺异丙醚萃取吸收法提纯溶剂的母液,最终将中性含氯废水排放。

(7)在1中加入3BV脱盐水,开启阀门a、b、e、i、k,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注入塔内,注入流量为3BV/h,持续漂洗通过3进入5,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比重经在线仪表检测<1.005时(即硫氰酸钠溶液排出浓度< 1000ppm),立即开启阀门l、并关闭阀门k,塔顶冲洗排净液通过3进入6,待 3BV脱盐水全部冲洗完毕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30分钟。再次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然后将 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初始填充流量为2.5BV/h,待透过12(视镜)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缓慢提高进水流量至5BV/h(调节时必须确保树脂床层在塔内整体稳定并呈上升趋势),30分钟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通过上述树脂床逆洗膨胀操作,目的是充分将树脂再次进行漂洗,并将第二次硫氰酸盐换型造成的破碎树脂排出系统。

(8)开启阀门c、i、j,对活化完成的2内脱盐水进行彻底排净,排净的脱盐水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排净完毕后,向2内连续填充需要进行除铁的聚合工艺用硫氰酸钠溶液,2内被活化后的树脂床即可有效降低溶剂中铁离子含量,进而提高聚合原液质量。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步产生的氢氧化钠、氯化钠废液由于浓度低,使用原液纺丝工艺产生的少量甲酸洗涤废液即可中和排放;第二步产生的含氯型硫氰酸钠碱性废液,可使用硫氰酸钠溶剂净化工艺中的异丙醚萃取吸收法来提纯溶剂,最终将中性含氯型废水排放。两次树脂换型产生的最终废液,完全不会对水、气、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活化过程总投入经济成本较低;活化后的树脂工艺除铁效率高;除铁饱和的树脂可经“再生”操作后,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活化系统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树脂塔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4过滤喷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活化液配制罐,2树脂塔,3活化液溢流槽,4管道过滤器,5外排污水系统,6车间污水收集罐;7活化过程树脂出料口,8上层过滤固定板,9下层过滤固定板,10树脂填充口,11树脂排放口,12视镜;14过滤树脂狭槽,间隙距离为0.2mm;15M20×1.5螺杆;

A,B,C,D,E,F,G,H,I,K,分别为不同的管线;

a、b、c、d、e、f、g、h、i、j、k、l分别为不同的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强碱性阴离子树脂活化系统。

所述系统包括:活化液配置罐、树脂塔,活化液溢流槽和管道过滤器;

活化液配置罐出口管线分成两路:管线A和管线B,管线B的末端分成两路:管线C和管线D,管线C连接管线过滤器,管线D连接树脂塔底部;

管线A的末端分成三路:管线E,管线F,管线G,管线E和管线F分别连接树脂塔的上部;

管线G末端分成两路:管线H,管线I,管线H和管线I合并后连接活化液溢流槽;

管线I上设置有管线K连接树脂塔顶部。

其中,

管线A上设置有阀门d阀门f;

管线B上设置有阀门e;管线C上设置有阀门j;管线D上设置有阀门i;

管线E上设置有阀门g;管线F上设置有阀门f;

管线H上设置有阀门a;管线I上设置有阀门b,阀门c;管线K设置在阀门 b和阀门c之间;

活化液溢流槽底部管线分成两路,分别设置有阀门k,阀门l。

所述树脂塔内设置两层过滤固定板,将塔体分成三层,两层过滤固定板之间装填树脂;

过滤固定板上设置有孔;孔上安装有过滤式喷嘴;过滤间隙为0.2mm;

两层过滤固定板之间的塔壁上设置有三个视镜,三个视镜上中下排列,每个视镜间距300mm、上部视镜距上层嘴固定板150mm、下部视镜距下层固定板1100mm;

两层过滤固定板之间的塔壁上设置树脂填充口和树脂排放口;树脂填充口,距上层过滤固定板100mm;树脂排放口,距下层过滤固定板100mm;

塔体内衬橡胶,外部为不锈钢材质。

每块过滤固定板上设置有80个孔,孔径为28mm。

方法步骤如下:

(1)将强碱性阴离子(氯离子型)固态树脂自图2中10加入塔体内,关闭阀门。图1中a、b、c、d、e、f、g、h、i、j、k、l均为树脂活化过程工艺阀门,可采用手动阀门或自动阀门程序控制。

(2)在1中加入2BV(BV为树脂床体积)脱盐水,开启阀门c、d、f、g、h,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填充至2内,填充量为1BV、填充流量为0.5BV/h,待填充量达到后,开启阀门i、j,并通过调节阀门i,保持排尽流量也为0.5BV/h,排净的脱盐水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通过上述脱盐水淋洗排放,对塔内树脂床进行初次清洗,目的是从新的树脂中去除本身污渍及尘埃杂质。持续淋洗时间为1h,时间达到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3)再次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填充流量为2.5BV/h,待塔顶出料至3、且透过12(视镜)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缓慢提高进水流量至5BV/h(调节时必须确保树脂床层在塔内整体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当通过12观察到塔内的树脂床膨胀并上升至整塔体积的1/2 处(即第二个视镜处能看到树脂)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塔体静置1小时。通过上述树脂床逆洗膨胀操作,目的是从新的树脂中去除已受损或破碎的树脂颗粒。

(4)在1中用脱盐水预先配制好2BV 5%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开启阀门c、i、 j,将脱盐水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当通过12观察到塔内液位下降至下部视镜高度范围时,关闭阀门c、i、j。再开启阀门c、d、f、g、h,将 1中2BV 5%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泵填充至2内,填充流量为1BV/h,待通过12 观察到塔内液位再次上升并到达中部视镜高度范围时,开启阀门i、j,并通过调节阀门i,保持排净流量也为1BV/h,排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当1中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填充完毕后,停止泵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

上述对树脂床氢氧化钠淋洗排放操作,目的是完成此类树脂的一次换型,通过对2内排净液取样分析,检测氯离子浓度,若能够从样品中监测到氯离子,需再次进行以上树脂床氢氧化钠淋洗排放整套操作,直到检测分析不出氯离子为止,证明树脂第一次换型成功。

本过程排放至6的树脂换型冲洗液为强碱性含氯废液,通过后续向6内加入纺丝工艺产生的甲酸废液进行中和,呈中性(即PH=7)后即可排放至污水系统。

(5)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b、e、i、l,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填充流量为1BV/h,持续漂洗通过3进入6,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PH<9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30分钟。再次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初始填充流量为2.5BV/h,待透过12 (视镜)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以每小时增加0.5BV的速度提升进水流量,4小时后(调节时必须确保树脂床层在塔内整体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通过上述树脂床逆洗膨胀操作,目的是充分将树脂再次进行漂洗,并将第一次碱液换型造成的破碎树脂排出系统。

本过程排放至6的树脂漂洗废液(弱碱性),通过后续向6内加入纺丝工艺产生的甲酸废液进行中和,呈中性(即PH=7)后即可排放至污水系统。

(6)在1中预先加入聚合工艺溶剂硫氰酸钠溶液,并将其稀释为10~13%浓度。然后开启阀门a、b、e、i、l,将1中稀硫氰酸钠溶液通过泵自2底部注入塔内,注入流量为2.5BV/h,持续用硫氰酸钠溶液逆洗通过3进入6,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比重经在线仪表检测>1.005时(即硫氰酸钠溶液排出浓度> 1000ppm),立即开启阀门k、并关闭阀门l,塔顶冲洗排净液通过3进入5,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PH<9时,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至少12小时。

上述对树脂床硫氰酸钠溶液逆洗注入操作,目的是完成此类树脂的二次换型。

本过程排放至5的树脂换型冲洗液为强碱性含硫氰酸钠废液,通过5储存后适用于后续工艺异丙醚萃取吸收法提纯溶剂的母液,最终将中性含氯废水排放。

(7)在1中加入3BV脱盐水,开启阀门a、b、e、i、k,然后将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注入塔内,注入流量为3BV/h,持续漂洗通过3进入5,直到顶部出料至3的液体比重经在线仪表检测<1.005时(即硫氰酸钠溶液排出浓度< 1000ppm),立即开启阀门l、并关闭阀门k,塔顶冲洗排净液通过3进入6,待 3BV脱盐水全部冲洗完毕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将塔内树脂静置30分钟。再次在1中加入2BV脱盐水,开启阀门a、e、i、g、h、l,然后将 1中脱盐水通过泵自2底部填充至塔内,初始填充流量为2.5BV/h,待透过12(视镜)观察塔内树脂床层被轻微托起且床层基本稳定后,通过增加阀门i开度,缓慢提高进水流量至5BV/h(调节时必须确保树脂床层在塔内整体稳定并呈上升趋势),30分钟后停止脱盐水输送并关闭所有阀门。通过上述树脂床逆洗膨胀操作,目的是充分将树脂再次进行漂洗,并将第二次硫氰酸盐换型造成的破碎树脂排出系统。

(8)开启阀门c、i、j,对活化完成的2内脱盐水进行彻底排净,排净的脱盐水通过4过滤后,排放至工艺污水系统6。排净完毕后,向2内连续填充需要进行除铁的聚合工艺用硫氰酸钠溶液,2内被活化后的树脂床即可有效降低溶剂中铁离子含量,进而提高聚合原液质量。

采用本实施例制备的活化后的树脂床进行吸附除铁,开启阀门i,从塔底将需要除铁的硫氰酸钠溶液泵送入除铁塔(流量为1.5BV),塔顶出料后,即达到 3价铁离子吸附、除铁的目的。

五组样品进行吸附除铁,数据见表1

表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吸附式除铁效率高、无副产物、工艺操作简单,最终提高了碳纤维纺丝原液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