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491发布日期:2019-04-05 20: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危化品收集车泄漏事故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通常采用消防车、洗消车、洒水车等配合使用,对泄漏的固体危化品采取填埋、围堵,或投入中和剂使危化品化学性质改变然后通过吸污车运输,但是该技术只能对肉眼可见的颗粒起到处理作用,无法处理逃逸到空气的微小颗粒,因此研发一种既能收集大颗粒又能收集小颗粒的除尘器迫在眉睫,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气固分离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含颗粒气体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从空气中分离,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

目前,但是该结构只是单纯的利用离心力完成分离的目的,5微米以下的颗粒由于质量小,因此离心力小,分离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顶部盖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排气管和反向喷气管,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边缘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上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的底部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板的底部设置有引风斗,所述引风斗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管,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斗,所述排灰斗的底端连接有排灰管,所述排灰管上设置有排灰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挡板包括挡风板和透风孔,所述挡风板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上挡板包括安装环、挡风圆板、连接杆和限位槽,所述安装环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安装环的外圈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安装环内部设置有挡风圆板,所述挡风圆板之间或与安装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芯为七个,且滤芯的顶端与挡风圆板相配合,所述滤芯的直径大于透风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管的底端开口处水平高度低于进气管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通过设有的外部分离、内部过滤的二级分离系统,既能实现对大粒径颗粒的分离,又能实现对小粒径颗粒的过滤,提高了对各种粒子的收集处理能力,且该结构装配反向喷吹系统,当分离颗粒后,反向脉冲气流从喷吹管向滤芯吹入,从而将滤芯里过滤的颗粒吹到排灰斗,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当滤芯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顶盖打开,取出上挡板便能取出滤芯,使用简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的下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的上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的壳体俯视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管;3、排气管;4、缓冲管;5、引风斗;6、下挡板;601、挡风板;602、透风孔;7、滤芯;8、上挡板;801、安装环;802、挡风圆板;803、连接杆;804、限位槽;9、顶盖;10、反向喷气管;11、排灰斗;12、排灰管;13、排灰阀;14、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旋风滤芯式分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中部设置有进气管2,壳体1的顶部盖设有顶盖9,顶盖9上设置有排气管3和反向喷气管10,顶盖9的底部设置有上挡板8,上挡板8的边缘与壳体1活动连接,上挡板8的底部设置有滤芯7,滤芯7的底部设置有下挡板6,下挡板6与壳体1固定连接,下挡板6的底部设置有引风斗5,引风斗5的底部设置有缓冲管4,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灰斗11,排灰斗11的底端连接有排灰管12,排灰管12上设置有排灰阀13。

其中,下挡板6包括挡风板601和透风孔602,挡风板601的边缘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使气体能从透风孔602内穿过滤芯7。

其中,上挡板8包括安装环801、挡风圆板802、连接杆803和限位槽804,安装环801与壳体1滑动连接,安装环801的外圈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槽804,安装环801内部设置有挡风圆板802,挡风圆板802之间或与安装环801之间通过连接杆803连接,使气体无法从滤芯7的顶端流出,增强过滤效果。

其中,滤芯7为七个,且滤芯7的顶端与挡风圆板802相配合,滤芯7的直径大于透风孔602的直径,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防止气体不经过滤芯7排出。

其中,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与限位槽804相配合的限位杆14,防止上挡板8转动,从而影响挡风圆板802与滤芯7的配合,影响滤芯7的过滤效果。

其中,缓冲管4的底端开口处水平高度低于进气管2的水平高度,使通过进气管2进入壳体1内的气体顺着壳体1内壁做高速圆周离心运动,分离出大粒径颗粒,颗粒沉降,落至锥形的排灰斗11表面。

工作时,空气从进气管2进入壳体1内,由于缓冲管4的底端开口处水平高度低于进气管2的水平高度,使通过进气管2进入壳体1内的气体顺着壳体1内壁做高速圆周离心运动,分离出大粒径颗粒,大颗粒沉降,落至锥形的排灰斗11表面,未分离的携带小颗粒的空气经过缓冲管4和引风斗5,穿过下挡板6,透过透风孔602,向上运动经过滤芯7,使得小颗粒被滤芯7过滤,从滤芯7的侧面流出,穿过上挡板8,从排气管3排出,当分离完成时,关闭排气管3和进气管2,开启反向喷气管10,向滤芯7内喷射脉冲气流,从而能将附着在滤芯7上的小颗粒灰尘吹向壳体1的底部,起到清理滤芯7的作用,当需要更换滤芯7时,打开顶盖9,取出上挡板8,拿出滤芯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