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酸配制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225发布日期:2019-04-30 18:58阅读:8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酸配制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酸配制釜。



背景技术:

在亚硝酰硫酸及其他需要混酸为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配制硫酸与硝酸混合液,该过程放热较大,如温度过高,会导致硝酸分解,而常规加料方式是将硝酸滴加至硫酸(或回用废酸中),采用夹套降温,配制周期较长且不可避免局部过热分解情况出现,分解尾气为氮氧化物,即使采用水吸收,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含氮氧化物尾气,造成排放不达标、环境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配制周期过长且局部过热导致硝酸分解情况的出现,提供一种混酸配制釜;该配制釜缩短混酸配制周期,为生产提供准确的混酸配比,同时避免分解产生尾气,该配制釜设备结构简便、操作便利,维修快捷方便,是一种保护环境的绿色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酸配制釜,包括配制釜、硝酸进口、管道分布器、导流棒、搅拌轴、夹套、搅拌桨、物料出口、配制釜盖;

在混酸配制釜内上端,沿配制釜壁安装带有一定孔径的硝酸管道分布器,且管道分布器出口与配制釜壁之间采用导流棒连接,硝酸加入是沿釜壁流入硫酸中,下流过程硝酸与配制釜夹套进行热交换降温,在釜壁处与硫酸接触放热并直接进行热量交换,由于釜壁搅拌混合速度为釜内最快部分,避免局部过热、分解;

配制釜用于配制混酸,其夹套进行换热,管道分布器的作用是将硝酸均匀分布,避免局部加料过量导致放热量较大发生分解,导流棒的作用是:将硝酸引向配制釜内壁,使硝酸在釜内壁与夹套冷媒进行热交换降温,同时在釜壁处进行混酸配制;夹套置于配制釜外壁,夹套材质有多种选择,如不锈钢;作为冷媒的物质也有多种选择,如:冷凝水、冰水、冰盐水;

进一步的,配制釜配有搅拌器,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桨;在配制釜内与外侧夹套等高度处设有环状的管道分布器,硝酸进口一端与管道分布器连通,另一端固定于配制釜盖上,管道分布器上设有若干微孔,每个微孔连接一个导流棒,导流棒与管道分布器形成一定角度并指向配制釜内壁;

进一步的,管道分布器直径小于配制釜内径,使导流棒流出液体沿配制釜内壁向下流动;

进一步的,导流棒内槽一端与管道分布器连接,另一端与配制釜内壁接触;

进一步的,管道分布器釜壁方向的微孔等密度分布微孔;

进一步的,夹套与管道分布器等高。

现有技术的加料方式是直接将酸滴加如釜内,没有进行分布加料,原料因重力下降,不能到达釜壁,在釜的中间区域进行混合,导致局部加料量较大,无法与夹套近距离接触,不能充分应用夹套进行降温;本实用新型采用沿釜壁加料,配制过程实现物料与夹套进行热交换、降温;配制釜内配制釜壁搅拌混合速度最快且换热效率最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酸配制釜,缩短混酸配制周期,避免配制过程局部过热导致硝酸分解发生,从而避免硝酸含量降低等不稳定情况出现,为生产提供准确的混酸配比,同时避免分解产生尾气,导致氮氧化物排放不达标及污染问题,是一种保护环境的绿色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混酸配制釜的装置简图。

图中1.配制釜,2.硝酸进口,3.管道分布器,4.导流棒,5.搅拌轴,6.夹套,7.搅拌桨,8.物料出口,9.配制釜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混酸配制釜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配制釜1,硝酸进口2,管道分布器3,导流棒4,搅拌轴5,夹套6,搅拌桨7,物料出口8,配制釜盖9;配制釜1配有搅拌器,搅拌器包括搅拌轴5和搅拌桨7,配制釜1内与外侧夹套6等高度处配有环状的管道分布器3,环状的管道分布器3硝酸进口2端固定配制釜盖9上,环状的管道分布器3釜壁方向制作有等密度分布微孔,微孔下端配有导流棒4指向配制釜1壁;管道分布器3为环状,直径微小于配制釜1内径,管道分布器3内壁为环状,夹套6与管道分布器3等高,管道分布器3上的硝酸进口2端固定在配制釜盖9上,导流棒4内槽一端与管道分布器3连接,一端与配制釜1壁接触,管道分布,3釜壁方向制作有等密度分布微孔,微孔下端配有导流棒4指向配制釜壁。

沿配制釜壁安装带有一定孔径的硝酸管道分布器3,且管道分布器3出口与配制釜壁之间采用导流棒接,硝酸加入是沿釜壁流入硫酸中,下流过程硝酸与配制釜夹套6进行热交换降温。导流棒4将硝酸引向釜壁,硝酸在釜壁与夹套6冷媒进行热交换降温,同时在釜壁处进行混酸配制。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