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混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5420发布日期:2019-06-26 01:4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混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混料系统。



背景技术:

泡沫玻璃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耐化学侵蚀、阻燃、防水、防腐、不受虫蛀鼠啮、化学稳定性良好、对人体无毒、无放射性等,泡沫玻璃的绝热保温性能尤佳,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冷藏、建筑、国防等领域,特别适用于化工管道、石油储罐及煤气、热力管线的防腐保温工程。

泡沫玻璃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玻璃粉与发泡剂、助熔剂等一起混合,制备泡沫玻璃配合料,整个混合过程是在混料系统中进行,然而传统的混料系统其物料混合效果不好,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混料系统其物料混合效果不好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混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混料系统,包括混料罐,设置在混料罐上且数量为1个以上的料斗;所述混料罐内设置有曝气室,与曝气室相连通的搅拌室;所述曝气室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搅拌室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曝气室内且数量为1根以上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出气孔。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搅拌室内且位于曝气室的出料口正下方的搅拌仓,设置在搅拌仓内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在搅拌室内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搅拌仓的出料口延伸至混料罐外侧。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与搅拌电机的转轴连接的主轴,连接在主轴上的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曝气装置将进入到罐体内的各个原料进行初步混合,经过初步混合的原料再由搅拌装置进行二次搅拌混合,通过两次混合,从而使原料的混合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混料罐、2—料斗、3—曝气室、4—搅拌仓、5—搅拌叶片、6—主轴、7—搅拌电机、9—搅拌轴、10—曝气管、11—出气孔、12—搅拌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混料系统,包括混料罐1,设置在混料罐1上且数量为1个以上的料斗2。本实施例中的料斗设置为3个,分别用于装玻璃粉未、发泡剂以及助熔剂,料斗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混合的原料的种类来设置。

具体的,该混料罐1内设置有曝气室3和搅拌室12,该搅拌室12位于曝气室3的下方且与曝气室3相连通。所述曝气室3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搅拌室1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该曝气室3的底部为倾斜设置,并且设置有出料口,该搅拌装置则设置于曝气室3的出料口的正下方,该曝气室3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助于将混合物料排入搅拌装置。

另外,该曝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曝气室3内且数量为1根以上的曝气管10,该曝气管10贯穿混料罐1的顶部,并且该曝气管10上均匀开设有出气孔11。本实施例中,曝气管10的数量为2根,使用时,通过外部的充气设置向曝气10充气,气体由出气孔11喷出形成气流,当3个料斗内的不同原料进入到曝气室3时,由于气流的作用使各种不同的原料进行初步混合,混合后的原料掉落到搅拌装置内。

具体的,该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搅拌室12内且位于曝气室3的出料口正下方的搅拌仓4,设置在搅拌仓4内的搅拌机构,以及设置在搅拌室12内的搅拌电机7。所述搅拌电机7的转轴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通过联轴器与搅拌电机7的转轴连接的主轴6,焊接在主轴6上的搅拌轴9,以及焊接在搅拌轴9上的搅拌叶片5。该搅拌电机7通过支架安装在搅拌室12内,该主轴6与搅拌仓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以确保主轴6可以顺畅转动。当经过初步混合后的原料掉落到搅拌仓4内后,启动搅拌电机7,使其带动搅拌轴9旋转,从而将原料进行二次混合。该搅拌仓4的出料口延伸至混料罐1外侧,经过二次混合的原料从搅拌仓4的出料口排出混料罐1,通过两次混合,使原料的混合效果更好。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