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7826发布日期:2019-04-29 13:1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制砂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砂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其用量也不断增大,目前建筑工程上常用的砂为天然砂,天然砂是自然形成的,价格便宜,取材也比较方便,但天然砂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增大,天然砂资源紧张,面临着供不应求的情况,过度的开采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机制砂混凝土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利用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岩石、矿山尾矿或工业废渣颗粒代替天然砂作为细骨料,成为一种新型“绿色”建材,不仅可以解决天然砂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对固体废弃资源的利用,具有明显的环保节源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因而被广泛应用。

机制砂是指通过制砂机和其它附属设备加工而成的砂子,机制砂生产线有振动给料机、鄂式破碎机、制砂机、振动筛和胶带传输机等设备组合而成,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各种型号的设备进行组合,满足客户的不同工艺要求,其中,制砂机关系到成砂率、砂形、级配、细度模数,是机制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传统制砂机在制砂过程中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机制砂由制砂机破碎而成,因此与天然河砂相比,其颗粒多棱角,表面粗糙,这些颗粒特性决定了机制砂混凝土会与河砂混凝土有明显差异劣质机制砂多,砂粒形状差、针片状多、棱角多,表面粗糙,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较差,配置的混凝土和易性差、需水比加大,容易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混凝土强度降低;

(2)传统制砂机在制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等,一方面,会造成生产车间粉尘弥漫,对车间工人健康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使得制砂机所生产的机制砂中含有大量的粉尘(石粉),经过后续洗砂机的洗砂操作后,将机制砂中的粉尘洗干净,不仅会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石粉的浪费;

(3)由于现有的制砂机在对原材料进行制砂操作之前,原材料中会含有可直接作为成品砂使用的砂粒,不对其进行筛分,而直接投进制砂机中进行制砂操作,会对这些成品砂进行二次制砂,使得机制砂中含有的石粉含量更高,给后续洗砂机洗砂操作带来麻烦,而且增加了该制砂机的动能损耗,使得制砂机的制砂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高效制砂功能,保证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且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包括高低速制砂装置、用于回收细微砂的粉尘抽吸装置和卸料斗,所述粉尘抽吸装置与高低速制砂装置连接,所述高低速制砂装置包括高速破碎腔体和低速破碎腔体,所述高速破碎腔体通过石料分选管与低速破碎腔体连接,且高速破碎腔体的上端设置有石料入口,所述石料入口上端连接有用于对石料进行初次筛选的初级筛分装置,所述初级筛分装置与卸料斗连接,高速破碎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石料进行二次筛选的次级筛分板、高速叶轮以及设置在高速破碎腔体内表面的砧铁层,所述低速破碎腔体的内部设置有低速叶轮和设置在低速破碎腔体内表面的击打护板,高速破碎腔体和低速破碎腔体的下端均设置有砂石出口,所述砂石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对石料进行三次筛选的三级筛分板,且砂石出口的下方均通过砂石连通管与卸料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筛分装置包括筛分筒、连接管A和连接管B,所述筛分筒的内部向高速破碎腔体侧倾斜设置有初级筛分板,且所述初级筛分板的筛孔径与三级筛分板的筛孔径相当,所述连接管A一端穿过筛分筒侧面,并延伸至筛分筒的内部,另一端与石料入口连接,所述连接管B一端与筛分筒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卸料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粉尘抽吸装置包括布袋收尘器和旋风分离器,所述布袋收尘器的吸尘口通过Y型抽吸管道分别与高速破碎腔体、低速破碎腔体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串接在Y型抽吸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次级筛分板的筛孔径大于三级筛分板的筛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高速破碎和低速破碎相结合的破碎制砂方式,可对粒径较小的石料进行高速破碎,使得破碎效率高,破碎更充分,成砂率较高;对粒径较大的石料进行低速破碎,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制砂机制砂工艺对原材料适应性较差、成品砂级配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粉尘抽吸装置,能够在制砂过程中,实现对细微砂的回收功能,一方面,保证了生产车间的无尘生产环境,减少了砂尘对车间工人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将制砂过程中产生的细微砂尘收集后,可省去后续洗砂机对成品砂的洗砂操作,使得机制砂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收集起来的细微砂尘可作为石粉,供后续混凝土制备使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初级筛分装置的设置,可在该制砂机进行破碎制砂操作之前,对原材料进行初次筛选操作,将原材料中可直接作为成品砂的砂粒筛分出来,避免后续二次制砂,减少了该制砂机的动能损耗,有助于提高该制砂机的制砂效率,提高制砂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破碎腔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低速破碎腔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流程图。

图中标号:

1-高低速制砂装置;2-粉尘抽吸装置;3-卸料斗;4-初级筛分装置;5-次级筛分板;6-高速叶轮;7-砧铁层;8-低速叶轮;9-击打护板;10-砂石出口;11-三级筛分板;12-砂石连通管;

101-高速破碎腔体;102-低速破碎腔体;103-石料分选管;104-石料入口;

201-布袋收尘器;202-旋风分离器;203-Y型抽吸管道;

401-筛分筒;402-连接管A;403-连接管B;404-初级筛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包括高低速制砂装置1、用于回收细微砂的粉尘抽吸装置2和卸料斗3,粉尘抽吸装置2与高低速制砂装置1连接,粉尘抽吸装置2的设置,用于在制砂过程中对细微砂进行回收,一方面,可减少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微砂尘对于生产车间环境的污染,避免细微砂尘对生产车间的工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通过将制砂过程产生的细微砂都收集起来,可省去后续洗砂机的洗砂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制砂机的制砂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成品机制砂尘、砂分离的功能,保证了成品机制砂的纯度以及后续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另外,可将收集的细微砂作为石粉收集下来,以供后续使用(制备机制砂混凝土时,添加适量的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起到改善作用)。

进一步解释的是,石粉是在制备机制砂时产生的,尽管制备机制砂的工艺不同,但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石粉,它基本没有活性,但是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机制砂中的石粉增大了混凝土中粉体的质量比例,使泌水性得到提高,而且石粉还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得混凝土与机制砂之间的摩擦减小,流动性增强,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石粉中的许多微粒子还具有填充作用,可使得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但是当石粉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浆体中自由水量过少,又会使混凝土拌合物变黏稠,所以,机制砂并不是“越干净越好”,如果机制砂中含有适量的石粉可以有效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并改善其工作性能。

但是传统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专门用于回收石粉的装置,所以常导致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较高,通过后续的洗砂机将机制砂内的石粉洗除干净后,又会导致机制砂中不含有石粉,因此,会影响后续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高低速制砂装置1包括高速破碎腔体101和低速破碎腔体102,高速破碎腔体101通过石料分选管103与低速破碎腔体102连接,且高速破碎腔体101的上端设置有石料入口104,石料入口104上端连接有用于对石料进行初次筛选的初级筛分装置4,初级筛分装置4与卸料斗3连接,高速破碎腔体10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石料进行二次筛选的次级筛分板5、高速叶轮6以及设置在高速破碎腔体101内表面的砧铁层7,高速破碎腔体101采用“石打铁”破碎模式,石料撞击到高速叶轮6,在高速叶轮6的高速转动下被抛出,撞到砧铁层7而破碎,然后被弹出,弹出后又与高速破碎腔体101内的石料撞击,通过反复撞击,使得石料破碎的更加充分,破碎效率大大提高。

低速破碎腔体102的内部设置有低速叶轮8和设置在低速破碎腔体102内表面的击打护板9,低速破碎腔体102采用“石打石”破碎模式,用于破碎颗粒较大的石料,石料之间相互撞击、破碎,由于石料的硬度大,所以石料之间相互撞击时,产生的破碎力度越大,石料破碎的越充分、效果越好,石料在击打护板9周围形成物料衬层,石料冲击到物料衬层上而破碎,所以石料在破碎过程中不会与低速破碎腔体102内表面接触,从而不会对其造成损伤。

高速破碎腔体101和低速破碎腔体102的下端均设置有砂石出口10,砂石出口10处设置有用于对石料进行三次筛选的三级筛分板11,且砂石出口10的下方均通过砂石连通管12与卸料斗3连接,次级筛分板5的筛孔径大于三级筛分板11的筛孔径。

初级筛分装置4包括筛分筒401、连接管A402和连接管B403,筛分筒401的内部向高速破碎腔体101侧倾斜设置有初级筛分板404,且因为初级筛分板404和三级筛分板11均是用来筛选成品砂的,初级筛分板404的筛孔径与三级筛分板11的筛孔径相当,连接管A402一端穿过筛分筒401侧面,并延伸至筛分筒401的内部,另一端与石料入口104连接,连接管B403一端与筛分筒401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卸料斗3连接。

补充说明的是,用于制备机制砂混凝土的机制砂颗粒的粒径具体根据所要制备的混凝土工作要求来决定,而所制备机制砂颗粒粒径的不同可通过调整初级筛分板404、次级筛分板5以及三级筛分板11的筛孔径来实现,所以,初级筛分板404、次级筛分板5和三级筛分板11的筛孔径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条件,在此,也不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假设原材料的粒径在0~15mm之间,以4.75mm为分界点进行说明,≤4.75mm的石料可作为成品砂通过卸料斗3输出;而>4.75mm的需要进一步破碎操作,在4.75~10mm之间的石料进入高速破碎腔体101内进行高速破碎,10~15mm的石料进入低速破碎腔体102内进行低速破碎。

如图4所示,该纯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用制砂机的工作流程如下:

在进行制砂之前,先对原材料(石料)进行初次筛选,目的是将原材料中颗粒小(≤4.75mm)的可直接用作机制砂混凝土制备的砂石筛分出来,并直接送至卸料斗供后续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制备使用,从而有效避免了二次制砂(即砂制砂,是指对砂进一步破碎),降低了制砂过程中石粉的产出量,减少了该制砂机的动能损耗,有助于提高该制砂机的制砂效率,提高制砂产量;

而对颗粒大(>4.75mm)的没有通过初次筛选筛掉的原材料进行二次筛选,对颗粒较小(4.75~10mm)的石料进行高速破碎操作,颗粒较大(10~15mm)的石料进行低速破碎操作;

对高速破碎操作和低速破碎操作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细微砂进行回收;与此同时,经过高速破碎、低速破碎操作后的石料通过三次筛选后,颗粒小(≤4.75mm)的直接到达卸料斗供后续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制备使用,而没有达到标准的石料继续进一步地高速破碎和低速破碎。

粉尘抽吸装置2包括布袋收尘器201和旋风分离器202,布袋收尘器201的吸尘口通过Y型抽吸管道203分别与高速破碎腔体101、低速破碎腔体102连接,旋风分离器202串接在Y型抽吸管道203上,旋风分离器202的设置,实现了砂粉分离,往往会将大于80μm(仍<4.75mm)的细微砂粒收集下来作为成品砂使用,小于80μm的细粒则进入布袋收尘器201内,作为石粉收集下来(按照天然砂质量标准,将小于80μm的颗粒定义为石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