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710发布日期:2019-04-16 23:3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间粉尘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566777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间用喷淋式废气除尘装置,包括废气输送管、废气除尘罐、水管、水泵、底座支架和污水处理箱;所述废气输送管设置在废气除尘罐的顶部右侧中央位置;所述废气输送管设置有双头排放口;所述双头排放口设置在废气输送管的下端,且双头排放口与废气输送管水平无缝焊接;所述废气除尘罐设置在污水处理箱的上部,且废气除尘罐与污水处理箱右侧端面平齐设计并焊接;所述废气除尘罐设置有喷淋管、导向板、鼓风扇、电机和底板;清水池上的注水阀用于添加清水和排出洁净的气体作用。

但是该除尘装置的喷淋管的喷淋方向固定,喷淋时间隙较多,喷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具有喷淋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包括:

喷淋塔,其上设置有喷淋机构;

污水箱,位于喷淋塔下端收集污水;

进水管,通向喷淋塔内,与喷淋头连通;

废气输送管,用于将车间废气送入喷淋塔内;

所述喷淋机构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送水座,以及转动连接在送水座上的喷水嘴,所述喷水嘴包括连接管和喷淋头,所述连接管与送水座旋转密封,所述连接管内固定有旋转叶,所述喷淋头上设置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喷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淋水从送水座经过连接管时,喷淋水对旋转叶造成冲击,使旋转叶有转动的趋势,带动连接管转动,从喷淋孔喷出的的水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转动中心扩散,扩大了喷淋面积,并且转动路径的下方可形成喷淋水帘,减少喷淋间隙,液滴使尘粒湿度增大,粘附成团下落至喷淋腔底部排出,喷淋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头在喷淋腔的顶端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四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均匀分布的喷淋头扩大了喷淋面积,并且减少了喷淋死角的产生,提高喷淋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送水座包括与进水管连通的五通管和与五通管连通的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出水方向竖直向下,所述连接管与送水管旋转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五通管与进水管连接,将水流均匀分流,送水管与五通管连接后将出水方向调整为竖直向下,结构合理,安装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塔包括喷淋腔, 所述喷淋腔的侧面开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朝向回流口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间废气未被喷淋液体的带走的部分从回流口的下端进入回流室,经过回流室内壁的反弹导向,从回流口的上方输送至喷淋腔内,与喷淋液体对流,使尘粒随液滴降落。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腔的内壁上端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倾斜向下朝向喷淋腔内,所述出气孔外设置有排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孔倾斜向下,降低尘粒随气体排出的几率,提高排出气体的清洁度,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埋设于地底,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循环水箱和排污箱,所述污水箱的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包括进水口、迷宫式水路和出水口,所述污水箱包括污水区和循环区,所述进水口朝向污水区,所述出水口朝向循环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箱内密度较大污物沉于底部,密度较小的污物浮于水面,污水箱内通过迷宫式水路时,散布在污水箱中部的少量污物在经过迷宫式水路时,被阻隔在迷宫式水路处,从出水口处排出的液体中固态污物较少,可以用于喷淋,通过将喷淋用水进行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当污水区内污物比例上升到需排放的程度时,将污水区内的污水和污物共同送至排污箱进行排出,污物收集整理更加快捷,提高废气除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的内相比上设置有连接凹口,所述分隔板嵌设于安装槽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安装时从上方嵌入连接凹口即可完成连接,由于连接凹口与分隔板之间的密封面为凹字形,污水不易通过,密封性较好,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箱在污水区处设置高度不同的若干排污口,所述排污口通向排污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污水箱内污水的高度和污物种类,开启合适的排污口,将污物进行排放,减少污水箱内的污物比例,从而使污水箱内的污物比例达到动态平衡,提高除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板和下板,所述迷宫式水路的两侧壁分别位于上板和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卡接的上板与下板分离方便,可以拆分后对迷宫式水路进行清洁,清洁方便;并且迷宫式水路通过上板和下板拼凑而成,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的设置方便对分隔板进行施力,将分隔板与污水箱进行分离,方便分离清洁操作,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转动喷射的喷淋机构的喷淋面积大,喷淋时的间隙较小,喷淋效率高;

其二,循环式的喷淋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废气输送管;2、进水管;3、喷淋塔;31、喷淋腔;311、进气孔;312、回流室;313、回流内壁;314、出气孔;315、送水座;316、喷水嘴;3151、五通管;3152、送水管;3161、连接管;3162、喷淋头;3163、旋转叶;4、污水箱;41、连接凹口;42、分隔板;421、上板;4211、提手;422、下板;423、进水口;424、迷宫式水路;425、出水口;43、污水区;44、循环区;5、排气管;6、排污箱;61、排污管;62、单向排污阀;7、循环水箱;71、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一种车间用除尘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抽气装置、废气输送管1、进水管2,喷淋塔3、污水箱4和排气管5,抽气装置采用鼓风机将车间废气输送至废气输送管1,将车间废气送至喷淋塔3的喷淋腔31内,喷淋液体从进水管2进入喷淋腔31的顶端的喷淋机构,从喷淋腔31的上端向下喷淋,将废气内的尘粒吸附下降至下方污水箱4内进行收集。

参照图2,喷淋塔3包括的喷淋腔31,喷淋腔31的侧壁上开有通向废气输送管1的进气孔311,进气孔311倾斜向上朝向喷淋腔31的内部,喷淋腔31侧壁上开设有回流室312,回流室312具有朝向喷淋腔31内部的回流口,进气孔311朝向回流口的下半区域。回流室312呈圆环状分布在喷淋腔31的3/4高度处,回流室312的横截面为带缺口的圆形,上方缺口处具有倾斜朝向的喷淋腔31顶部中央的回流内壁313。喷淋腔31的顶端具有出气孔314,出气孔314倾斜向下朝向喷淋腔31内部。

参照图3,喷淋机构包括与进水管2连通的送水座315和转动连接在送水座315上的喷水嘴316,送水座315包括与进水管2接通的五通管3151和与五通管3151连通的送水管3152,送水管3152的出水方向竖直向下,送水管3152的出水端呈环形均匀分布。喷水嘴316包括与送水管3152转动密封的连接管3161和与连接管3161一体设置的喷淋头3162,喷淋头3162的上端固定有四瓣旋转叶3163,旋转叶3163正对连接管3161,在水流冲击作用下,旋转叶3163带动喷水嘴316转动,提高喷出喷淋时的喷淋面积,提高喷淋效率。

喷淋时,喷淋水从进水管2进入五通管3151,然后通过送水管3152换向后,达到连接管3161后与喷淋头3162的旋转叶3163接触,在水流的压力下,旋转叶3163发生转动,带动喷淋头3162转动,喷淋孔的位置处于旋转状态,喷淋水在喷淋头3162的下端形成水帘,增大喷淋水与车间废气的接触面积。

参照图4,污水箱4嵌设于地面,污水箱4上方开口,污水箱4的箱体的侧壁和底壁上开设有相连通的连接凹口41,连接凹口41处插接有分隔板42,分隔板42包括上板421和下板422,下板422的下边缘与侧边缘嵌入连接凹口41内,下板422的主体部位的横截面为凸字形,上板421的横截面为倒凹字形,上板421扣于下板422上,上板421与下板422之间形成进水口423、迷宫式水路424及出水口425,下板422底部两侧边缘具有朝上的连接齿,上板421底部两侧的边缘具有朝下的连接齿,上板421与下板422之间相互啮合。分隔板42将污水箱4内分隔为污水区43与循环区44,污水区43与喷淋塔3的的底端连通,进水口423通向污水区43,出水口425朝向循环区44。上板421的上端固定有提手4211,用于将上板421提起。

参照图2和图4,污水箱4旁具有排污箱6,污水箱4的污水区43开设有高度不同的四个排污口,排污口处连接有通向排污箱6的排污管61,排污管61处设置有单向排污阀62,根据污水箱4内污水的高度和污物种类,开启合适的单向排污阀62,将污物进行排放,减少污水箱4内的污物比例,从而使污水箱4内的污物比例达到动态平衡,提高除尘效率。

参照图1和图2,污水箱4旁还安装有循环水箱7,循环水箱7与循环区44连通,循环水箱7与进水管2连通,进水管2上接有将循环水箱7内液体提升的水泵,循环水箱7上还连接有注水管71,对循环水箱7内的液体进行补充。

使用时,车间废气被抽气装置抽取,进入进气孔311,沿进气孔311倾斜向上,与下落的喷淋液体对流接触,未被液滴带落的尘粒到达回流口的下端,经过回流室312圆弧形的导向后反向上方喷淋头3162喷射,气流再次经过喷淋区域,喷淋水增大了尘粒的湿度,使尘粒相互凝聚体积增大而落至喷淋腔31底部,然后排出至污水箱4的污水区43,污水区43内污水通过分隔板42的迷宫式水路424,污物由于密度与污水不同,无法通过迷宫式水路424,循环污水进行循环区44,通过循环区44排出至循环水箱7,循环水箱7内的循环污水通过水泵抽取至喷淋塔3的上端输送至喷淋机构进行喷淋。污水区43内污水根据水面高度和污水密度,确定合适的排污口进行高浓度污物的排出。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