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6861发布日期:2019-05-03 20:0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



背景技术:

三辊研磨机是高粘度物料最有效的研磨、分散设备,通过水平的三根辊筒的表面相互挤压及不用速度的摩擦而达到研磨效果,主要用于各种油漆、油墨、颜料等液体浆料及膏状物料的研磨。

申请公布号为CN2053614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涂料三辊研磨机,包括机箱、底座以及依次水平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后辊、中辊、前辊以及分选出料装置,所述分选出料装置依次设置有左出料通道、中间出料通道、右出料通道和出料刀片;所述后辊、中辊和前辊的辊筒内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机箱的上方设置有料桶和支架,所述料桶通过转轴穿过所述转轴孔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用过程中,由于前辊、中辊和后辊之间的间距会影响研磨精度,因而前辊和后辊均可通过调整手轮进行位置调节,每一个调节手轮只能针对前辊或者后辊的一端进行控制调节,调节不仅麻烦,而且会使得前辊或者后辊的控制不够精准,调节过程将耗费相当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调节研磨间距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其具有同步调节、调节速度快、便于维护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端面开设有加工通道,所述加工通道内转动设置有定辊,所述定辊两侧相对滑移设置有与所述定辊平行的两个动辊,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定辊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和与所述动辊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

所述机身内于所述定辊正下方升降设置有与所述定辊平行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动辊的同一端之间均铰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机身内转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穿设所述调节板的中心位置,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与所述螺杆传动连接的第三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启动后可带动定辊和两个动辊转动,定辊和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定辊和动辊对涂料进行研磨;第三电机启动后可控制调节板的高度,通过调节板带动连接杆转动,从而控制动辊与定辊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定辊和两个动辊之间间距的同步调节,调节简单便捷,耗时短效率高,不仅可对涂料的研磨精度实现控制,而且还便于后期对动辊和定辊进行清洁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通道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动辊的两端均套设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适配的滑块,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滑块铰接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不仅可在滑槽内滑动,动辊还可在滑块上转动,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得动辊的调节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内开设有用于安置所述调节板、所述螺杆和所述第三电机的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内壁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板升降方向的卡杆,所述调节板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杆滑移适配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在安置腔内升降,调节板的卡槽与卡杆实现卡接配合,使得调节板的升降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上端面于所述定辊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涂料进料的挡料装置;

所述挡料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机身上端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自由端伸入至所述定辊和所述动辊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研磨过程中涂料流至动辊与定辊端头,通过挡板起到遮挡作用,保障涂料的研磨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内穿设有与所述机身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螺栓穿过支撑杆后将其固定在机身上,腰型孔的存在使得挡板在动辊上的位置可有效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通道内于所述定辊和所述动辊的正下方设置有储料盒,所述机身一端设置有出料引导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涂料经过研磨后可落入出料盘上,再从出料引导板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引导板的两侧向远离所述储料盒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围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围板可限制涂料的出料方向,集中出料,便于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控制调节板升降带动连接杆摆动,从而带动两个动辊的同步运动,使得定辊和两个动辊之间的间距可同步调节,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耗时短,效率高;

(2)通过同步调节两个动辊可对涂料的研磨精度实现精准控制,同时动辊与定辊之间的快速分离也便于后期对动辊和定辊进行维护;

(3)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驱动定辊和动辊转动,动辊和定辊之间可相互配合且互不干扰,通过定辊和两个动辊对涂料进行高效研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身;2、加工通道;3、定辊;4、动辊;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调节板;8、连接杆;9、螺杆;10、第三电机;11、滑槽;12、滑块;13、安置腔;14、卡杆;15、卡槽;16、支撑杆;17、挡板;18、腰型孔;19、定位螺栓;20、储料盒;21、出料引导板;22、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涂料的三辊研磨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身1,机身1呈长方体状,机身1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加工通道2,加工通道2内转动设置有定辊3,定辊3两端与机身1固定连接,定辊3的轴线方向与加工通道2的开设方向正交设置。定辊3两侧活动设置有两个动辊4,两个动辊4与定辊3之间可相对滑移,两个动辊4均与定辊3平行设置。加工通道2的两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滑槽11,任意一个滑槽11内沿其长度方向均滑移设置有两个滑块12,同一滑槽11内的两个滑块12分别置于定辊3的两侧。动辊4的两端均穿设一个滑块12,动辊4与滑块12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通过滑块12与滑槽11的配合,使得动辊4和定辊3保持平行的同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可调节。

如图2所示,机身1内设置有与定辊3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与定辊3的中心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第一电机5固定在机身1内部。机身1内设置有与动辊4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与动辊4的中心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第二电机6与动辊4端部的滑块12固定连接,第二电机6共有两个。通过第一电机5驱动定辊3转动,通过第二电机6驱动动辊4转动,动力稳定,相互之间干扰性小。

如图2和图3所示,机身1内于加工通道2的正下方开设有安置腔13,安置腔13内于定辊3的正下方升降设置有与定辊3平行的调节板7,调节板7水平设置且其长度与动辊4长度一致,调节板7的四个角分别对应两个动辊4的端部,动辊4一端的滑块12与相近的调节板7一角之间铰接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共有四个且相邻连接杆8之间呈“V”字形设置,连接杆8所处平面与调节板7所处平面正交设置。调节板7在安置腔13内升降时,带动连接杆8摆动,通过连接杆8带动两个动辊4同步运动,两个动辊4之间可靠近或者远离。

安置腔13内转动设置有螺杆9,螺杆9螺纹穿设调节板7的中心位置,螺杆9垂直于调节板7,安置腔13内固定有与螺杆9传动连接的第三电机10。第三电机10启动后带动螺杆9转动,螺杆9带动调节板7在安置腔13内升降。安置腔13内壁固定有多个用于限制调节板7升降方向的卡杆14,卡杆14优选为四个,卡杆14的长度方向与螺杆9的轴线方向一致,调节板7侧壁开设有与卡杆14滑移适配的卡槽15。调节板7在安置腔13内升降时,调节板7的卡槽15与卡杆14实现卡接配合,使得调节板7的升降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机身1上端面于定辊3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涂料进料的挡料装置,挡料装置包括固定于机身1上端面的支撑杆16,支撑杆16与定辊3平行设置,支撑杆16远离机身1的一端固定有挡板17,挡板17与支撑杆16正交设置,挡板17远离支撑杆16的一端呈三角形设置且伸入至定辊3和动辊4之间。通过挡板17起到遮挡作用,避免研磨过程中涂料流至动辊4与定辊3端头,保障涂料的研磨质量。支撑杆16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孔18,腰型孔18内穿设有与机身1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栓19。定位螺栓19穿过支撑杆16后将其固定在机身1上,腰型孔18的存在使得挡板17在动辊4上的位置可有效调节。

加工通道2底壁于定辊3和动辊4的正下方固定有储料盒20,储料盒20上端面呈开口结构,加工通道2的一端于机身1外壁固定有出料引导板21,出料引导板21呈倾斜设置且固定高度高于储料盒20高度。涂料经过研磨后可落入出料盘上,再从出料引导板21排出。出料引导板21的两侧向远离所述储料盒20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围板22,两个围板22呈倒“八”字形设置。通过围板22可限制涂料的出料方向,集中出料,便于加工后涂料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研磨过程中,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启动后可带动定辊3和两个动辊4转动,两个定辊3和动辊4的转动方向均相反,通过定辊3和两个动辊4对涂料进行研磨。通过储料盒20和出料引导板21对涂料进行储存和回收,使用便捷。

调节过程中,第三电机10启动后带动螺杆9转动,螺杆9可控制调节板7的升降高度,通过调节板7带动连接杆8摆动后进而实现两个动辊4的同步运动,从而定辊3和两个动辊4之间的间距可同步调节。调节方式简单便捷,在有效保持动辊4和定辊3之间的平行的同时调节耗时短,因而调节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通过同步调节的方式可对涂料的研磨精度实现精准控制,同时也便于后期对动辊4和定辊3的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