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0775发布日期:2019-07-17 06:09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液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深孔钻油是专门用于深孔钻削加工的纯油性切削液,如深孔钻、镗钻、抢钻等钻削润滑,一般具有强韧的油膜,能为机械设备提供极好的保护、冷却和润滑作用,保证极高的进给度和切削率,并且无油雾产生。现有的深孔钻油过滤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大、耗材多、效率不高、过滤效果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其中,包括机壳以及设于所述机壳上的过滤网、手轮、链条、控制箱、隔板沉淀装置、磁芯集屑器、液压泵、吸油过滤器和过滤筒,所述链条旋绕所述手轮并连接所述控制箱,所述链条上铺设有无纺布,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无纺布的上方,所述隔板沉淀装置设于所述无纺布的下方,所述过滤筒通过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吸油过滤器,待过滤深孔钻油依次经过所述过滤网、所述无纺布、所述隔板沉淀装置、所述磁芯集屑器、所述吸油过滤器和所述过滤筒,所述控制箱内具有液位监控器。

上述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其中,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目数为80~100目,网孔尺寸为0.25mm。

上述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其中,所述过滤筒具有径长为5μm或10μm的过滤芯。

上述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其中,所述隔板沉淀装置包括竖隔板、第一横隔板和第二横隔板,所述竖隔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一横隔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竖隔板,另一端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横隔板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横隔板连接所述竖隔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横隔板的另一端斜向下设置。

上述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横隔板和所述第二横隔板上分别设有竖板。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多级过滤,过滤效果好,过滤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噪声低,性能平稳,安装简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深孔钻油多级过滤系统包括机壳1以及设于机壳1上的过滤网2、手轮3、链条4、控制箱5、隔板沉淀装置、磁芯集屑器6、液压泵7、吸油过滤器8和过滤筒9,链条4旋绕手轮3并连接控制箱5,链条4上铺设有无纺布10,过滤网2设于无纺布10的上方,隔板沉淀装置设于无纺布10的下方,过滤筒9通过液压泵7连接吸油过滤器8,待过滤深孔钻油依次经过过滤网2、无纺布10、隔板沉淀装置、磁芯集屑器6、吸油过滤器8和过滤筒9,控制箱5内具有液位监控器。本技术方案中,过滤网2的过滤目数为80~100目,网孔尺寸为0.25mm。过滤筒9具有径长为5μm或10μm的过滤芯。隔板沉淀装置包括竖隔板11、第一横隔板12和第二横隔板13,竖隔板11的上端固定于机壳1的顶部,第一横隔板12的一端连接竖隔板11,另一端斜向上设置,第二横隔板13的一端靠近第一横隔板12连接竖隔板11的一端,第二横隔板13的另一端斜向下设置。第一横隔板12和第二横隔板13上分别设有竖板14。

一级过滤:从工作区域流下的切削液,通过出水口进入较粗的过滤网2,直接滤掉非正常性的大颗粒;二级过滤:通过设置在链条4上的无纺布10进行过滤,过滤精度达10~5μm,可滤掉90%的杂质,该过滤器设置手轮3手动卷筒换布,同时也可进行液位监控自动换布;三级过滤:布带过滤后的液体进入隔板沉淀装置进一步自然沉淀后从磁芯集屑器6的隔腔中通过,再一次去除冷却液中所含磁性物以及与磁性物混溶在一起的杂质微粉,再经过吸油过滤器8已基本净化;四级过滤:经过过滤筒9后进入工作区域。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采用多级过滤,过滤效果好,过滤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噪声低,性能平稳,安装简便,使用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