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1517发布日期:2019-07-06 12:0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注塑成型行业中的主要装置之一。注塑过程使用聚丙烯(PP)、聚酰胺(PA)、BMC、PBT等原料,经加热干燥后注入有机注塑成型。高温条件下,原料聚合物发生部分分解、断链等变化产生的聚合物单体,以及部分聚合物中本身含有小分子的单体物质经加热形成的挥发性有机气体,是有机废气的主要组分。目前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有机废气,活性炭一般有蜂窝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颗粒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毛细管,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比表面积大,所以可以与有机废气充分接触而被吸附。颗粒活性炭废气吸附装置的吸附炭层一般为抽屉式箱体结构单元,在进行活性炭装卸过程中需要将每个活性炭炭层进行单独抽出之后,然后进行装卸活性炭。因活性炭炭层设计笨重,抽出费力,活性炭装卸过程工作繁琐,而且废气进入抽屉式箱体结构时,废气与活性炭接触时间短,废气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颗粒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有机废气时,废气与活性炭接触时间短,废气处理效率低,活性炭炭层笨重,装卸过程费时费力、工作繁琐等问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气口、第一封板、第二封板、吸附单元、活性炭进料口和活性炭卸料口,其中,

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个侧面上,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分别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内侧,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将壳体分成三个独立空间;

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之间设置吸附单元,吸附单元包括多个沿壳体方向安装且平行设置的活性炭炭层,相邻活性炭炭层之间设置气体通道;

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设置开孔,开孔间隔设置于气体通道对应的第一封板上,第二封板开孔与第一封板开孔设置为交错排布;

活性炭进料口设置于吸附单元上表面,活性炭卸料口设置于吸附单元的下底面。

其有益效果是废气从进气口进入壳体后,经过设置于第一封板上开孔进入气体通道,穿过活性炭炭层,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在活性炭上,废气经处理后成为干净的空气,干净空气经过第二封板上的开孔通过出气口排放到壳体的外部。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交错开孔,使废气与活性炭接触时间增长,增加了废气的处理效率;吸附单元上表面的活性炭进料口和吸附单元下表面的活性炭卸料口,可以更方便的更换活性炭:吸附饱和的活性炭依靠自身重力从活性炭卸料口排出,新的活性炭从吸附单元顶部加入,操作过程十分便捷。

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置过滤器,过滤器设置于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开孔的内侧。

作为优选,过滤器设置为手提式抽屉结构,过滤器包括抽屉箱和过滤网,抽屉箱内部放置过滤网。

作为优选,过滤网包括多层20目不锈钢过滤网。

其有益效果是,废气进入吸附单元前,先通过过滤器,有效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堵塞活性炭空隙;过滤器设置为抽屉式结构,方便定期清理滤网。

作为优选,活性炭进料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活性炭卸料口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作为优选,活性炭进料口和活性炭卸料口的外侧分别设置活性炭进料封板和活性炭卸料封板。

作为优选,活性炭进料封板、活性炭卸料封板设置为可拆卸或打开的结构。

其有益效果是,更换活性炭时,打开活性炭卸料封板,已吸附饱和的活性炭从底部依靠自身重力排出,卸料完成后,关闭活性炭卸料封板,打开活性炭进料封板,将新的活性炭从顶部加入,操作过程便捷,省力。

作为优选,出气口外侧设置引风机,引风机通过风管与出气口连接。

其有益效果是,废气通过壳体内的过滤器及吸附单元,阻力较大,通过风机提供废气通行的动力。

作为优选,活性炭炭层外侧设置不锈钢网,活性炭炭层包括颗粒活性炭。

其有益效果是,活性炭炭层包覆一层不锈钢网,废气通过阻力小。

作为优选,在进气口和出气口旁边还分别设置一个检修口,检修人员可以穿过检修口进入壳体内部。

其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壳体内进行检修及清洗维护时,可通过检修口进入箱体进行清理和检修工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1)废气与活性炭充分接触,提高废气处理效率;(2)过滤器先过滤掉废气中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堵塞活性炭,能延长活性炭寿命;(3)过滤器的抽屉式结构,便于清理滤网;(4)设置活性炭进料口和卸料口,活性炭的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主视图;

图2为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A-A向剖视图;

图3为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B-B向剖视图;

图4为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左视图;

图5为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俯视图。

图中:1、壳体 2、进气口 3、出气口 4、第一封板 401、第一封板开孔 5、第二封板 501、第二封板开孔 6、吸附单元 601、活性炭炭层 602、气体通道 603、活性炭进料口 604、活性炭卸料口 7、过滤器 8、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内部程序、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壳体1、进气口2、出气口3、第一封板4、第二封板5、吸附单元6、活性炭进料口603和活性炭卸料口604,其中:

进气口2和出气口3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个侧面上,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分别设置于进气口2和出气口3的内侧,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将壳体1分成三个独立空间;

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之间设置吸附单元6,吸附单元6包括多个沿壳体 1方向安装且平行设置的活性炭炭层601,活性炭炭层601将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的空间分割成多个气体通道602;

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上设置开孔,开孔间隔设置于气体通道对应的第一封板4上,第二封板开孔501与第一封板开孔401设置为交错排布;

活性炭进料口603设置于吸附单元6上表面,活性炭卸料口604设置于吸附单元6的下底面。

本实施例中,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经过进气口2进入壳体1内部,在进气口2内侧第一封板4的作用下,风速瞬间降低。废气通过设置在第一封板4 上的开孔,经过滤后的进入吸附单元6内气体通道602内。第一封板4上在间隔的气体通道602上开孔,该气体通道602另外一侧对应的第二封板5无开孔,废气只能穿过活性炭炭层601进入相邻的气体通道602内,在此过程中,废气与活性炭炭层601内的颗粒活性炭充分接触,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气体被活性炭吸附,干净的空气通过第二封板5上的开孔排出吸附单元6,通过出气口3,经引风机排出壳体1外。

壳体1内还设置过滤器7,过滤器7设置于第一封板4和第二封板5开孔的内侧。

过滤器7设置为手提式抽屉结构,过滤器7包括抽屉箱和过滤网,抽屉箱内部设置过滤网。

过滤网包括多层20目不锈钢过滤网。

过滤器7设置为手提式抽屉结构,过滤器7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器7 内的筛网会被颗粒物料填满,装置内的运行阻力会变大,降低处理效率,增加能耗,此时需要更换筛网。打开手提式抽屉,将抽屉内的筛网取出,完成清洗后再放入抽屉中,关闭手提式抽屉,手提式抽屉结构使得筛网的清洗方便快捷。

活性炭进料口603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活性炭卸料口604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活性炭进料口603和活性炭卸料口604的外侧分别设置活性炭进料封板和活性炭卸料封板。

活性炭进料封板、活性炭卸料封板设置为可拆卸或打开的结构。

当活性炭炭层601内的活性炭吸附饱和时,打开吸附单元6底部的卸料口封板,活性炭依赖自身重力作用,由卸料口自动放出,卸料完成后,安装好卸料口封板,打开吸附单元6顶部的进料口封板,将新的活性炭从进料口加入,加入完成后,将进料口封板装好,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

出气口外侧设置引风机,引风机通过风管与出气口连接。

过滤器7和吸附单元6给废气在壳体1内的通行产生比较大的阻力,设置引风机将废气引入壳体1内,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活性炭炭层601外侧设置不锈钢网,活性炭炭层包括颗粒活性炭。

不锈钢网包覆活性炭炭层,使得气体通行阻力小,而且保证活性炭炭层601 形状更规则;颗粒活性炭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毛细管,吸附能力很强,可以有效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气体。

进气口2和出气口3旁边还分别设置一个检修口8,当设备内部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穿过检修口8进入壳体1内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废气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废气处理效率高;废气在活性炭吸附处理前,先经过过滤器过滤掉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堵塞活性炭空隙,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长,同时过滤器设置为手持手提式,便于定期清洗或更换;吸附单元设置活性炭进料口和卸料口,活性炭更换方便等优点。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