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2723发布日期:2019-07-03 03:5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废轮胎回收油装置、废机油再生装置和一些小型油品加工装置产生的不凝气进行脱臭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品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废轮胎回收油装置和废机油再生装置,除了得到油类产品之外还会得到不凝气。这部分不凝气的成分为可燃气,可以作为装置的加热燃料,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这部分不凝气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组分,具有恶臭的气味。直接燃烧或排空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得到的不凝气进行脱臭处理。

目前小型的油品加工或回收装置一般没有气体脱臭装置,不凝气直接回收燃烧或排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部分装置采用NaOH碱洗的方式对不凝气进行处理,但是仅仅通过碱洗的方式也很难对不凝气进行彻底的脱臭,无法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CN203002180U公开了一种含硫、含氨及含烃类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具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的固定床脱臭反应器,所述固定床脱臭反应器内设有固定床,所述固定床脱臭反应器的气体入口连接有脱硫脱氨器,所述脱硫脱氨器具有气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所述脱硫脱氨器的气体入口连接有恶臭气体源,所述脱硫脱氨器为水洗塔或脱臭塔。恶臭气体从恶臭气体源排出进入脱硫脱氨器,绝大部分硫化物、氨以及烃类有害气体被去除;继续进入固定床脱臭反应器,在固定床脱臭催化剂中发生反应,有害气体被进一步吸收。通过先液体吸收再氧化吸附的方式,达到净化气体的作用。该系统可以该系统可以较好的对含硫、含氨及含烃类废气进行脱臭。但是该系统水洗塔或脱臭塔采用的吸收剂是水,对氨有很强的脱除作用,而对硫化物等其它有害气体,脱除效率较低,而上述油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气几乎不含氨。因此对后续氧化过程要求较高。这就造成了脱臭催化剂用量较大。反应器容积较大,并注空气氧化。同时该系统没有设置吹脱系统,停工后系统内仍存在一定恶臭气体,因此在装置检修和催化剂更换过程中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利用该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可以高效、安全的对油品加工不凝气进行脱臭,同时延长脱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保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该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包括具有气相入口、液相入口、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的装填填料的脱臭塔,具有气相入口、气相出口和液相出口的装填脱臭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与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相连的罗茨风机,所述脱臭塔的气相出口与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气相入口相连,所述脱臭塔气相入口设有脱臭塔气相入口阀,所述脱臭塔液相入口设有脱臭塔液相入口阀,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设有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设有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脱臭塔液相出口设有循环泵,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脱臭塔液相入口阀阀前相连,所述脱臭塔液相出口与循环泵入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脱臭剂入口,脱臭剂入口处设有脱臭剂入口阀,所述脱臭塔液相入口阀阀前与循环泵出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废液出口,废液出口处设有废液出口阀,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液相出口与循环泵入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阀后与固定床反应器入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氮气入口,氮气入口处设有氮气入口阀,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阀前与脱臭塔气相入口阀阀后通过氮气吹扫管线相连,氮气吹扫管线上设有氮气吹扫阀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阀前与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阀后通过吹扫尾气管线相连,吹扫尾气管线上设有吹扫尾气阀。设置氮气吹扫系统可以在装置停工后对装置进行吹扫,将装置内部残留的臭味气体进行稀释,经过罗茨风机排出装置外。这样可以避免在装置停工后的复合剂更换及装置检修过程中出现的臭味气体外泄问题,消除了二次污染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脱臭催化剂为YNSV-04脱臭复合剂。

进一步地,循环泵为离心泵。

进一步地,罗茨风机出口与燃烧炉相连。

进一步地,废液出口与废液储罐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脱臭塔采用脱臭剂作为吸收液对不凝气进行脱臭。使用脱臭剂作为吸收液可以去除不凝气中的大部分臭味含硫化合物,大大降低了固定床反应器的脱硫压力,提高了固定床反应器中脱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装填量,同时减低了催化剂的更换频率,保证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脱臭剂在脱臭塔内循环使用,可以确保脱臭剂最大效率的使用,减低了生产成本。在循环泵前设置脱臭剂入口,在循环泵后设置废液出口可以保证在装置运行过程中进行脱臭剂的更新,避免了由于脱臭剂失活而造成的装置停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1、脱臭塔,101、填料,2、固定床反应器,201、YNSV-04脱臭催化剂,3、循环泵,4、罗茨风机,5、脱臭塔气相入口,6、脱臭塔气相入口阀,7、脱臭塔气相出口,8、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9、脱臭塔液相出口,10、循环泵入口,11、脱臭塔液相入口,12、脱臭塔液相入口阀,13、脱臭剂入口,14、脱臭剂入口阀,15、废液出口,16、废液出口阀,17、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18、罗茨风机入口,19、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20、罗茨风机出口,21、固定床反应器液相出口,22、氮气入口,23、氮气入口阀,24、氮气吹扫管线,25、氮气吹扫阀,26、吹扫尾气管线,27、吹扫尾气阀,28、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该液油品加工不凝气脱臭装置的结构包括具有气相入口5、液相入口11、气相出口7和液相出口9的装填填料101的脱臭塔1,具有气相入口28、气相出口17和液相出口21的装填脱臭催化剂201的固定床反应器2,本实施中所述脱臭催化剂201采用葫芦岛锦隆石化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NSV-04脱臭复合剂。与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17相连的罗茨风机4,所述脱臭塔的气相出口7与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气相入口28相连,所述脱臭塔气相入口5设有脱臭塔气相入口阀6,所述脱臭塔液相入口11设有脱臭塔液相入口阀12,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28设有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8,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17设有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19,所述脱臭塔液相出口9设有循环泵3,循环泵出口与所述脱臭塔液相入口阀12阀前相连,所述脱臭塔液相出口9与循环泵入口10之间的管线上设有脱臭剂入口13,脱臭剂入口13处设有脱臭剂入口阀14,所述脱臭塔液相入口阀12阀前与循环泵3出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废液出口15,废液出口15处设有废液出口阀16,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液相出口21与循环泵入口10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8阀后与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28之间设有氮气入口22,氮气入口22处设有氮气入口阀23,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19阀前与脱臭塔气相入口阀6阀后通过氮气吹扫管线24相连,氮气吹扫管线24上设有氮气吹扫阀25,所述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8阀前与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19阀后通过吹扫尾气管线26相连,吹扫尾气管线26上设有吹扫尾气阀27。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3为离心泵。

进一步地,所述罗茨风机出口20与燃烧炉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废液出口15与废液储罐相连。

装置启动时,关闭氮气入口阀23、氮气吹扫阀25和吹扫尾气阀27。打开脱臭剂入口阀14,脱臭剂在循环泵3的带动下,由脱臭塔液相入口11进入脱臭塔1,然后由脱臭塔液相出口9回到循环泵3,完成脱臭剂在脱臭塔1中的循环。当进入装置的脱臭剂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脱臭剂入口阀14,保持脱臭剂在脱臭塔1中的循环。打开脱臭塔气相入口阀6,使不凝气通过脱臭塔气相入口5进入脱臭塔1。不凝气与脱臭剂二者逆流接触,在填料101中进行气液分配,完成第一级脱臭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凝气中大部分臭味含硫物质可以被去除,脱臭剂可以通过循环泵3重新回到脱臭塔中重复利用。经过第一级脱臭的不凝气通过脱臭塔气相出口7经过固定床反应器的气相入口28进入固定床反应器2。不凝气经过固定床反应器2的床层时,进行脱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一部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和水,另一部分转化为大分子硫化物吸附在脱臭催化剂201的表面,完成不凝气的二次脱臭,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经过二次脱臭的不凝气经过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17进入罗茨风机4,在罗茨风机4的带动下,不凝气进入燃烧炉作为燃烧原料。经过反应得到液相产物经过固定床反应器液相出口21进入循环泵3参与脱臭剂的循环。

当脱臭塔1中脱臭剂出现失活现象时,打开废液出口阀16,排出部分废液。打开脱臭剂入口阀14,向脱臭塔1中补充新鲜脱臭剂,完成脱臭剂的更新。排出的废液经过废液出口15进入废液储罐。

当装置停机时,首先关闭脱臭塔液相入口阀12和脱臭塔气相入口阀6,打开废液出口阀16,利用循环泵3将脱臭塔1和固定床反应器2中的液相残液排除,通过废液出口15排出装置。废液排净后,关闭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阀8和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出口阀19。打开氮气入口阀23、氮气吹扫阀25和吹扫尾气阀27。氮气经过固定床反应器气相入口28进入固定床反应器2,由固定床反应器出口17离开固定床反应器2,经过氮气吹扫管线24由脱臭塔气相入口5进入脱臭塔1,由脱臭塔气相出口7离开脱臭塔1,经过吹扫尾气管线26进入罗茨风机4,吹扫尾气由罗茨风机送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