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7110发布日期:2019-05-21 22:11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旁通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布袋式除尘器故障检修或进口烟气温度过高等紧急情况需求,在除尘器中都设置有旁通通道,必要时开通旁通通道,同时在旁通通道中都必须设置有旁通阀,使温度异常的烟气能通过旁通通道绕过滤袋而直接排出除尘器。

随着我国经济和环保技术的发展,环保标准不断调整,布袋除尘器出口烟气的烟尘浓度要求也在不断严格。目前广泛应用的布袋除尘器漏风率较高,容易造成未经除尘的高浓度粉尘烟气直接进入布袋除尘器出风通道,与除尘后烟气混合使出风通道烟尘浓度升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以解决现有旁通阀密封效果差、易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布袋式除尘的旁通阀机构,密封性好,而且当过滤袋内烟气温度异常时,烟气可通过该旁通阀直接排出除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阀板和阀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阀板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阀板与所述阀座可密封连接;所述阀板的底部设置有外密封挡环和内密封挡环,所述阀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外密封挡环和所述内密封挡环相匹配的外密封口和内密封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外密封挡环和内密封挡环实现了双重密封的功能,密封效果极好,能有效防止烟气泄漏。除此之外,当过滤袋内烟气温度异常时,烟气可通过该旁通阀直接排出除尘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密封挡环和所述内密封挡环的外表均设置有PTFE密封层。PTFE密封层具有耐酸碱、耐高温的特点,可以保证零泄漏,保证在烟气温度异常下除尘器的自我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密封口和所述内密封口的内部均设置有耐高温的发泡棉层。耐高温的发泡棉层可以保证零泄漏,保证在烟气温度异常下除尘器的自我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密封法兰,所述密封法兰设置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密封法兰主要是起到密封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阀板与所述外密封挡环和所述内密封挡环固定连接为一体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阀板和阀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阀板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阀板与所述阀座可密封连接;所述阀板的底部设置有外密封挡环和内密封挡环,所述阀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外密封挡环和所述内密封挡环相匹配的外密封口和内密封口。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而且当过滤袋内烟气温度异常时,烟气可通过该旁通阀直接排出除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2-连接杆,3-阀板,4-阀座,5-密封法兰,6-PTFE密封层,7-发泡棉层,11-输出端,31-外密封挡环,32-内密封挡环,41-外密封口,42-内密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旁通阀机构,包括气缸1、连接杆2、阀板3、阀座4和密封法兰5,连接杆2与气缸1的输出端11连接,阀板3与连接杆2连接,阀板3与阀座4可密封连接,密封法兰5设置于气缸1的输出端11与连接杆2的连接处;阀板3的底部设置有外密封挡环31和内密封挡环32,阀座4设置有分别与外密封挡环31和内密封挡环32相匹配的外密封口41和内密封口42。外密封挡环31和内密封挡环32的外表均设置有PTFE密封层6。外密封口41和内密封口42的内部均设置有耐高温的发泡棉层7。阀板3与外密封挡环31和内密封挡环32固定连接为一体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布袋式除尘器的滤袋口(即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当烟气温度正常时,旁通阀机构是处于密封状态的,即阀板3与阀座4是密封连接的,外密封挡环31和内密封挡环32形成内外双层密封。当烟气温度过大时,在气缸1的作用下,连接杆2带动阀板3以及连接于阀板3底部的内密封挡环32和外密封挡环31一起向上提升,部分烟气通过外密封口41和内密封口42从布袋除尘器的旁通通道排出。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