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097发布日期:2019-07-03 04:05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化工行业或医药行业,对原材料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原材料粉碎、干燥等生产过程中不能引入异物、杂质等,否则会对产品产生极大的损害。在现有技术中,破碎设备通过辊轮挤压将原料粉碎,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现有设备制造工艺粗糙,导致原料容易被污染并且破碎后的颗粒粒径均匀度差,同时伴有经常性的架桥堵料、卡料停机、漏粉污染原料等明显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能够对三元材料及医药化工行业原料等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原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产物粒径统一、粉碎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包括若干组上下排列的对辊机组,所述对辊机组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对辊机组和至少一组第二对辊机组,所述第一对辊机组位于所述第二对辊机组上方;

所述第一对辊机组中安装有一对平行的第一辊轮,所述第一辊轮的表面上开设有轴向的凹槽;所述第二对辊机组中安装有一对平行的表面光滑的第二辊轮;

在所述对辊机组的下方安装有粒径筛分装置,所述粒径筛分装置的上部安装有自动回料装置,所述自动回料装置通向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一对辊机组的进料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辊机组中安装有驱动所述第一辊轮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对辊机组中安装有驱动所述第二辊轮的第二驱动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位于最顶部的第一对辊机组的进料口下为导流缓冲装置,在每个所述对辊机组的底部都安装有将物料导向下一对辊机组的下料斗。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缓冲装置和所述下料斗的内表面皆附有特氟龙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轮与所述第二辊轮皆为陶瓷辊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轮的凹槽宽15~25mm,每个所述第一辊轮上均分开设有3~8道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轮与所述第二辊轮的表面涂覆有氧化铝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每对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一侧,皆安装有用于维持辊轮之间设定的间隙距离的间隙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每对所述第一辊轮和所述第二辊轮的另一侧,皆安装有用于调节辊轮之间间隙距离的间隙调节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粒径筛分装置为振动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采用若干组上下排列的对辊机组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原料进行破碎处理,在第一辊轮上开设有若干道轴向的凹槽,可带动粒径较大的原料顺利进入辊轮间进行粉碎,而后再进入表面光滑的第二辊轮之间进一步粉碎成较小粒径的产物,最后通过粒径筛分装置,筛分收集粒径合格的产物,另外的产物再次进入第一对辊机组进行破碎,由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原料粉碎的效率,维护成本低,产物洁净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第一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对辊机组,11、第一辊轮,12、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下料斗,2、第二对辊机组,21、第二辊轮,22、第二驱动电机,23、第二下料斗,3、间隙控制装置,4、间隙调节装置,5、导流缓冲装置,6、粒径筛分装置,61、出料管,62、回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粒径可控型对辊破碎机,具有可移动的机架,依托该机架,上部为多组上下排列的对辊机组,所述对辊机组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对辊机组1和至少一组第二对辊机组2,所述第一对辊机组1位于所述第二对辊机组2上方,由图1及图2可见,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组第一对辊机组1及两组第二对辊机组2,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需粉碎的原料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一组或多组的第一对辊机组1及一组或多组的第二对辊机组2。

每组对辊机组中皆包括一对辊轮、驱动该对辊轮的驱动电机以及位于辊轮下方的下料斗。在所述第一对辊机组1中安装有一对平行的第一辊轮11,所述第一辊轮11的表面上开设有轴向的凹槽;第一辊轮11的凹槽宽15~25mm,每个所述第一辊轮11上均分开设有3~8道凹槽,由图4所示的第一辊轮11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宽度约20mm,深度为5mm,第一辊轮11上均分开设有4道凹槽。所述第二对辊机组2中安装的第二辊轮21的表面为光滑,同样的,第二辊轮21也为平行设置。第一辊轮11上设置有凹槽,可顺利的将较大粒径的物料带入第一辊轮11之间进行粉碎,避免了较大粒径的物料在第一辊轮11之间打滑,堵塞后续物料,影响后续物料的粉碎,而第二辊轮21为表面光滑,物料经第一辊轮11初步粉碎后进入第二辊轮21,可进行进一步的粉碎。另外,第一辊轮11与第二辊轮21皆为超高纯度的陶瓷辊轮,表面涂覆有氧化铝涂层,采用此种材质的辊轮对原料进行粉碎,不会对物料产生污染。所述第一对辊机组1中安装有驱动所述第一辊轮11的第一驱动电机12,所述第二对辊机组2中安装有驱动所述第二辊轮21的第二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都与对应的对辊机组安装在机架的同一层上。

在每对第一辊轮11和第二辊轮21的一侧,皆安装有用于维持辊轮之间设定的间隙距离的间隙控制装置3,并且在每对第一辊轮11和第二辊轮21的另一侧,皆安装有用于调节辊轮之间间隙距离的间隙调节装置4。该间隙控制装置3,能够保持辊轮之间间隙宽度,长期稳定的维持在设定数值,并且能够在极端恶劣的破碎情况下,能够瞬间恢复到原设定的间隙宽度;而间隙调节装置4,则可以对破碎的间隙宽度进行微调,以满足不同的破碎要求,得到符合要求的破碎粒径。

在对辊机组的下方安装有粒径筛分装置6,该粒径筛分装置6为振动筛,该振动筛包括与第二对辊机组2相接的弹性连接部、筛分腔体以及震动装置,筛分腔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由筛网间隔,筛网的规格根据所需粉碎的颗粒粒径大小来选择,筛分腔体的下部连接有出料管61,用于将粒径合格的物料通入下一工序,筛分腔体的上部连接有回料管62,与自动回料装置相接,所述自动回料装置通向位于本装置顶部的第一对辊机组1的进料口,用于将粒径偏大的物料重新投入粉碎程序。

位于最顶部的第一对辊机组1的进料口下为导流缓冲装置5,在每个所述对辊机组的底部都安装有将物料导向下一对辊机组的下料斗,并且导流缓冲装置5和下料斗的内表面皆附有特氟龙涂层,特氟龙涂层具有极强的不粘性、不湿性和耐化学性,以及极高的表面电阻,因此具有杰出的滑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需粉碎的原料从进料口通过导流缓冲装置5,导入第一对辊机组1的第一辊轮11进行初步的粉碎,而后通过第一对辊机组1的第一下料斗13导入到第二对辊机组2中第二辊轮21之间进行进一步的粉碎,多组第二对辊机组2粉碎工作完成后,通过第二对辊机组2的第二下料斗23导入到粒径筛分装置6进行振动筛分,符合粒径要求的物料被筛选下来,通过粒径筛分装置6的出料管61导入到下一工序,而不符合粒径要求的物料则停留在筛网上,通过回料管62导入到自动回料装置中,再次进入粉碎工序。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原料粉碎的效率,维护成本低,产物洁净度较高,输出的物料粒径均匀,粉碎过程完全能够达到可控的效果,粉碎过程不漏粉、不卡料,并且不会污染原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