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117发布日期:2019-07-17 06:2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机涂层涂覆设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涂布机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此机是将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实际生产当中,对涂料厚度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对涂布厚度作出及时的调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涂布时采用刮刀固定不动,通过微调机构调节刮刀刀口和涂布辊之间的间隙,通过间隙大小来调节石材涂层的厚度,刮刀辊是较长的圆棒类零件,因此存在扰度问题,当发生扰度问题时支承辊转动就会产生撞击力,导致涂层不均匀,最终影响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刮刀辊因扰度容易产生剪切力对涂层的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板部件,以及架设在两块墙板部件之间的刮刀辊,刮刀锁定机构包括固定面板、固定套、锁定丝杆、锁定螺母以及压紧块,所述两块墙板部件之间还设置有支架,固定面板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固定套固定设置在固定面板上,锁定丝杆贯穿固定套和锁定螺母,锁定丝杆和固定套之间设置有轴承,压紧块通过锁定螺母固定设置在锁定丝杆的底部,压紧块的底面抵靠在刮刀辊上。

为了保证压紧块压紧,压紧块和刮刀辊的接触面为平面,所述刮刀辊上设置有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相互平行且呈180°中心对称,第一切面的一侧具有第一止口,第二切面的一侧具有第二止口,压紧块的底部抵靠在第二切面上,第一止口形成刮刀辊的刃口,刃口用于控制基材上涂层的厚度,锁定丝杆的轴线和第一切面相垂直。进一步,为了便于压紧刮刀辊,刮刀辊上设置有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第一切面和第二切面相互平行且呈180°中心对称,第一切面的一侧具有第一止口,第二切面的一侧具有第二止口,压紧块的底部抵靠在第二切面上,第一止口形成刮刀辊的刃口,刃口用于控制基材上涂层的厚度,锁定丝杆的轴线和第一切面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通过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将刮刀辊压住,避免刮刀辊由于扰度问题产生剪切力,保证涂布头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所在的整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的刮刀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板部件,2、支承辊,801、刮刀辊,8011、第一切面,8012、第二切面,8013、第一止口,8014、第二止口,901、固定面板,902、固定套,903、锁定丝杆,904、锁定螺母,905、压紧块,100、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涂布头用于将基材100上涂覆涂层,基材100通过传输设备上胶后进入支承辊2和刮刀辊801之间,支承辊2带动基材100走动,刮刀辊801用于刮除基材100上多余的涂层,涂布头刮刀锁定机构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板部件1,以及架设在两块墙板部件1之间刮刀辊801、刮刀锁定装置包括固定面板901、固定套902、锁定丝杆903、锁定螺母904以及压紧块905,两块墙板部件1之间还设置有支架,固定面板901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固定套902固定设置在固定面板901上,锁定丝杆903贯穿固定套902和锁定螺母904,锁定丝杆903和固定套902之间设置有轴承,压紧块905通过锁定螺母904固定设置在锁定丝杆903的底部,压紧块905的底面抵靠在刮刀辊801上。刮刀锁定装置作用在刮刀辊801的中部。锁定丝杆903和固定套902之间设置有轴承,通过旋转锁定丝杆903顶部的扳手,能够使得锁定丝杆903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压紧块905向下运动,压紧块905压紧刮刀辊801。

如图3所示,所述刮刀辊801上设置有第一切面8011和第二切面8012,第一切面8011和第二切面8012相互平行且呈180°中心对称,第一切面8011的一侧具有第一止口8013,第二切面8012的一侧具有第二止口8014,压紧块905的底部抵靠在第二切面8012上,第二止口8014正好卡在压紧块905上方,实现限位,第一止口8013形成刮刀辊的刃口,刃口用于控制基材100上涂层的厚度,锁定丝杆903的轴线和第一切面8011相垂直。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