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纺氟美斯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7694发布日期:2019-06-05 23:4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混纺氟美斯滤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纺氟美斯滤袋。



背景技术:

氟美斯(FMS-Compound Filter Materiul)除尘滤袋是一种玻纤复合过滤材料,它采用玻纤与化纤复合的办法,融合玻纤与化纤滤料的加工工艺、后处理工艺、化学处理技术,精制而成的三维结构新型耐高温玻纤复合针刺毡。氟美斯除尘滤袋与玻纤滤袋相比,其耐磨性与抗折性以及剥离强度都有明显的提髙,能够承受高过滤负荷。与化纤滤料相比,克服了化纤滤料耐温低、耐腐蚀性差、易伸长变形的弱点,尺寸稳定性好。它打破了传统的玻纤滤材和化纤滤材的界限,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纤维复合而成的过滤材料,发挥各种纤维的性能特点,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氟美斯(FMS)继承发展了玻纤针刺毡的化学处理技术与化纤针刺毡热定型、烧毛、乳光和熨烫等后加工技术,实现了易清灰、拒水防油、耐腐蚀和抗结露等多功能的效果;且氟美斯滤袋尺寸稳定性、强度更好,并且价格低于其它耐高温化学纤维。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4582758 U中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高炉煤气TRT发电技术除尘滤袋,虽然,该除尘滤袋耐高温、耐腐蚀性好,优于普通针刺毡,热收缩率小,具有杰出的尺寸稳定性,使用寿命长,降低工序能耗,但是,该除尘滤袋不方便进行拆卸与安装,不便于更换。

目前,现有的除尘滤袋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纺氟美斯滤袋,解决了现有的除尘滤袋不便于更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混纺氟美斯滤袋,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外支撑架,所述外支撑架内设置有袋体;

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滚轮槽,所述外支撑架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外支撑架的内表面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外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

所述袋体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袋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

所述凸块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条,所述插条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

所述固定装置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按压杆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表面一端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固定装置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表面另一端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条。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的中部开设有通烟孔;

所述固定件与出烟口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固定件的正面一端和背面一端。

可选的,所述滚轮槽的横截面呈凸型;

所述滚轮与滚轮槽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底端开设有插槽;

所述插条与插槽插接。

可选的,所述按压杆的顶端与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杆的底端与转动杆贴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扭转弹簧的顶端与转动杆贴合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底端与固定装置的内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卡条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卡条与卡槽卡接。

可选的,所述连杆的顶端通过销轴与转动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底端通过销轴与卡条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滑动条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滑动条并与滑动条滑动连接;

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均与固定装置的内壁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纺氟美斯滤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混纺氟美斯滤袋,通过按钮、按压杆、挡块、转动杆、扭转弹簧、连杆以及卡条的配合使用,方便打开与关闭外支撑架,便于对袋体进行拆卸与安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更换便捷。

(2)、该混纺氟美斯滤袋,通过设置有滚轮,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外支撑架的移动;通过设置有卡环,结构简单,便于固定袋体;通过设置有限位杆,能够对卡条移动的方向进行限定,增强了卡条移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支撑架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固定件1,固定装置2,支撑杆3,外支撑架4,袋体5,滚轮槽6,滚轮7,卡环8,凸块9,固定环10,内支撑架11,插条12,卡槽13,按钮14,按压杆15,挡块16,转动杆17,扭转弹簧18,连杆19,卡条20,滑动条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混纺氟美斯滤袋,包括固定件1,固定件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件1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上设置有外支撑架4,外支撑架4内设置有袋体5;

支撑杆3的一侧开设有滚轮槽6,外支撑架4的底端四角处均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有滚轮7,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外支撑架4的移动,外支撑架4的内表面靠近固定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8,结构简单,便于固定袋体5,外支撑架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块9;

袋体5靠近固定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0,袋体5的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架11,内支撑架11的一端与固定件1固定连接;

凸块9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条12,插条12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3;

固定装置2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按钮14,按钮14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按压杆15,按压杆15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6,按压杆15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下表面一端设置有扭转弹簧18,转动杆17的中部通过固定轴与固定装置2的内壁活动连接,转动杆17的下表面另一端设置有连杆19,连杆19的底端设置有卡条20,卡条20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条21,方便打开与关闭外支撑架4,便于对袋体1进行拆卸与安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更换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固定件1的中部开设有通烟孔;

固定件1与出烟口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支撑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3分别位于固定件1的正面一端和背面一端,设计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滚轮槽6的横截面呈凸型;

滚轮7与滚轮槽6滑动连接,方便移动外支撑架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固定装置2的一侧底端开设有插槽;

插条12与插槽插接,结构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按压杆15的顶端与按钮14固定连接,按压杆15的底端与转动杆17贴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扭转弹簧18的顶端与转动杆17贴合连接,扭转弹簧18的底端与固定装置2的内壁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卡条20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卡条20与卡槽13卡接,方便固定外支撑架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连杆19的顶端通过销轴与转动杆17活动连接,连杆19的底端通过销轴与卡条20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滑动条21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滑动条21并与滑动条21滑动连接;

限位杆的两端均与固定装置2的内壁固定连接,能够对卡条20移动的方向进行限定,增强了卡条20移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该混纺氟美斯滤袋,固定件1与出烟口固定连接,袋体5固定在外支撑架4与内支撑架11之间,对排放的烟气进行过滤除尘,当袋体5使用一段时间后,袋体5内会积累大量的灰尘,需要将袋体5卸下进行更换,更换时,按压按钮14,按钮14通过按压杆15带动转动杆17进行旋转,与此同时,转动杆17挤压扭转弹簧18,转动杆17通过连杆19带动卡条20做远离卡槽13的移动,滑动条21在限位杆上滑动,当卡条20脱离卡槽13时,便可将外支撑架4推开,外支撑架4取消对袋体5的固定,此时,便可将袋体5从内支撑架11上卸下进行更换,然后推上外支撑架4将袋体5固定,该混纺氟美斯滤袋,方便打开与关闭外支撑架4,便于对袋体5进行拆卸与安装,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更换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