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431发布日期:2019-07-03 04:0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地下矿山、隧道工程等工程建设中,通常需要利用自喷漆进行喷漆作业,自喷漆顶部具有喷头,使用时,喷头施加向下的压力,即可使漆从喷头喷出,但在各种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高空喷漆的情况,需要喷漆工作人员登高作业,地面还需其他人员负责保证工作人员登高装置的稳定,不仅喷漆工作人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还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且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近距离喷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存在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喷漆装置,实现远距离自动喷漆,消除安全隐患,在喷漆过程中,盖板不会被向上顶开,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喷漆装置,包括自喷漆,还包括具有开口以放置自喷漆的放置架、可封闭开口地设置在放置架上的盖板、设置在盖板两侧与放置架之间的两防脱机构、设置在放置架底部的操作杆、可推动自喷漆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操作杆内的活动杆、设置在操作杆下部与活动杆之间以使活动杆上下移动的操作机构,放置架上设置有通孔,活动杆推动自喷漆向上移动时,盖板向自喷漆的喷头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漆喷出并穿出通孔,防脱机构用于防止盖板被自喷漆向上顶开。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包括底板和间隔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第二竖板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盖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竖板上端,所述防脱机构包括下部设置在第一折弯部内侧且可形变的基片、设置在基片上端的卡片、一端设置在基片上部的横片、设置在横片另一端且位于第一折弯部外侧的竖直挡片、设置在所述盖板上与卡片匹配的卡钩和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折弯部外侧的卡条,卡条端部设置有向外的第三折弯部,卡条端部可置于竖直挡片与第一折弯部之间,第三折弯部用于卡住竖直挡片以防止卡条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卡片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卡钩具有与第一凸起部匹配以供其插入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下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以插入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两侧设置有向下的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二凹槽上端设置在第四折弯部上,所述通孔设置在一第四折弯部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条中部具有一向外的第一弧形段。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第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分别套设在活动杆上部和下部的两复位弹簧、设置在操作杆下部的第一横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横板上的操作手柄和随操作手柄向下转动而推动活动杆向上移动的推杆。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包括上端设置在操作手柄上端的第二弧形段和设置在第二弧形段下端且向上延伸的竖直段,竖直段上端与活动杆下端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开设有供活动杆穿过的第一让位孔,所述活动杆上端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让位孔直径的平板。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包括截面为倒梯形的第一空心段和上端设置在第一空心段下端且竖直延伸的第二空心段,第二空心段上端设置有第二横板,第一、第二横板上均设置有供活动杆穿过的第二让位孔,两复位弹簧分别设置在活动杆和第二横板之间、活动杆和第一横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自喷漆从开口放入放置架中,盖板封闭开口后,通过操作机构使活动杆向上移动,进而推动自喷漆向上移动,自喷漆的喷头向上顶住盖板,盖板则向自喷漆的喷头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漆从喷头喷出并穿出通孔,防脱机构能够防止在喷漆过程中盖板被自喷漆向上顶开,操作机构设置在操作杆下部与活动杆之间,工作人员握住操作杆下部即可进行喷漆操作,实现远距离自动喷漆,无需登高作业,消除工作人员安全隐患,减少人力投入,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关闭盖板时,盖板相对第一竖板转动,使盖板的卡钩从基片上端和第一折弯部之间卡入卡片内,再将卡条相对第一竖板转动,使卡条端部插入竖直挡片与第一折弯部之间,卡条端部的第三折弯部卡住竖直挡片前侧,即可使盖板封闭开口,且由于卡条卡在竖直挡片与第一折弯部之间,盖板在受到自喷漆向上的压力时基片上部也不会向内变形,因此盖板的卡钩不会脱离卡片,从而防止盖板被自喷漆顶开,打开盖板时,将卡条端部拔出,向竖直挡片施加向内的力使基片上部向内变形,增加卡片与第一折弯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卡钩从卡片内拔出即可,盖板的关闭和打开均很方便,且安全可靠。

3、封闭盖板时,卡钩的第二凸起部从卡片上端和第一折弯部之间插入卡片的第一凹槽内,并使卡片的第一凸起部插入卡钩的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起部、第二凹槽与第一凸起部相互卡接,保证基片上部不变形时,卡钩无法与卡片脱离,即保证盖板在喷漆过程中不会被自喷漆向上顶开,安全可靠。

4、喷漆时,工作人员握住操作手柄并使其向下转动,推杆即可推动活动杆向上移动,进而推动自喷漆向上移动并开始喷漆,喷漆完成时,工作人员松开操作手柄,活动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自喷漆也随之向下移动,即不再喷漆,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示出第一竖板覆盖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卡钩与卡片卡接后)。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卡钩与卡片分开)。

图7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1、自喷漆;11、喷头;21、通孔;22、底板;23、第一竖板;24、第二竖板;25、第一折弯部;26、第二折弯部;3、盖板;31、第四折弯部;4、防脱机构;41、基片;42、卡片;421、第一凹槽;422、第一凸起部;43、横片;44、竖直挡片;45、卡钩;451、第二凹槽;452、第二凸起部;46、卡条;47、第三折弯部;48、第一弧形段;5、操作杆;51、第一空心段;52、第二空心段;53、第二横板;6、活动杆;61、平板;71、上部复位弹簧;72、下部复位弹簧;73、第一横板;74、操作手柄;75、推杆;751、第二弧形段;752、竖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喷漆装置包括自喷漆1、具有开口以放置自喷漆1的放置架、可封闭开口地设置在放置架上的盖板3、设置在盖板3两侧与放置架之间的两防脱机构4、设置在放置架底部的操作杆5、可推动自喷漆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操作杆5内的活动杆6、设置在操作杆5下部与活动杆6之间以使活动杆6上下移动的操作机构,放置架上设置有通孔21,活动杆6推动自喷漆1向上移动时,盖板3向自喷漆1的喷头11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漆喷出并穿出通孔21,防脱机构4用于防止盖板3被自喷漆1向上顶开。

放置架包括底板22和间隔设置在底板22上的第一竖板23和第二竖板24,第一竖板23和第二竖板24均为矩形,第一竖板23、第二竖板24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第一折弯部25和第二折弯部26,盖板3一端铰接在第二竖板24上端,防脱机构4包括下部焊接在第一折弯部25内侧且可形变的基片41、设置在基片41上端的卡片42、一端设置在基片41上部的横片43、设置在横片43另一端且位于第一折弯部25外侧的竖直挡片44、设置在盖板3上与卡片42匹配的卡钩45和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折弯部26外侧的卡条46;基片41为由铁材料制成的薄片;盖板3两侧设置有向下的第四折弯部31,第四折弯部31中部具有向上的弧形缺口,该弧形缺口即为通孔21,盖板3上还设置有与通孔21连通的第三凹槽32;卡片42具有远离第一折弯部25弯曲的第一凹槽421,第一凹槽421上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422,第一凹槽421下端设置在基片41上端,卡钩45具有与第一凸起部422匹配以供其插入的第二凹槽451,第二凹槽451下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452以插入第一凹槽421,第二凹槽451上端设置在第四折弯部31上;竖直挡片44与第一折弯部25间隔设置,卡条46中部具有一向外的第一弧形段48,卡条46端部设置有向外的第三折弯部47,卡条46端部可置于竖直挡片44与第一折弯部25之间,第三折弯部47用于卡住竖直挡片44前侧以防止卡条46脱落。

操作机构包括分别套设在活动杆6上部和下部的上部复位弹簧71和下部复位弹簧72、设置在操作杆5下部的第一横板7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横板73上的操作手柄74和随操作手柄74向下转动而推动活动杆6向上移动的推杆75,第一横板73横穿操作杆5设置且部分位于操作杆5外侧,推杆75包括上端设置在操作手柄74上端的第二弧形段751和设置在第二弧形段751下端且向上延伸的竖直段752,竖直段752上端与活动杆6下端接触,操作手柄74位于操作杆5外,推杆75位于操作杆5内,操作手柄74和推杆75一体成型,转动杆依次穿过操作手柄74与推杆75的连接处和位于操作杆5外侧的第一横板73,使操作手柄74能够绕转动杆上下转动。

操作杆5包括截面为倒梯形的第一空心段51和上端设置在第一空心段51下端且竖直延伸的第二空心段52,活动杆6位于第一空心段51和第二空心段52内,第二空心段52上端设置有第二横板53,底板22上开设有供活动杆6穿过的第一让位孔,第一横板73和第二横板53上均开设有供活动杆6穿过的第二让位孔,活动杆6上端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让位孔直径的平板61,以防止活动杆6向下移动时脱离底板22,并增大活动杆6与自喷漆1底部的接触面积,上部复位弹簧71上端设置在活动杆6上、下端设置在第二横板53上,下部复位弹簧72上部设置在活动杆6上、下端设置在第一横板73上,活动杆6在推杆75推动下向上移动时,上部复位弹簧71和下部复位弹簧72均处于伸张状态,当推杆75施加在活动杆6上的推力消失时,上部复位弹簧71和下部复位弹簧72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从而带动活动杆6向下移动至正常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