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600发布日期:2019-10-09 05:3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解析塔布料装置,属于烧烟气净化活性炭解析领域。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烧结、焦化工艺烟气活性炭(活性焦)脱硫技术,该技术的活性炭(活性焦)在解析塔内活性炭需要先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430℃左右)进行解析,将活性炭吸附酸性物质SO2等释放出来,恢复活性炭吸附酸性物质能力,同时释放出来的富硫气体可直接用于制酸。

在解析活性炭的过程中,饱和活性炭从解析塔顶部进料口进入解析塔中,由于活性炭为散装颗粒材料,堆积在仪器室,颗粒与颗粒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率约为25%~45%。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或碰撞会产生细小颗粒。在对储罐内直接加注活性炭时,细小颗粒会顺着颗粒活性炭之间空隙直接向下运动,而大颗粒则滑到两侧,这样导致细小颗粒在中部富集。解吸塔内为高湿环境,大量细小颗粒聚集在一块,容易造成细小颗粒结块,阻碍活性炭流动,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活性炭均匀分布于解析塔加热段上,防止细小颗粒在加热段中部富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解析塔包括:设置于解析塔塔顶的进料口,设置于解析塔上段的加热段,设置于解析塔下段的冷却段,设置于解析塔塔底的出料口;所述布料装置设置于解析塔内,布料装置设置于进料口与加热段之间,布料装置的截面为“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布料装置将从进料口进入的活性炭分流,引导活性炭在加热段上端水平面的中部以外的区域布料。提高了活性炭在解析塔内部的流动性,降低解析塔日常维护成本,延长解析塔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

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解析塔包括:设置于解析塔塔顶的进料口,设置于解析塔上段的加热段,设置于解析塔下段的冷却段,设置于解析塔塔底的出料口。布料装置设置于解析塔内。布料装置设置于进料口与加热段之间。布料装置的截面为“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布料装置设置于进料口的正下方,布料装置将从进料口进入的活性炭分流,引导活性炭在加热段上端水平面的中部以外的区域布料。从而使活性炭均匀播散在加热段上。同时能够避免细小颗粒富集在加热段中部结块,提高活性炭在解析塔中的流动性。

作为优选,该布料装置还包括挡流板;挡流板设置于布料装置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挡流板平行设置于布料装置表面上。挡流板通过阻挡活性炭在布料装置表面移动,使得在活性炭在布料装置表面形成保护层,保护层能够隔绝下落的活性炭与布料装置接触,减少布料装置的磨损。该保护层表面与水平面所成角为解析塔内物料的堆积,记为α。

作为优选,该布料装置包括多块挡流板,多块挡流板沿斜面平行设置于布料装置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多块挡流板对称设置于布料装置的两个斜面上,多块挡流板沿斜面向下设置。多块挡流板组合,形成多个保护层。多个保护层组合可增大保护面积。

作为优选,“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其中:θ>α;α为解析塔内物料的堆积安息角。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息角是斜面使置于其上的物体处于沿斜面下滑的临界状态时,与水平表面所成的最小角度,不同物质安息角角度不同。所以为了使活性炭自然从布料装置顶部向底部流动,不在布料装置上富集,要求:θ>α。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挡流板的排布,布料装置分为盲区和过滤区。盲区的范围是斜面上,离布料装置顶部最近的挡流板与布料装置顶部形成的区域;过滤区的范围是相邻两个挡流板之间形成的区域。所以挡流板分为盲区挡流板和过滤区挡流板;挡流板的高度影响到挡流的效果暨保护层面积的大小。

作为优选,“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的底面宽度为L2;其中L2的范围为0.1L~0.9L,优选L2的范围为0.2L~0.8L,更优选L2的范围为0.4L~0.6L;L为解析塔在与布料装置底面宽度相同方向上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解析塔外轮廓的俯视图为方形。在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中,解析塔的宽度L为解析塔相对两个塔壁之间的距离。解析塔的长度L0为另外两个相对塔壁的距离。布料装置的长度与解吸塔的长度L0一致。

作为优选,挡流板的高度H为:H>L1×tg(θ-α),

其中,α为解析塔内物料的堆积安息角,θ为布料装置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L1为最靠近布料装置顶部的挡流板与布料装置顶部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活性炭的冲刷对盲区的磨损,要求:H>L1×tg(θ-α),当H的值在这个范围时,保护层将覆盖布料装置的盲区。

作为优选,相邻挡流板之间的距离L3为:L3<H×tgθ+H×tg(90°+α-θ),

其中,α为布料装置物料的堆积安息角,θ为布料装置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H为挡流板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活性炭的冲刷对过滤区的磨损,要求:

L3<H×tgθ+H×tg(90°+α-θ),两个挡流板之间最近面的距离必须在以上范围内,保护层才能完全覆盖会被活性炭冲刷的区域。

作为优选,布料装置上的挡流板的数量为2~80个;优选4~40个;更为优选的10~30个。

作为优选,布料装置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贯穿“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作为优选,过滤孔设置在相邻的挡流板之间。

作为优选,过滤孔的直径为0.5mm~20mm,优选的是,直径为1mm~10mm,优选直径为2mm~6mm。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布料装置上的挡流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孔,即在布料装置过滤区设置有过滤孔,过滤孔按照统一的大小和距离,布满整个过滤区。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和“下”的指代是以活性炭流动的方向为参考,相对上游为“上”,相对下游为“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挡流板的高度指的是挡流板上与斜面之间垂直距离最远的距离;过滤区挡流板沿斜面向下设置,即是沿活性炭流动方向向下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现有技术中,活性炭从进料口直接进入加热段上部,导致大部分活性炭都堆积在加热段上的中间部位,导致活性炭分布不均匀;本实用新型中,在进料口处设置布料装置,用于引导活性炭在加热段的落点偏移,能够使活性炭均匀布满整个加热段上部;

2、在本实用新型中,布料装置上设置有挡流板,可阻挡少部分活性炭沿锥面向下滚动,在布料装置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活性炭对布料装置的磨损;

3、在本实用新型中,布料装置挡流板之间为过滤区,过滤区设置有过滤孔,保护层的活性炭颗粒中,细小颗粒活性炭可逐步穿过过滤孔,均匀在容器内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解析塔中布料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解析塔布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解析塔布料装置尺寸标注图。

附图标记:

A:解析塔;A01:进料口;A02:加热段;A03:冷却段;A04:出料口;1:布料装置;2:挡流板;3:过滤孔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

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解析塔A包括:设置于解析塔塔顶的进料口A01,设置于解析塔上段的加热段A02,设置于解析塔下段的冷却段A03,设置于解析塔塔底的出料口A04;布料装置1设置于解析塔A内,布料装置1设置于进料口A01与加热段A02之间,布料装置1的截面为“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

作为优选,该布料装置1还包括:挡流板2;挡流板2设置于布料装置1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该布料装置1包括多块挡流板2,多块挡流板2沿斜面平行设置于布料装置1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1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其中:θ>α;α为解析塔A内物料的堆积安息角。

作为优选,“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1的底面宽度为L2;其中L2的范围为0.1L~0.9L,优选L2的范围为0.2L~0.8L,更优选L2的范围为0.4L~0.6L;L为解析塔A在与布料装置1底面宽度相同方向上的宽度。

作为优选,挡流板2的高度H为:H>L1×tg(θ-α),

其中,α为解析塔A内物料的堆积安息角,θ为布料装置1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L1为最靠近布料装置1顶部的挡流板2与布料装置1顶部的距离。

作为优选,相邻挡流板2之间的距离L3为:L3<H×tgθ+H×tg(90°+α-θ),

其中,α为布料装置1物料的堆积安息角,θ为布料装置1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H为挡流板2的高度。

作为优选,布料装置1上的挡流板2的数量为2~80个;优选4~40个;更为优选的10~30个。

作为优选,布料装置1上设有过滤孔3,过滤孔3贯穿“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1;作为优选,过滤孔3设置在相邻的挡流板2之间。

作为优选,过滤孔3的直径为0.5mm~20mm,优选的是,直径为1mm~10mm,优选直径为2mm~6mm。

实施例1

一种解析塔布料装置,解析塔A包括:设置于解析塔塔顶的进料口A01,设置于解析塔上段的加热段A02,设置于解析塔下段的冷却段A03,设置于解析塔塔底的出料口A04;布料装置1设置于解析塔A内,布料装置1设置于进料口A01与加热段A02之间,布料装置1的截面为“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该布料装置1还包括挡流板2;挡流板2设置于布料装置1的外表面。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该布料装置1包括多块挡流板2,多块挡流板2沿斜面平行设置于布料装置1的外表面。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该布料装置1包括多块挡流板2,多块挡流板2沿斜面平行设置于布料装置1的外表面。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1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45°,α=40°;α为解析塔A内物料的堆积安息角。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1的底面宽度为L2;其中L2的为0.5L;L为解析塔A在与布料装置1底面宽度相同方向上的宽度;L=6m,L2=3m。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挡流板2的高度H为:H>L1×tg(θ-α),L1=0.2m;H>0.01749m,取H=0.0175m。

其中,α为解析塔A内物料的堆积安息角,θ为布料装置1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L1为最靠近布料装置1顶部的挡流板2与布料装置1顶部的距离。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相邻挡流板2之间的距离L3为:L3<H×tgθ+H×tg(90°+α-θ),L3<0.2175m,取L3=0.217m。

其中,α为布料装置1物料的堆积安息角,θ为布料装置1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H为挡流板2的高度。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8,只是布料装置两个斜面一共设置18个挡流板2,每边9个。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布料装置1上设有过滤孔3,过滤孔3贯穿“人”型结构或“Λ”型结构的布料装置1;过滤孔3设置在相邻的挡流板2之间。过滤孔3的直径为4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