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自走式定量下料的粉末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2189发布日期:2019-11-05 23:15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自走式定量下料的粉末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搅拌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粉丝生产用的直线自走式定量下料的粉末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包装多以袋装为主,如面粉、大米粉、玉米粉等,大多数都是25Kg一袋。到了再加工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原料一种或多种与生产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再进行下一步的生产,比如生产成粉丝。

在粉丝生产中,有些生产还是依靠人工搅拌,也有一些自动搅拌的设备,如面粉搅拌机之类,一般以加水混合和单次下料为主,没有具备多次定量下料和有自行行走能力的设备。

目前,我们检索到一些粉末搅拌机的公开文献,例如:

1.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20003900.1,公开日2008年11月26 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卧式多螺带干粉专用混合机,主要由支架、机体、电动机、减速机和主轴组成,机体呈圆形,其内部设有由主轴带动的多螺带绞龙。其不足之处在于:无自行行走能力,搅拌后的粉末需要人工搬运,费时费力;不具备多次定量下料的功能。

2.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520218.X,公开日2016年01月 06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固体粉末下料装置,包括储物罐和PLC 控制系统,所述储物罐下方设有下料机构,所述储物罐顶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顶板下方设有与之相切合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通过合页铰接在储物罐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连接在储物罐上的第一下料管,所述第一下料管上端设有一自动阀门;第一下料管下方设有第二下料管,所述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之间设有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通过锁紧机构与第一下料管和第二下料管相连接;所述称重机构内侧设有一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内置有一重量感应器;所述称重机构外侧设置有计量器,所述计量器连接到所述PLC 控制系统。其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虽然定量的精度高,但超过了常规生产所需要的精度,导致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备自行行走能力、实现多次定量下料功能、物料搅拌充分的粉丝生产用的粉末搅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线自走式定量下料的粉末搅拌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之间设有储料槽,所述储料槽内设有挡料板,两块挡料板形成一个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底板上设有下料孔,所述储料槽正上方上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通过行走轮与导轨连接,所述搅拌机主要由电气控制柜、搅拌箱、搅拌电机、机架、行走电机组成,所述电气控制柜、搅拌箱、搅拌电机、行走电机都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搅拌箱的上端设有下料口,内部设有搅拌机构,底部的一侧设有下料管,所述搅拌机构由搅拌电机驱动,所述行走电机与行走轮连接,所述下料管上设有下料控制装置。

所述搅拌箱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安装有下料管的一侧高于另一侧,所述α>1度,所述搅拌机构上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驱动物料的方向为设有下料管的一侧。

所述下料控制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挡料板连接,由气泵驱动,所述气缸和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PLC 连接。

所述机架上设有操作台。

所述搅拌箱的上端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在下料口的后面。

所述储料箱的数量为N个,所述N≧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工作时,启动搅拌电机,驱动搅拌箱内的搅拌机构旋转,放入物料(原料、添加剂等)进行搅拌,因为搅拌箱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同时搅拌桨的驱动物料的方向为设有下料管的一侧,所以物料会在搅拌桨的推动下向搅拌箱设有下料管的一侧运动,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搅拌桨的两边回到另一侧,如此循环一段时间后完成充分搅拌,最后下料时,先启动行走电机,使搅拌机移动到储料箱上,让下料管对准储料箱,再在PLC上设置下料时间,结合下料管的孔径,便可计算出每秒的下料量,实现根据储料箱的容积或任何人为设定的下料量定量下料的功能,当一个储料箱装满后,启动行走电机,使搅拌机运动到另一个储料箱,重复前面的下料动作,即可完成多次定量下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采用搅拌箱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和搅拌桨的驱动物料的方向为下料管的一侧的技术方案,使物料在搅拌桨的推动下向搅拌箱设有下料管的一侧运动,又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搅拌桨的两边回到另一侧,使物料在搅拌箱内来回运动,实现物料的充分搅拌。

2.采用搅拌机能自动行走和储料槽中的多个储料箱固定的方案,搅拌好的物料可以暂时储存在储料箱中,根据后续工序的需求再次下料,便于后续和生产线整合连接,避免了搅拌好的物料又需要人工搬运的问题,既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也减少了生产工序。

3.搅拌箱的下料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在PLC上控制下料时间,结合下料管的孔径,便可计算出每秒的下料量,实现根据储料箱的容积或任何人为设定的下料量定量下料的功能。

4.自动化水平高,不仅提高了搅拌效率,还减少了操作工人,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下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电气控制柜1、搅拌机2、搅拌箱3、挡板4、搅拌机构5、搅拌桨6、搅拌电机7、导轨8、机架9、下料管10、下料控制装置11、储料槽12、挡料板A13、下料口14、行走电机15、行走轮16、操作台17、气缸18、挡料板B19、气泵20、电磁阀21、PLC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8,导轨8之间设有储料槽12,储料槽12内设有挡料板A13,两块挡料板A13形成一个储料箱,储料箱的数量为1个,储料箱的底板上设有下料孔 14,储料槽12正上方上设有搅拌机2,搅拌机2通过行走轮16与导轨8连接,搅拌机2主要由安装在机架9上的电气控制柜1、搅拌箱 3、搅拌电机7、行走电机15组成,搅拌箱3的上端设有下料口,内部设有搅拌机构5,底部的一侧设有下料管10,搅拌机构5由搅拌电机7驱动,行走电机15与行走轮16连接,下料管10上设有下料控制装置11。

本实施例中,工作时,先启动行走电机15,使搅拌机2移动到储料箱上,让下料管10对准储料箱,再启动搅拌电机7,驱动搅拌箱3内的搅拌机构5旋转,放入物料(原料、添加剂、水等)进行搅拌,完成物料的充分搅拌,最后打开下料管10上的下料控制装置11 完成定量下料,搅拌好的物料可以暂时储存在储料箱中,根据后续工序的需求再次下料,便于后续和生产线整合连接,避免了搅拌好的物料又需要人工搬运的问题,既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也减少了生产工序。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箱3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α为8度,安装有下料管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搅拌机构5 上设有搅拌桨6,搅拌桨6的驱动物料的方向为设有下料管10的一侧,储料槽12中的储料箱的数量为2个。

本实施例中,因为搅拌箱3的底部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8度,同时搅拌桨6的驱动物料的方向为设有下料管10的一侧,所以物料会在搅拌桨6的推动下向搅拌箱3设有下料管10的一侧运动,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搅拌桨6的两边回到另一侧,如此循环一段时间后完成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好,最后打开下料管10上的下料控制装置11完成定量下料,当一个储料箱装满后,启动行走电机15,使搅拌机2 运动到另一个储料箱,重复前面的下料动作,即可完成2次定量下料。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箱3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α为5度,安装有下料管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下料控制装置11包括气缸18,气缸18与挡料板B19连接,由气泵20驱动,气缸18和气泵20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电磁阀21,电磁阀21与PLC22 连接,储料槽12中的储料箱的数量为3个。

本实施例中,下料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可在PLC22上控制下料时间,结合下料管10的孔径,便可计算出每秒的下料量,PLC22通过电磁阀21控制气缸18的动作,即控制挡料板B19是否在下料管10 中挡住物料的下降,实现根据储料箱的容积或任何人为设定的下料量定量下料的功能,当一个储料箱装满后,启动行走电机15,使搅拌机2运动到另一个储料箱,重复前面的下料动作,即可完成3次定量下料。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箱3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α为10度,安装有下料管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机架9上设有操作台17。

本实施例中,操作工人可以站在操作台17上向搅拌箱3内加入物料,同时也方便工人观察物料的搅拌情况。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箱3的底部与水平方向设有角度α,α为15度,安装有下料管10的一侧高于另一侧;搅拌箱3的上端还设有挡板4,挡板4设在下料口的后面。

本实施例中,设在下料口后面的挡板4,可以挡住物料向外散落,既减少了物料损耗,也减少了物料对现场环境的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