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1774发布日期:2019-10-09 03:40阅读:1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烟气除尘器的烟气入口大部分采用顶部垂直布置或水平布置,通过喷淋、静电除尘或旋风分离的方法来降低烟气中灰尘的量,但喷淋或静电除尘的设备通常较大,而且耗能较高。而目前的旋风分离除尘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下侧的灰斗,进风管从壳体上侧接入壳体的腔室中,出风管从壳体上侧接入腔室并一直延伸至腔室底部,烟气从进风管进入腔室上部,形成一定的旋流之后从腔室下部的出风管管口进入出风管,烟气形成旋流时,烟气中较大颗粒因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向腔壁,最后从灰斗下端的落灰口排出,但现有烟气除尘装置中,旋流的效果不明显,导致了腔室内部严重的紊乱流,造成除尘效果不理想。

专利CN201610457931.3公开了一种工业锅炉烟气除尘器,包括:支架、箱体、灰斗、震动卸灰口、清洁室、陶瓷除尘管、陶瓷导向器、含尘气体进口和净化气体出口,所述的支架的上部设置有箱体,下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的灰斗的底部设置有震动卸灰口,所述的箱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所述的清洁室和陶瓷除尘管,所述的陶瓷除尘管的底部设置有陶瓷导向器,所述的箱体下部的一侧设置有含尘气体进口。该实用新型中披露了导向器,但没有限定具体的烟气导向,也未具体说明导向部件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包括圆柱壳体、灰斗、烟气进口管和烟气出口管,所述的灰斗接于圆柱壳体的下方,所述的烟气出口管位于圆柱壳体顶部,所述的烟气进口管设于圆柱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的烟气进口管沿着圆柱壳体径向截面的切向接入圆柱壳体的侧壁,所述的圆柱壳体内壁上螺旋环绕有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与圆柱壳体内壁垂直设置,所述的导风板上开设有漏孔,相邻的导风板形成了导风槽,烟气由烟气进口管切向进入,烟气在导风槽内螺旋上行,导风槽对烟气靠近圆柱壳体部分环流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该部分环流按照螺旋方向上行,而远离圆柱壳体内壁的环流受到的导向作用较少,因此螺旋上升的趋势较缓,这样使得远离圆柱壳体内壁的环流与靠近离圆柱壳体内壁的环流分层上升,分别称为内侧环流和外侧环流,这样内侧环流中的灰尘颗粒会在接触区发生碰撞,碰撞后的灰尘的动量减小,会通过漏孔下沉,在下沉过程中会与下层的灰尘颗粒继续碰撞,使得其他的灰尘颗粒动量减小,这样便使得灰尘颗粒通过漏孔逐层下降,最终进入灰斗,最终实现烟气在螺旋上行的过程中逐步的烟尘脱离,而除尘后的烟气由顶部的烟气出口管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相邻的两环导风板的间距为圆柱壳体内径的0.4~0.8倍,该范围内的间距可以提供给烟气足够的螺旋上升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风板的宽度为圆柱壳体内径的0.1~0.3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风板的宽度为圆柱壳体内径的0.15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漏孔为圆形孔,漏孔内径为导风板的宽度的0.3~0.7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烟气进口管的轴向长度为圆柱壳体内径的0.5~2倍,烟气进口管与待处理的烟尘输出口连接,因此烟气进口管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来对烟气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使烟气在进入烟气进口管时沿着截面切向方向。此外,可在烟气进口管之前加入风机,以此提升烟气的动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烟气进口管的轴向长度为圆柱壳体内径的1.1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烟气进口管可为直径均一的直管或者直径逐渐增大的变径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烟气进口管在圆柱壳体上的接入位置高度为圆柱壳体高度的1/10~1/2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烟气进口管在圆柱壳体上的接入位置高度为圆柱壳体高度的1/5处,靠近圆柱壳体底端的接入位置有利于旋转分离及沉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灰斗为倒圆台形壳体,灰斗的大径面与圆柱壳体的下端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旋风分离设备的基础上加入了导风板结构,使得上旋的烟气收到导向作用而分为内外两侧,这样产生了两侧烟气颗粒间的碰撞,并通过漏孔下降,形成了逐层的沉降分离,增强了旋流的效果,克服了内部的紊乱流,提高了分离的效率,节省了分离设备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柱壳体,2、灰斗,3、烟气进口管,4、导风板,5、烟气出口管,41、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旋转喷吹烟气除尘器包括圆柱壳体1、灰斗2、烟气进口管3和烟气出口管5,参见图1,所述的灰斗2接于圆柱壳体1的下方,所述的烟气出口管5位于圆柱壳体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设于圆柱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沿着圆柱壳体1径向截面的切向接入圆柱壳体1的侧壁,所述的圆柱壳体1内壁上螺旋环绕有导风板4,参见图2,所述的导风板4与圆柱壳体1内壁垂直设置,所述的导风板4上开设有漏孔41。所述的相邻的两环导风板4的间距为圆柱壳体1内径的0.4~0.8倍。所述的导风板4的宽度为圆柱壳体1内径的0.1~0.3倍。所述的漏孔41为圆形孔,漏孔41内径为导风板4的宽度的0.3~0.7倍。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的轴向长度为圆柱壳体1内径的0.5~2倍。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的轴向长度为圆柱壳体1内径的1.1倍。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为直径均一的直管或者直径逐渐增大的变径管。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在圆柱壳体1上的接入位置高度为圆柱壳体1高度的1/10~1/2处。所述的烟气进口管3在圆柱壳体1上的接入位置高度为圆柱壳体1高度的1/5处。所述的灰斗2为倒圆台形壳体,灰斗2的大径面与圆柱壳体1的下端相通。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待除尘的烟气由管路通入风机,之后通过烟气进口管3以圆柱壳体1截面切线的方向通入,烟气在导风槽内螺旋上行,导风槽对烟气靠近圆柱壳体1部分环流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该部分环流按照螺旋方向上行,而远离圆柱壳体1内壁的环流受到的导向作用较少,因此螺旋上升的趋势较缓,这样使得远离圆柱壳体1内壁的环流与靠近离圆柱壳体1内壁的环流封层上升,分别称为内侧环流和外侧环流,这样内侧环流中的灰尘颗粒会在接触区发生碰撞,碰撞后的灰尘的动量减小,会通过漏孔41下沉,在下沉过程中会与下层的灰尘颗粒继续碰撞,使得其他的灰尘颗粒动量减小,这样便使得灰尘颗粒通过漏孔41逐层下降,最终进入灰斗2,最终实现烟气在螺旋上行的过程中逐步的烟尘脱离,而除尘后的烟气由顶部的烟气出口管5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