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2141发布日期:2019-08-09 21:5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尤指一种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在以覆晶接合技术(Chip on Film,COF)生产制造时,是一种将晶粒覆晶接合(Flip Chip Bonding)在软性电路板基材上的技术,将驱动IC及其电子零件直接放置于薄膜(Film)上,相较于传统的印刷电路板采用印刷蚀刻阻剂的工法在硬式的基板上做出电路的线路及图面,能够进一步达到更轻薄短小的目的。在覆晶接合技术的制程中,涂胶后会经过烘箱初步烘干,但是要能确保产品能彻底除湿,并使胶体硬化,则需要长久性的烘烤,在这个阶段,则使用专门烘烤软性电路板的烘箱,并设定烘烤时间及温度加以烘烤。

然而,现有技术的烘箱,在箱体内部设有多个轴承,以供所输送的软性电路板通过加热并予以烘烤,所使用的轴承均为一般的滚珠轴承,此种设计的轴承因为有较大的摩擦力,容易导致软性电路板因与轴承转动输送所产生摩擦,进而使得软性电路板表面刮伤,产生涂层脱落的情形。

因此,现有技术的烘箱,其整体在输送软性电路板的构造存在有如前述的问题及缺点,实有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其可借由设置在烘箱内的加热部及气浮轴承,达到对料带的加热烘烤以及输送部在输送料带的过程中,减少料带与气浮轴承之间产生磨擦的目的。

为达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其用以加热一料带,且包含:

一箱体,其具有一内部空间及与该内部空间连通的一开口,该开口设于该箱体的一侧面,且相对于该开口的该内部空间设有一支撑板,邻近于该开口的相对两侧分别贯穿有一进料口及一出料口,且该进料口及该出料口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用以供该料带进出;

一输送部,其设置于该支撑板朝向该开口的一侧面,且包含:

多个气浮轴承,其能旋转地设于该支撑板上,该料带绕设于各该气浮轴承;

一加热部,其设于该内部空间且安装于该支撑板,并相邻于该料带的动作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将气浮轴承可旋转地设置在烘箱箱体内的支撑板上,再将料带贴靠于各气浮轴承,借此设计达到料带在输送的过程中,可以以低张力输入料带,降低料带张力变形,此外,也可以减少转动中与气浮轴承产生磨擦,防止料带表面刮伤的情形发生。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中各该气浮轴承包含:

一固定座,其为一中空柱体且固设于该支撑板上;

一进气轴,其为一中空柱状体,且该进气轴一端与该固定座连接,该进气轴包含:

一进气道,其从该进气轴的一端沿该进气轴的轴心方向延伸;

至少一出气道,其穿设于该进气轴的外壁面且与该进气道相连通;

一导气内环,其为一中空柱体,其壁面为空心结构且具有一容气空间,且该壁面的外表面贯穿有多个第一导气孔,该壁面的内表面贯穿有至少一第二导气孔,该导气内环套设于该进气轴且各该第二导气孔对应于各该出气道;

一转动外环,其为一中空柱体,且该转动外环套设于该导气内环;

两个侧挡块,各该侧挡块为中空环状片体,且该两个侧挡块分别套设于该进气轴且位于该转动外环的两侧边,两个侧挡块分别连接于导气内环的两侧边并且与转动外环间有间隙;

一定位锁附块,其为一中空柱体,且该定位所附块套设于该进气轴相对于该固定座的另一端;

一支撑轮,其为一中空柱体,且该支撑轮套设于该转动外环;

两个盖体,其分别盖设于该支撑轮的两端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其中该多个气浮轴承呈上下两排横向等间距交叉排列。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其中该加热部包含多个加热棒,该多个加热棒设置于该支撑板且邻近于该料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其中该导气内环进一步包含一导气外柱、一导气内柱及两个垫圈,该导气外柱为一中空柱体,该第一导气孔贯穿该导气外柱,该导气内柱一中空柱体,该第二导气孔贯穿该导气内柱,该两个垫圈固设于该导气内柱与该导气外柱之间,使得导气外柱与导气内柱保持一特定距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的应用方法,其中该料带从该进料口进入到该内部空间后上下依序绕设于各该气浮轴承。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的应用方法,其中该输送部以低张力将料带输送移动。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径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轴向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配合图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气浮轴承的烘箱包含一箱体10、一输送部20及一加热部40。

箱体10具有一内部空间及与内部空间连通的一开口11,开口11设于箱体10的一侧面,且相对于开口11的内部空间设有一支撑板12,邻近于开口11的相对两侧分别贯穿有一进料口13及一出料口14,且进料口13及出料口14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0的内部空间设置有一支撑板12,支撑板12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一前方空间与一后方空间,前方空间具有一朝前方的开口11,而相邻于开口11的两侧边分别贯穿有一进料口13及一出料口14,而后方空间的箱体10设有朝向后方的开口及位在两侧的进料口及出料口等结构与前方空间相同,但不以此为限,也可将箱体10构造组装成单边使用,为便于了解以下描述内容以位在箱体10前方空间的构造为例予以说明。

前述的输送部20设置于支撑板12朝向开口11的一侧面,且包含多个气浮轴承21,气浮轴承21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撑板12上。一料带30贯穿进料口13及出料口14,且贴靠于输送部20的各气浮轴承21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料带30为待加热对象,如软性电路板等料件。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多个气浮轴承21呈上、下两排横向等间距交叉排列,即上排的其中一气浮轴承21在纵向位置位在下排的相邻两气浮轴承21之间,且每一气浮轴承21包含一固定座211、一进气轴212、一导气内环213、一转动外环214、两个侧挡块215、一定位锁附块216、一支撑轮217及两个盖体218,固定座211为一中空柱体,且固设于支撑板12上,在本实施例中,各该多个气浮轴承21以固定座211安装设置于支撑板12上。

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进气轴212为一中空柱状体,且一端固设于固定座211,进气轴212包含一进气道2121及至少一出气道2122,进气道2121从进气轴212的一端沿进气轴212的轴心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道2121的入口端即进气轴212与固定座211连接的一端,进气道2121延伸至进气轴212大约中间的位置,但不以此为限,其延伸距离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变;出气道2122穿设于进气轴212的外壁面且与进气道212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气道2122为四个,且等圆心角地环绕分布于进气轴212,并且与进气道2121相连通,但不以此为限,出气道2122数量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变。

导气内环213为一中空柱体,其壁面为空心结构且具有一容气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导气内环213由一导气内柱2134、一导气外柱2135及两个垫圈2133所构成,导气外柱2135为一中空柱体,且其贯穿有第一导气孔2131与容置空间连通,导气内柱2134一中空柱体,且其贯穿有第二导气孔2132与容置空间连通,导气内柱2134套设固定于进气轴212且各第二导气孔2132对应于各出气道2122,导气内柱2134不转动,导气外柱2135借由两垫圈2133设置于导气内柱2134外壁面的两端,使得导气外柱2135套设于导气内柱2134外部且保持一特定距离,但不以此为限,导气内环213也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转动外环214为一中空柱体,且可相对于导气内环213转动地套设于导气内环213,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外环214的内径大于导气内环213的外径,使得转动外环214可相对于导气内环213同轴旋转,而转动外环214与导气内环213之间距可依据使用者所灌入的气体压力做一适度调整,仅要能达到具有气浮功效的目的即可。

侧挡块215为中空环状片体,且套设于进气轴212位于转动外环214的两侧边,两侧挡块215分别连接于导气内环213的两侧边并且与转动外环214间有间隙,换言之,转动外环214的柱体长度小于导气内环213的柱体长度,使得转动外环214的两端并不会凸出于导气内环213,当产生气浮时,两侧挡块215不转动且与转动外环214保持一特定距离。

定位锁附块216为一中空柱体,且套设于进气轴212相对于固定座211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锁附块216卡合于进气轴212且不转动,用以将导气内环213、转动外环214及侧档块215组装位于进气轴212上,但不以此为限,其他可使导气内环213、转动外环214及侧档块215组装位于进气轴212的构件皆可。

支撑轮217为一中空柱体,固定套设于转动外环214与其同步转动,料带30贴靠于支撑轮217,而盖体218分别盖设于支撑轮217的两端面,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18锁固于支撑轮217,使得气浮轴承21的一侧借由定位锁附块216推抵,另一侧借由靠近于固定座211侧的盖体218的一侧边推抵于固定座211,将支撑轮217定位于进气轴212上的位置,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其他固定方式。

此外,针对气浮轴承21气体流动路径做进一步说明,使用者将气体借由进气轴212端输入进气道2121,经由出气道2122流向导气内环213的第二导气孔2132进入到容气空间,再经由容气空间流向第一导气孔2131吹向转动外环214,经由侧挡块215与转动外环214之间的间隙,由盖体218及进气轴212之间的间隙流出至外部。

加热部40设于箱体10的内部空间,且可对料带30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部40包含多个加热棒41,加热棒41设置于支撑板12且邻近于料带30用以对料带30进行加热动作,但不以此为限,加热部40可为热风扇或红外线加热箱,仅要能达到加热功效的装置皆可。

请参阅图1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轴承的烘箱的应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料带30从输送部20的进料口13处输入并上下交错绕设于各该气浮轴承21;

b.再将空气导入进气轴212的进气道2121,使得空气经由至少一出气道2122穿过多个第二导气孔2132进入到导气内环213的空心壁面内,并且从多个第一导气孔2131吹出推抵转动外环214,使得导气内环213与转动外环214之间形成有一间距,并且借由料带30的施力而转动;

c.加热部40对料带30进行加热动作;

d.料带30从输送部20的出料口14处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部20以低张力将料带30输入,料带30从进料口13进入到内部空间后上下依序绕设于各气浮轴承21,详言之,前述的低张力即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滚珠轴承的结构,本实施例会以较低张力的形式传输,现有技术当料带30在传输的过程中,因料带30与滚珠轴承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导致料带30需承受较大的张力进而发生拉扯及断裂的情形;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气浮式的轴承,因此可降低料带30与支撑轮217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料带30以低张力的形式传输,减少料带30因张力产生变形、拉扯及断裂的情形;而料带30进入到内部空间后,采用贴靠位于下方气浮轴承21的下半部及上方气浮轴承21的上半部,交互绕设直至料带30从出料口14处离开。

前述过程中,由于采用气浮轴承21,因此利用空气当介质,以几近零磨擦的方式转动,防止料带30表面滑动刮伤。

前述过程中,由于采用低张力的方式传输料带30,因此可降低料带30张力变形的情形产生。

前述过程中,由于气浮轴承21采上下交错排列的方式配置,因此可以减少整体机构的体积之外,也可以增加料带30的行进路线,延长加热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公开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作为等同变化的等效时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