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5242发布日期:2019-08-23 23:1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层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析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是发现天然产物的直接途径和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然产物的分离方法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利用层析装置进行减压真空柱层析就属于一种非常经典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层析技术在分离过滤领域中的具有众多优势,可用于从复杂混合溶液中有效分离出目标产物,去除目标物中的杂质,净化最终产物或者置换产品溶液等。现有的层析装置一般设置有用于放置接收瓶的外壳,外壳盖子顶部设置有层析柱,层析柱用于注入待分离溶液的以及导出分离后溶液流出到接收瓶。现有技术中使用层析装置时,先将层析装置内部空气抽出,成为真空状态,等分离溶液装满一个接收瓶后,需要手动排除真空,打开外壳盖子更换接收瓶,接再在将层析装置内部空气抽出,成为真空状态,进行下一次的溶液分离。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层析装置中,由于使用时需要频繁打开层析装置更换接收瓶,且每次打开层析装置后,会损失层析装置内部的真空度,需要再次减压,导致现有的层析装置不能保持持续减压状态,所以现有的层析装置具有操作复杂、产物分离速度慢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装置不能保持持续减压状态,具有操作复杂、产物分离速度慢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析装置,该层析装置包括:

箱体、密封盖、活塞装置、自动组分收集器以及真空抽气阀;

所述箱体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箱体底部密封;

所述密封盖可活动地闭合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自动组分收集器设置与所述箱体的底部;

所述活塞装置贯穿过所述密封盖,所述活塞装置一端置于所述箱体外部,所述活塞装置另一端置于所述箱体内部与所述自动组分收集器连接;

所述真空抽气阀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层析装置,该层析装置包括:箱体、密封盖、活塞装置、自动组分收集器以及真空抽气阀。密封盖可活动地闭合在箱体的顶部,自动组分收集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自动组分收集器可以接收控制移动内部放置的试管的位置,活塞装置贯穿过密封盖,真空抽气阀设置在箱体的侧面。由于密封盖闭合在箱体顶部后,箱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当箱体内的空气被抽出后,自动组分收集器可以在不打开密封盖的情况下,自动更换在其内部的已经装有液体的试管,使得操作简单;而箱体内部可以一直保持减压状态,不需要再次抽出箱体内部的空气,所以样品和柱层析的分离速度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层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的层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层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该层析装置包括:

箱体1、密封盖2、活塞装置3、自动组分收集器4以及真空抽气阀5。

箱体1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优选的,箱体1的材质为玻璃材质,以方便使用者观察箱体1内部液体分离的状态。箱体1底部密封,以保证箱体1和密封盖2扣合后,保证整个箱体1处于完全封闭状态。

进一步地,密封盖2的主体材质优选的为透明材质,密封盖2的边缘设置有软性材质的密封圈,密封圈优选的为橡胶,以保证密封盖2和箱体1闭合后,整个箱体1处于密封状态。

进一步地,密封盖2可活动地闭合在箱体1的顶部,打开密封盖2也即密封盖2与箱体1分离后,可以在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放置空试管,或者将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已经装有液体的试管取出。自动组分收集器4设置与箱体1的底部,自动组分收集器4根据情况选择与箱体1的底部是否固定在一起,固定后可以增加自动组分收集器4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活塞装置3贯穿过密封盖2,活塞装置3优选的设置在密封盖2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将液体注入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的试管。活塞装置3一端置于箱体1外部,活塞装置3置于箱体1外部的一端,与柱层析柱6连接,柱层析柱6中含有处理好的样品,活塞装置3另一端置于箱体1内部与自动组分收集器4连接。

进一步地,真空抽气阀5设置在箱体1的侧面。

使用层析装置时,先将密封盖2与箱体1扣合,并关闭活塞装置3,再利用真空泵通过真空抽气阀5将箱体1内部的空气抽出,使得层析装置内部达到真空状态,关闭真空抽气阀5,此时层析装置内部处于真空状态。将含有处理完毕的样品的柱层析柱6与活塞装置3连接,并在柱层析柱6内手动添加定量的洗脱溶剂,打开活塞装置3中的活塞,即可进行真空洗脱,样品溶解在洗脱溶剂里面,样品和洗脱机的混合溶液在重力和真空形成的压力共同作用下,流到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的一个试管中,当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的一个试管装满液体后,则控制自动组分收集器4将装满液体的试管移走,同时将空试管移动到与活塞装置3的连接处,进行下一次的真空洗脱。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柱层析洗脱完毕,打开真空抽气阀5,将箱体1中恢复正常大气压,打开密封盖2,拿出自动组分收集器中的试管,进行样品检测合并,以达到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层析装置,该层析装置包括:箱体、密封盖、活塞装置、自动组分收集器以及真空抽气阀。密封盖可活动地闭合在箱体的顶部,自动组分收集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自动组分收集器可以接收控制移动内部放置的试管的位置,活塞装置贯穿过密封盖,真空抽气阀设置在箱体的侧面。由于密封盖闭合在箱体顶部后,箱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当箱体内的空气被抽出后,自动组分收集器可以在不打开密封盖的情况下,自动更换在其内部的已经装有液体的试管,使得操作简单;而箱体内部可以一直保持减压状态,不需要再次抽出箱体内部的空气,所以样品和柱层析的分离速度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的层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自动组分收集器4包括:

遥控接收装置、电机、转动装置以及试管放置装置。

遥控接收装置与电机电气连接,遥控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外部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装置通过齿轮啮合在一起,转动装置与试管放置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电机根据外部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轴的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装置以及试管放置装置转动。

试管放置装置优选的为圆形结构,试管放置装置的预设位置上设置有多个试管放置槽,试管槽用于放置试管,试管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试管放置装置设置为圆形结构,便于试管放置装置在转动时更好的移动试管的位置。

进一步地,层析装置还包括遥控发射装置。

遥控发射装置与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的遥控接收装置采用无线信号传输方式匹配,优选的无线信号传输方式包括微波传输以及蓝牙传输。

进一步地,层析装置还包括遥控发射装置收纳盒7。

遥控发射装置收纳盒7设置在箱体1的侧面,遥控发射装置收纳盒7的内部的尺寸均大于遥控发射装置的尺寸,以容纳遥控发射装置。

进一步地,箱体1为圆柱体桶状结构,以方便自动组分收集器4更换试管,密封盖2为圆形盖状结构,密封盖2的直径与箱体1顶部的直径相同,以保证密封盖2与箱体1扣合后,保证箱体1内部处于密封状态。

进一步地,活塞装置3包括连接管301。

连接管301设置在箱体1内部,连接管301与自动组分收集器4连接,连接管用于将活塞装置3中的混合液体导入到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的试管中。

进一步地,层析装置还包括电源装置8。

电源装置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电源装置8与自动组分收集器4连接,电源装置8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为自动组分收集器4中的电机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层析装置,该层析装置包括:箱体、密封盖、活塞装置、自动组分收集器以及真空抽气阀。密封盖可活动地闭合在箱体的顶部,自动组分收集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自动组分收集器可以接收控制移动内部放置的试管的位置,活塞装置贯穿过密封盖,真空抽气阀设置在箱体的侧面。由于密封盖闭合在箱体顶部后,箱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当箱体内的空气被抽出后,自动组分收集器可以在不打开密封盖的情况下,自动更换在其内部的已经装有液体的试管,使得操作简单;而箱体内部可以一直保持减压状态,不需要再次抽出箱体内部的空气,所以样品和柱层析的分离速度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装置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装置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层析装置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