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7433发布日期:2019-08-07 02:1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上用的试管采样都是不被密封的,导致试管内的样品一直是暴露在空气中,从而缩短了样品的使用寿命,而且人工采样时只能手持3-4个试管,这些试管在手中还容易滑落、相互碰撞或挤压,同时工作效率很低,为此本人认为研究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用性强,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多试管密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其结构由:气缸下移进气口(1),气缸连接板(2),无杆气缸(3),多活塞杆进气口(4),活塞气压箱(5),密封活塞杆(6),试管(7),试管支架(8),试管架定位台(9),气缸上移进气口(10),定位槽(11),试管定位孔(12),上限位块(13),下限位块(14),减压阀(15),电磁阀1(16),单向阀(17),电磁阀2(18),压力开关(19),滑块(20)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连接板(2)上端面设有气缸下移进气口(1),同时所述的气缸连接板(2)下端与无杆气缸(3)相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其所述的杆气缸(3)立柱上设有上限位块(13)和下限位块(14),所述的活塞气压箱(5)通过滑块(20)与无杆气缸(3)相连,所述的活塞气压箱(5)上端面上设有多活塞杆进气口(4),所述的活塞气压箱(5)内设有多个密封活塞杆(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其所述的无杆气缸(3)下端与试管架定位台(9)相连,所述的试管架定位台(9)上端设有定位槽(11)、背面设有气缸上移进气口(1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其所述的试管支架(8)上加工有试管定位孔(12),带有试管定位孔(12)的试管支架(8)放置在试管架定位台(9)上所设的定位槽(11)内,所述的试管(7)插在试管定位孔(12)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其所述的电磁阀1(16)为两位三通的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1(16)通过气管分别与气缸下移进气口(1)和设在试管架定位台(9)背面的气缸上移进气口(10)相连,同时所述的电磁阀1(16)还通过气管与减压阀(15),电磁阀1(16),单向阀(17)和电磁阀2(18)相连,所述的电磁阀2(18)为一个电磁换向阀且通过气管与多活塞杆进气口(4)相连,在电磁阀2(18)与多活塞杆进气口(4)相连的管路中并联一个压力开关(19),所述的压力开关(19)与外连泄压管道相连,起泄压作用。

本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其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使用此多试管密封装置,使得试管内的存放物品不会暴露在空气中,延长试管内物品的使用寿命;此装置可同时放置若干个试管,可满足不同物品、不同试管放置的需求,且各个试管密封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以保证最佳的密封效果;此装置通过正气压推动活塞杆密封法,使得试管的规格变得自由,可以满足不同高度需求的试管,而各个试管的密封压力是相等的,从而保证每个试管的密封效果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侧面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中所述的试管架定位台(9)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中所述的试管支架(8)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所标注的序号分别表示为:气缸下移进气口(1),气缸连接板(2),无杆气缸(3),多活塞杆进气口(4),活塞气压箱(5),密封活塞杆(6),试管(7),试管支架(8),试管架定位台(9),气缸上移进气口(10),定位槽(11),试管定位孔(12),上限位块(13),下限位块(14),减压阀(15),电磁阀1(16),单向阀(17),电磁阀2(18),压力开关(19),滑块(2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结构由:气缸下移进气口(1),气缸连接板(2),无杆气缸(3),多活塞杆进气口(4),活塞气压箱(5),密封活塞杆(6),试管(7),试管支架(8),试管架定位台(9),气缸上移进气口(10),定位槽(11),试管定位孔(12),上限位块(13),下限位块(14),减压阀(15),电磁阀1(16),单向阀(17),电磁阀2(18),压力开关(19),滑块(20)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连接板(2)上端面设有气缸下移进气口(1),同时所述的气缸连接板(2)下端与无杆气缸(3)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杆气缸(3)立柱上设有上限位块(13)和下限位块(14),所述的活塞气压箱(5)通过滑块(20)与无杆气缸(3)相连,所述的活塞气压箱(5)上端面上设有多活塞杆进气口(4),所述的活塞气压箱(5)内设有多个密封活塞杆(6)。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无杆气缸(3)下端与试管架定位台(9)相连,所述的试管架定位台(9)上端设有定位槽(11)、背面设有气缸上移进气口(10)。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试管支架(8)上加工有试管定位孔(12),带有试管定位孔(12)的试管支架(8)放置在试管架定位台(9)上所设的定位槽(11)内,所述的试管(7)插在试管定位孔(12)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试管密封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电磁阀1(16)为两位三通的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1(16)通过气管分别与气缸下移进气口(1)和设在试管架定位台(9)背面的气缸上移进气口(10)相连,同时所述的电磁阀1(16)还通过气管与减压阀(15),电磁阀1(16),单向阀(17)和电磁阀2(18)相连,所述的电磁阀2(18)为一个电磁换向阀且通过气管与多活塞杆进气口(4)相连,在电磁阀2(18)与多活塞杆进气口(4)相连的管路中并联一个压力开关(19),所述的压力开关(19)与外连泄压管道相连,起泄压作用。

具体工程过程如下:

首先,试管支架(8)上有很多试管定位孔(12),试管直接放置在这些孔内,试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序或无序排列,使用不会受到影响。当试管摆放完后,然后将整个试管直接放置在试管架定位台(9)上,通过试管架定位台图可以看出,试管架定位台(9)上设计有定位槽(11),方便试管支架的定位。

接下来,将试管支架(8)连同试管一起固定好在试管架定位台(9)上(如图试管密封机(开启)示意),此时活塞气压箱(6)和密封活塞杆(6)在上限位块(13)的位置,方便随意摆放试管,待启动电源后,电磁阀1(16)为两位三通的电磁阀,此时外部正压气体经过减压阀(15)的压力调节,流经气缸下移进气口(1),无杆气缸(3)上的滑块开始向下移动,而无杆气缸(3)上的滑块与活塞气压箱(5)固定在一起,带动活塞气压箱(5)一起下移,同时外部正压气体也流经电磁阀2(18),然后通过单向阀(17)进入活塞气压箱(5),正压气体推动密封活塞杆(6)下移,活塞气压箱(5)下移到下限位块(14)时,此时活塞气压箱(5)已停止,密封活塞杆(6)继续在正压气体的推动下移动,直至与试管全部接触。虽然试管的高低不一,但是由于密封活塞杆(6)是在气体的推动下工作,且每一个密封活塞杆(6)对应一个试管管口,所以根据气压一致原则,每一个密封活塞杆(6)对每一个试管的密封压力值是一致的,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试管密封的一致性。

为保证在压住试管的管口密封活塞杆(6)对试管的压强在允许范围内,对气路进行了保护设计,流经活塞气压箱(5)的气路被分成两路,①路直接与活塞气压箱(5)上的多活塞杆进气口(4)相连,同时还设有分路②,②路气路上装有压力开关(19),当压力超过限定值时,即活塞气压箱(5)内的气体压力值超过安全值时会有压坏试管的风险,此时压力开关(19)打开,气体由②路流出,由此可以减小活塞气压箱(5)内的气压值,同时压力开关(19)回馈断开信号给电磁阀2(18),使得电磁阀2(18)进行换向,气体从④路流出,从而外部正压气体不再进入③路,不会再给活塞气压箱(5)继续增压。

由于对试管密封时,有可能活塞气压箱(5)到达下限位块(14),此时的活塞气压箱(5)内部压力可能会大于外部的正压气体值,为防止气体回流,所以在③路安装有单向阀(17),这样密封的气体压力值就会大于外部的气压值,如此能进一步的拓宽试管密封机的使用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用性强,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多试管密封装置,其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此多试管密封装置,使得试管内的存放物品不会暴露在空气中,延长试管内物品的使用寿命;此装置可同时放置若干个试管,可满足不同物品、不同试管放置的需求,且各个试管密封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以保证最佳的密封效果;此装置通过正气压推动活塞杆密封法,使得试管的规格变得自由,可以满足不同高度需求的试管,而各个试管的密封压力是相等的,从而保证每个试管的密封效果一致。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