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863发布日期:2019-09-13 23:0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吸收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进行提效改造后,脱硫工艺由原有的单塔单循环改造成单塔双循环,由于改造后脱硫内部构件及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在吸收塔喷淋层上方增加了收集碗,致使除雾器冲洗水不能进入吸收塔,吸收塔浆液泡沫会持续增多而导致溢流,从而影响脱硫系统的文明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解决现有技术中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单塔单循环改造成单塔双循环后、运行中除雾器冲洗水进入AFT塔、吸收塔内泡沫得不到有效抑制而造成吸收塔溢流泡沫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外侧设置有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的吸收塔侧壁上设置有L形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弯折部位上设置向上的溢流排气管,所述溢流管向下通入地沟;所述循环泵上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其中,与冷却水出水口连接的冷却水出水管分成两条分管,一条为冷却水回水管,与回水水箱连通,另一条为底部喷淋水管,其端部固定在溢流管的尾端,实现溢流管管口泡沫的喷淋冲洗;所述冷却水回水管和底部喷淋水管均设置有开关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水出水管上还分设出一条顶部冲洗水管;所述顶部冲洗水管与溢流排气管的底部连通,从顶部对溢流管进行冲洗;所述顶部冲洗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部喷淋水管与溢流管在地沟内进行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部喷淋水管的端部环绕溢流管一周形成喷淋环管,所述喷淋环管上均匀开孔形成喷淋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收塔内设有泡沫收集斗,所述泡沫收集斗底部通过集流管穿出吸收塔侧壁与溢流管联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泡沫收集斗的上沿为锯齿形,上沿最低位置高出吸收塔最高溢流水位5~15mm;所述泡沫收集斗的内侧壁为圆滑弧形壁;所述泡沫收集斗的上沿与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条泡沫引流线;所述集流管的内壁转角处为圆角;所述泡沫收集斗与集流管的连接处也为弧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泡沫收集斗的顶部在吸收塔内侧壁上设置有罩板;所述溢流排气管的顶部设置有盖帽。

更优选的,所述溢流管的尾部部分内壁上设置有便于泡沫集合形成浆液的折流板。

改造前,循环泵减速机冷却水回工艺水箱,本实用新型改造后将循环泵减速机冷却水管接至吸收塔溢流管,对溢流管下来的泡沫进行冲洗,回到地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分阶段进行,有效配置节约水资源:初始阶段,泡沫比较少无需进行冲洗,此时开启冷却水回水管的开关阀,使冷却水进入回水水箱;中间阶段泡沫堆积较轻,关闭冷却水回水管的开关阀,仅仅开启底部喷淋水管的开关阀,对溢流管的尾端管口泡沫进行喷淋冲洗即可;后期阶段泡沫堆积严重,开启顶部冲洗水管的开关阀,从顶部对溢流管进行冲洗,直至吸收塔工作完成;

2、利用吸收塔原有配置进行,成本极低且工艺简单:改造比较节约成本,无需另外增加工艺水至溢流管处冲洗水,比较简单、方便、实用;改造后,提高了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工艺简单可靠,改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吸收塔设置溢流管部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溢流管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底部喷淋水管的喷淋环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吸收塔、1.1-吸收塔侧壁、1.2-泡沫收集斗、1.3-集流管、1.4-罩板、2-溢流排气管、3-循环泵、4-冷却水回水管、5-冷却水出水管、6-底部喷淋水管、6.1-喷淋环管、6.2-喷淋孔、7-顶部冲洗水管、8-溢流管、8.1-折流板、9-地沟、10-回水水箱、11-喷淋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外侧设置有循环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的吸收塔侧壁1.1上设置有L形的溢流管8,所述溢流管8弯折部位上设置向上的溢流排气管2,所述溢流管8向下通入地沟9;所述循环泵3上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其中,与冷却水出水口连接的冷却水出水管5分成两条分管,一条为冷却水回水管4,与回水水箱10连通,另一条为底部喷淋水管6,其端部固定在溢流管8的尾端,实现溢流管8管口泡沫的喷淋冲洗;所述冷却水回水管4和底部喷淋水管6均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冷却水出水管5上还分设出一条顶部冲洗水管7;所述顶部冲洗水管7与溢流排气管2的底部连通,从顶部对溢流管8进行冲洗;所述顶部冲洗水管7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底部喷淋水管6与溢流管8在地沟9内进行连接。

如图2,所述吸收塔1内设有泡沫收集斗1.2,所述泡沫收集斗1.2底部通过集流管1.3穿出吸收塔侧壁1.1与溢流管8联通。所述泡沫收集斗1.2的上沿为锯齿形,上沿最低位置高出吸收塔1最高溢流水位5~15mm;所述泡沫收集斗1.2的内侧壁为圆滑弧形壁;所述泡沫收集斗1.2的上沿与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条泡沫引流线;所述集流管1.3的内壁转角处为圆角;所述泡沫收集斗1.2与集流管1.3的连接处也为弧形。所述泡沫收集斗1.2的顶部在吸收塔内侧壁上设置有罩板1.4;所述溢流排气管2的顶部设置有盖帽。

所述底部喷淋水管6的端部环绕溢流管8一周形成喷淋环管6.1,所述喷淋环管6.1上均匀开孔形成喷淋孔6.2,喷出的喷淋水11对溢流管8管口泡沫进行冲洗,如图3和图4。此外,所述溢流管8的尾部部分内壁上设置有便于泡沫集合形成浆液的折流板8.1。

上述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包括管道铺设和节点连接;

步骤二、开启循环泵3及其冷却水循环管路,吸收塔1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三、初始阶段,开启冷却水回水管4的开关阀,使冷却水进入回水水箱10;

步骤四、中间阶段,关闭冷却水回水管4的开关阀,开启底部喷淋水管6的开关阀,对溢流管8的尾端管口泡沫进行喷淋冲洗;

步骤五、后期阶段,开启顶部冲洗水管7的开关阀,从顶部对溢流管8进行冲洗,直至吸收塔1工作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