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加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3052发布日期:2019-11-05 23:21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滴加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罐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滴加罐。



背景技术:

在乳液聚合反应中,为了使反应平稳、均匀进行,防止过于迅速激烈,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或副产物的生成,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尤其聚合反应中需要采用滴加操作。目前工业生产聚合工艺滴加过程,多采用滴加罐来控制流量大小和滴加时间。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521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用的回流恒压滴加罐,包括端盖、进液口、出液口、溢流口,进液口设置在回流恒压滴加罐的上端,出液口设置在回流恒压滴加罐的下端,溢流口设置在回流恒压滴加罐的侧壁上;端盖上设置有放空口,放空口与大气相通;端盖上还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中设置有透明盖板;所述的回流恒压滴加罐的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

上述方案中通过于滴加罐上设置溢流口保持滴加罐内的液面高度稳定,保证从出液孔内流出稳定流量的液体,但上述方案中液体从溢流口时,进液口能仍在注入物料,物料注入滴加罐内又从溢流口流出,物料进入滴加罐又从溢流口流出,浪费了向滴加罐内注入物料时消耗的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加罐,具有减小向滴加罐内注入物料时能量浪费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滴加罐,包括装有液体介质的罐体,所述罐体上方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罐体侧面下方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罐体内侧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穿设有竖直方向滑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悬浮于罐体内液面上的浮球,所述连接杆朝向进料管的一端固定有塞套,所述塞套嵌入进料管后将进料管塞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从进料管注入罐体内,罐体内的液体从出料管流出,罐体内的液面高度上升时,位于液面内的浮球随液面上升,浮球上升时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的移动带动塞套移动,塞套移动时塞入进料管内,塞套将进料管封严,此时进料管内的物料不再进入罐体内,随着物料从出料管流出罐体,罐体内的液面高度下降,罐体内液面下降时,浮球位置随液面下降,此时塞套从进料管内移出,进料管内的物料重新进入罐体内,保持罐体内液面高度的动态平衡,该滴加罐保证罐体内的液面高度处于相对稳定的同时,避免从进料管向罐体内注入过多的液体,节省了罐体使用时的能量消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塞套的截面面积沿远离连接杆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塞套塞入进料管内时,塞套与进料管的封严效果,同时便于塞套沿连接杆轴线方向移动时塞入进料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固设有导向套,所述连接杆上固设有位于导向套内的导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环沿导向套轴线方向移动,导向环于导向套内侧移动稳定,使导向环带动连接杆稳定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侧面固设有与罐体内腔连通的液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计能指示罐体容器内液位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员确认罐体内的液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上连通有分料管,所述分料管上连通有溢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料管内的液体压力达到相应值时,溢流阀开启,此时进料管内的物料进入分料管内,溢流阀的能使塞套将进料管位于罐体内的端口塞严时,进料管内的物料从分料管流出,同时防止进料管内压力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上连通有稳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压管的能将罐体内腔和大气连通,平衡罐体内的压强,使液体能从出料管内稳定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稳压管远离罐体的端口上固设有滤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盒能减小外界杂物从稳压管内进入罐体内,避免外界杂质污染罐体内的介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球为使用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球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的总体密度小,耐腐蚀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且自身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物料从进料管注入罐体内,罐体内的液体从出料管流出,罐体内的液面高度上升时,位于液面内的浮球随液面上升,浮球上升时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的移动带动塞套移动,塞套移动时塞入进料管内,塞套将进料管封严,此时进料管内的物料不再进入罐体内,随着物料从出料管流出罐体,罐体内的液面高度下降,罐体内液面下降时,浮球位置随液面下降,此时塞套从进料管内移出,进料管内的物料重新进入罐体内,保持罐体内液面高度的动态平衡,该滴加罐保证罐体内的液面高度处于相对稳定的同时,避免从进料管向罐体内注入过多的液体,节省了罐体使用时的能量消耗;

2、提高塞套塞入进料管内时,塞套与进料管的封严效果,同时便于塞套沿连接杆轴线方向移动时塞入进料管内;

3、稳压管的能将罐体内腔和大气连通,平衡罐体内的压强,使液体能从出料管内稳定流出,滤盒能减小外界杂物从稳压管内进入罐体内,避免外界杂质污染罐体内的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稳压管;12、滤盒;13、出料管;14、液位计;15、上盖;2、进料管;21、分料管;22、溢流阀;3、支撑架;31、导向套;4、连接杆;41、导向环;5、浮球;6、塞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实施例1

一种滴加罐,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为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空心腔体,罐体1为圆柱体,罐体1侧面下方连通有与罐体1焊接连接的出料管13,罐体1侧面上方连通有与罐体1焊接连接的进料管2,进料管2伸入罐体1的端口的平面为水平面,进料管2为普通圆管。罐体1上方设置有开口,罐体1的开口处扣盖有将罐体1遮掩的上盖15。

如图1所示,罐体1侧面上方连通有与罐体1焊接连接的稳压管11,稳压管11为中心线沿竖直方向的圆管;稳压管11的设置能平衡罐体1内的压强,使液体能从出料管13内稳定流出。稳压管11远离罐体1的一端使用螺钉固定有将稳压管11端口遮盖的滤盒12,滤盒12内放置有活性炭;滤盒12能减少外界杂物从稳压管11内进入罐体1内,避免外界杂质污染罐体1内的介质。

如图1所示,罐体1侧面使用螺钉连通有液位计14,液位计14为普通玻璃管液位计14,液位计14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液位计14能指示罐体1容器内液位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员确认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罐体1内侧焊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为使用不锈钢管焊接组成的方形框架结构。支撑架3上使用螺钉连接有导向套31,导向套31为中心线沿竖直方向的圆套。导向套31内套设有沿导向套31轴线方向滑动的连接杆4,连接杆4为方形杆,连接杆4使用聚氯乙烯为材料制成,连接杆4外套有嵌入导向套31内侧的导向环41,导向环41与导向套31抵触的外侧面光滑。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4下端胶结固定有浮球5,浮球5为使用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球体;浮球5的总体密度小,耐腐蚀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且自身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映。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4远离浮球5的一端胶结固定有塞套6,塞套6为直径沿远离连接杆4方向逐渐减小的圆台,塞套6的底面直径大于进料管2伸入罐体1的端口的内径,塞套6背向连接杆4的端面直径小于进料管2伸入罐体1的端口的内径。塞套6的圆台结构能提高塞套6塞入进料管2内时,塞套6与进料管2的封严效果,同时便于塞套6沿连接杆4轴线方向移动时塞入进料管2内。

一种滴加罐,其工作过程如下:

进料管2向罐体1内注入液体,罐体1内的液体从出料管13稳定流出,通过观察液位计14的示数能确定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稳压管11能将罐体1内腔与大气连通,保持罐体1内的压力稳定,进料管2向罐体1内注入的液体使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上升;

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上升时,位于液面内的浮球5随液面上升,浮球5上升时带动连接杆4沿导向套31轴线方向移动,连接杆4的移动带动塞套6移动,塞套6向上移动时塞入进料管2内,塞套6将进料管2封严,此时进料管2内的物料不再进入罐体1内;

随着物料从出料管13流出罐体1,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下降,罐体1内液面下降时,浮球5位置随液面下降,此时塞套6从进料管2内移出,进料管2内的物料重新进入罐体1内,保持罐体1内液面高度的动态平衡。

实施例2

一种滴加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进料管2上连通有分料管21,分料管21上连通有溢流阀22;当进料管2内的液体压力达到相应值时,溢流阀22开启,此时进料管2内的物料进入分料管21内。溢流阀22的设置能使塞套6将进料管2位于罐体1内的端口塞严时,进料管2内的物料从分料管21流出,同时防止进料管2内压力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