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2734发布日期:2019-12-03 18:3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脂质体加工罐,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



背景技术:

目前,脂质体结构常被应用于药物生产领域。脂质体,又称之为脂小球,是由磷脂双层膜构成的中空小球。构成脂质体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其他脂类化合物。早在1961年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就发现当磷脂分子分散在水中时会自然形成有序排列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囊泡。囊泡的每一脂质层均以有序排列的磷脂双分子构成;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后来人们将这种具有双层膜形态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中空小球通称为脂质体。传统的药物脂质体两相分散法生产工艺,都是采用有机溶媒对磷脂、固醇及脂溶性活性物进行溶解,然后用真空干燥法回收有机溶媒,并形成包裹有脂溶性活性成分的脂质体。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67838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密封脂质体加工罐,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上方的顶盖,所述罐体的开口处向外翻折有唇边,唇边外圈均布有第一凹槽,所述的顶盖外圈也均布有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罐体与顶盖通过卡入在每对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的紧固装置密封连接,所述的罐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与罐体外的驱动装置相连接,顶盖上开设有加料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封脂质体加工罐,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环形旋柄旋紧螺母,方便省力,而且通过设置托片和销轴将螺栓活动安装在罐体上,卸下螺栓后,螺栓可挂在罐体边口,不易丢失。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的脂质体生产过程中,为使得脂质体的生成更加高效并提高产出的脂质体的质量,常常需要对脂质体加工罐内的搅拌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处于一个利于脂质体生成的温度范围内。上述对比文件中所提到的加工罐虽然密封性较高,对其中的脂质体可以长时间保温,但对于长时间的搅拌而言,加工罐带来的保温效果并不能使得脂质体始终处于适宜的生成环境中,不利于脂质体的产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脂质体加工罐,具有加热均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开口并铰接有端盖,所述罐体内部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一级电磁阀,所述罐体内表面螺旋缠绕有热质管道,所述罐体底端设有与热质管道连通的热质进口,所述罐体顶端设有于热质管道连通的热质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质从热质进口进入并充满热质管道,罐体内的物料通过与热质管道内的热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上升。一般情况下,热质管道中的热质选用水,必要情况下也可选用蒸汽。罐体内部进行加工时,一级电磁阀关闭,加工完成后,一级电磁阀打开,以实现罐体内物料的出料。螺旋缠绕在罐体内表面的热质管道可以对罐体内的物料实现充分和均匀的加热,减少由于物料温度不均而造成物料产出效率降低,并使得罐体内的物料始终处于适宜的生成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外部设有热质循环箱,所述热质循环箱内设有循环泵,所述热质循环箱与热质进口和热质出口连通,所述热质进口处设有一级温度传感器,所述热质出口处设有二级温度传感器,所述热质循环箱上开设有热质补充口,所述热质补充口连通有热质供应箱,所述热质补充口处设有二级电磁阀,所述循环泵、一级温度传感器、二级温度传感器和二级电磁阀均电连接有同一个plc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质循环箱用于实现热质在热质管道内的循环流通,热质从热质循环箱内进入到热质管道中,热质管道中的热质在于罐体内的物料热交换之后其温度会降低,低温的热质进入到热质循环箱中并与高温热质混合。一级温度传感器对进入到热质管道的热质进行测温,使得进入到罐体内的热质温度满足加热需求。二级温度传感器对流出热质管道的热质进行测温,二级温度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热质与物料之间的热交换程度,若热质流动速度过快则容易导致热质与物料之间的热交换不充分,从而导致热质出口处的温度过高,二级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热质出口温度过高时,会将电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收到信号后控制循环泵降低热质的流速,并使得热质出口处的热质温度降低至正常水平。低温热质与高温热质混合后,热质本身的温度会降低,从而使得进入热质管道内的热质温度降低,难以满足罐体内的加热需求,当一级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热质进口处的热质温度低于规定值时,一级温度传感器将电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随后plc控制器控制二级电磁阀打开并将高温热质补充到热质循环箱内,使得进入热质管道的热质温度回升到规定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内表面上开设有供热质管道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热质管道的半径相同,所述罐体表面上沿安装槽长度方向分布安装有若干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置可以使得热质管道与罐体内表面的贴合更加紧密,若缺少安装槽则物料在下料过程中容易在祼体表面和热质管道的连接处堆积,卡扣的设置可以实现热质管道在罐体内表面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外部设有卡扣盖,所述卡扣盖两端设有与热质管道配合的半圆形配合槽,所述卡扣盖与半圆形配合槽相邻的两侧延伸形成有卡接片,所述罐体内部卡扣的周沿位置设有与卡接片配合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盖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并安装固定在卡扣外,半圆形配合槽、卡接片和卡接槽一同作用可以实现卡扣盖在罐体内部的固定,卡扣盖可以减少卡扣与罐体内物料发生反应而影响物料质量的情况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体壁的厚度由顶端至底端不断加厚并形成倒锥形的罐体内腔,所述出料口与罐体内腔的锥顶处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锥形罐体内腔的设置使得罐体的重心向下偏移,使得罐体的放置更加稳定,且较厚的罐体体壁可以有限减少热量的散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内表面与热质管道端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物料流失,提高罐体的密封性,减少外界杂质进入到物料中影响脂质体生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上部形成有圆弧状的盖顶,所述盖顶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口,所述安装口法兰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伸入罐体内部的搅拌叶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轮的设置可以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提高反应效率并进一步使得物料受热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上端周沿包覆有环状的一级磁条,所述端盖靠近罐体一侧周沿包覆有环状的二级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磁条和二级磁条的设置可以实现罐体和端盖之间的对准和固定,有效提高罐体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热质管道的设置,能够起到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均匀加热的效果;

2.通过卡扣、卡扣盖和密封环的设置,能够起到实现热质管道固定并减少杂质进入罐体内的效果;

3.通过热质循环箱和热质供应箱的设置,能够起到实现热质循环利用并对罐体内物料进行连续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卡扣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端盖;111、盖顶;1111、安装口;1112、驱动电机;1113、搅拌叶轮;112、二级磁条;12、一级磁条;13、出料口;131、一级电磁阀;14、热质管道;141、密封环;15、热质进口;151、一级温度传感器;16、热质出口;161、二级温度传感器;17、安装槽;18、卡扣;181、卡扣盖;1811、半圆形配合槽;1812、卡接片;1813、卡接槽;19、罐体内腔;2、热质循环箱;21、循环泵;22、热质补充口;221、二级电磁阀;3、热质供应箱;4、plc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热均匀的脂质体加工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端开口并铰接有端盖11,所述端盖11上部形成有圆弧状的盖顶111,所述盖顶11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口1111,所述安装口1111法兰连接有驱动电机1112,所述驱动电机1112连接有伸入罐体1内部的搅拌叶轮1113(参照图2),搅拌叶轮1113的设置可以对罐体1内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提高罐体1内物料的反应速率,本实施例中,安装口1111的数量为3个。所述罐体1上端周沿包覆有环状的一级磁条12(参照图2),所述端盖11靠近罐体1一侧周沿包覆有环状的二级磁条112(参照图2),一级磁条12和二级磁条112的设置可以实现罐体1和端盖11之间的对准和固定,有效提高罐体1的密封性。

参照图2,所述罐体1内部底端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处设有一级电磁阀131,所述罐体1体壁的厚度由顶端至底端不断加厚并形成倒锥形的罐体1内腔,所述出料口13与罐体1内腔的锥顶处连通。倒锥形罐体1内腔的设置使得罐体1的重心向下偏移,使得罐体1的放置更加稳定,且较厚的罐体1体壁可以有限减少热量的散失。所述罐体1内表面螺旋缠绕有热质管道14,所述罐体1内表面上开设有供热质管道14嵌入的安装槽17(参照图3),所述安装槽17的深度与热质管道14的半径相同,所述罐体1表面上沿安装槽17长度方向分布安装有若干卡扣18(参照图4)。安装槽17的设置可以使得热质管道14与罐体1内表面的贴合更加紧密,若缺少安装槽17则物料在下料过程中容易在祼体表面和热质管道14的连接处堆积,卡扣18的设置可以实现热质管道14在罐体1内表面的固定。

参照图5,所述卡扣18(参照图4)外部设有卡扣盖181,所述卡扣盖181两端设有与热质管道14配合的半圆形配合槽1811,所述卡扣盖181与半圆形配合槽1811相邻的两侧延伸形成有卡接片1812,所述罐体1内部卡扣18的周沿位置设有与卡接片1812配合的卡接槽1813(参照图4)。卡扣盖181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并安装固定在卡扣18外,以减少卡扣18与物料发生反应而影响物料质量的情况产生,半圆形配合槽1811、卡接片1812和卡接槽1813一同作用可以实现卡扣盖181在罐体1内部的固定。

参照图3,所述罐体1底端设有与热质管道14连通的热质进口15(参照图2),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于热质管道14连通的热质出口16,所述罐体1内表面与热质管道14端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环141,密封环141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物料流失,同时提高罐体1的密封性,减少外界杂质进入到物料中影响脂质体的生成。所述罐体1上端周沿包覆有环状的一级磁条12,所述端盖11靠近罐体1一侧周沿包覆有环状的二级磁条112,一级磁条12和二级磁条112的设置可以实现罐体1和端盖11之间的对准和固定,进一步提高罐体1的密封性。

参照图1,所述罐体1外部设有热质循环箱2,所述热质循环箱2内设有循环泵21,所述热质循环箱2与热质进口15和热质出口16连通,所述热质进口15处设有一级温度传感器151(参照图2),所述热质出口16处设有二级温度传感器161(参照图3),所述热质循环箱2上开设有热质补充口22,所述热质补充口22连通有热质供应箱3,所述热质补充口22处设有二级电磁阀221,所述循环泵21、一级温度传感器151、二级温度传感器161和二级电磁阀221均电连接有同一个plc传感器4,本实施例中,plc传感器4为s7-200系列传感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热质从热质进口15进入并充满热质管道14,罐体1内的物料通过与热质管道14内的热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温度上升。一般情况下,热质管道14中的热质选用水,必要情况下也可选用蒸汽。罐体1内部进行加工时,一级电磁阀131关闭,加工完成后,一级电磁阀131打开,以实现罐体1内物料的出料。螺旋缠绕在罐体1内表面的热质管道14可以对罐体1内的物料实现充分和均匀的加热,减少由于物料温度不均而造成物料产出效率降低,并使得罐体1内的物料始终处于适宜的生成环境中。

热质循环箱2用于实现热质在热质管道14内的循环流通,热质从热质循环箱2内进入到热质管道14中,热质管道14中的热质在于罐体1内的物料热交换之后其温度会降低,低温的热质进入到热质循环箱2中并与高温热质混合。一级温度传感器151对进入到热质管道14的热质进行测温,使得进入到罐体1内的热质温度满足加热需求。二级温度传感器161对流出热质管道14的热质进行测温,二级温度传感器161主要用来检测热质与物料之间的热交换程度,若热质流动速度过快则容易导致热质与物料之间的热交换不充分,从而导致热质出口16处的温度过高,二级温度传感器161检测到热质出口16温度过高时,会将电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收到信号后控制循环泵21降低热质的流速,并使得热质出口16处的热质温度降低至正常水平。低温热质与高温热质混合后,热质本身的温度会降低,从而使得进入热质管道14内的热质温度降低,难以满足罐体1内的加热需求,当一级温度传感器151检测到热质进口15处的热质温度低于规定值时,一级温度传感器151将电信号发送至plc控制器,随后plc控制器控制二级电磁阀221打开并将高温热质补充到热质循环箱2内,使得进入热质管道14的热质温度回升到规定范围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