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089发布日期:2019-08-16 22:39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



背景技术:

反应罐具有加热迅速、耐高温、耐腐蚀、卫生、无环境污染、勿需锅炉自动加温,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反应罐由于上述的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是以参加反应物质的充分混合为前提,对于加热、冷却、和液体萃取以及气体吸收等物理变化过程均需要采用搅拌装置才能得到到好的效果,不过现有的原料药用反应罐是上下一体的,上边配溶液,下面储存,下面无搅拌液位不易控制、容易结晶、清理较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包括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加料管,下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圆柱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新型搅拌组件,所述圆柱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新型搅拌组件工作的新型驱动组件;

所述新型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圆柱壳体内侧底部的中心转动轴,所述中心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锥形齿轮圈,所述锥形齿轮圈通过连接杆设置在中心转动轴上,所述锥形齿轮圈上设置有与锥形齿轮圈配合设置的配合锥形齿轮,所述配合锥形齿轮上设置有贯穿圆柱壳体壳壁设置的连接转轴,所述锥形齿轮圈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U型搅拌叶;

所述新型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上部设置有提升气缸,所述提升气缸的上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机构,所述驱动电机机构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大小、结构均相同;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前部设置有与连接转轴配合设置的转动轴;

所述连接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设置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U型搅拌叶沿着锥形齿轮圈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U型搅拌叶包括横向板以及与横向板圆滑过渡的三角搅拌板。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设置有滑动轮,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动轮配合设置的滑道槽。

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壳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于承载中心转动轴的承载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轴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搅拌组件的设计,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下面无搅拌液位不易控制、容易结晶、清理较困难等问题;

2、与新型搅拌组件配套设置的新型驱动组件,则可以很好的驱动新型搅拌组件工作,两个驱动电机的设置,则可以实现一备一用的目的,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切掉圆柱壳体的一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中心转动轴、U型搅拌叶和连接杆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中心转动轴、U型搅拌叶和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圆柱壳体;11、脚料管;12、排液管;13、保护壳;2、新型搅拌机构;21、中心转动轴;22、锥形齿轮圈;23、 U型搅拌叶;231、横向板;232、三角搅拌板;24、配合锥形齿轮;25、连接转轴;26、承载轴承;27、连接转轴;3、新型驱动机构;31、支撑板;311、滑道槽;32、滑动板;321、滑动轮;33、提升气缸;34、第一承载板;35、第一驱动电机;36、第二承载板;37、第二驱动电机;371、电机主体;372、转动轴;38、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学合成原料药用的反应罐,包括圆柱壳体,对于该反应罐来说,整体是采用了圆柱筒的设计方式,这种方式的设计,能够使原料药更好的反应,其圆柱壳体的上部设置了加料管,其下部设置了排液管,对于加料管和排液管的设置,都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圆柱壳体的内部设置了新型搅拌组件,该新型搅拌组件主要是用来对于圆柱壳体内部的反应液体进行充分搅拌而设计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新型搅拌组件自身是不能搅拌的,故此,发明人在圆柱壳体的外侧设置了用于驱动新型搅拌组件工作的新型驱动组件,下面具体说明一下,新型搅拌组件和新型驱动组件的具体设计。

如图2所示,其新型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圆柱壳体内侧底部的中心转动轴,该中心转动轴则是转动主轴,其中心转动轴的中部设置了锥形齿轮圈,其锥形齿轮圈通过连接杆设置在中心转动轴上,锥形齿轮圈上设置了与锥形齿轮圈配合设置的配合锥形齿轮,配合锥形齿轮上设置了贯穿圆柱壳体壳壁设置的连接转轴,锥形齿轮圈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了U型搅拌叶,通过上述的描述不难看出,配合锥形齿轮工作的话,则会带动锥形齿轮圈转动,同时,其中心转动轴和U型搅拌叶也会随之转动,从而实现了对于圆柱壳体内液体的搅拌工作,对于U型搅拌叶的设计,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其U型搅拌叶包括横向板以及与横向板圆滑过渡的三角搅拌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个三角搅拌板则是轴对称设置的;

其新型驱动组件则是用于驱动新型搅拌组件而设置的,如图2 所示,该新型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了滑动板,滑动板的上部设置了提升气缸,提升气缸的上部设置了驱动电机机构,驱动电机机构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的上部设置了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上部设置了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的上部设置了第二驱动电机,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设置,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大小、结构均相同,通过上述的描述,不难看出,正常状态下,第二驱动电机则是与连接转轴连接设置的工作的,当第二驱动电机出现损坏现象的时候,其提升气缸则开始工作,第一驱动电机会取代第二驱动电机,继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则会用到滑动板,将驱动电机机构先滑离出驱动电机与连接转轴配合的状态。

从图2中可以看出,其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的前部设置了与连接转轴配合设置的转动轴,其连接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设置的连接孔。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其两个U型搅拌叶沿着锥形齿轮圈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则是为了搅拌的更加充分。

滑动板的两侧设置了滑动轮,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滑动轮配合设置的滑道槽。

圆柱壳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于承载中心转动轴的承载轴承,承载轴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承载轴承的设置,则是为了中心转动轴能够更好地转动,其保护壳则是为了保护承载轴承而设计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