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5519发布日期:2019-08-31 01:5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沼气工程处理后沼液存在无法直接排放,流量大,周边土地配套少,用量少的问题,沼液大量积存又会占用土地,采用污水处理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人工设备药剂品成本;同时沼液漏天储存会溢散大量刺激性气体,污染周边环境,目前国内环保要求十分严格,且对任何生产企业排放的臭气、污水、垃圾等有严格要求,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大多工程面临沼液无处使用,排放困难的问题。

目前国内相对有效的处理方式为:沼液直接利用、沼液作为污水处理、沼液制作常规液体有机肥。但由于利用猪粪进行CSTR厌氧发酵工艺后的沼液存在:易凝结鸟粪石、猪毛多,不溶悬浮物SS高等特征,在制作常规液体有机肥时只可用于冲施肥,滴灌或者喷灌易堵塞喷头,故而解决滴灌、喷灌易堵塞及养殖场废水再生利用问题十分重要。

目前有企业采用膜过滤的方式针对沼液进行处理,一般使用的是超滤、纳滤、反渗透(普通RO)等卷式膜结构,但是由于沼液成分复杂,悬浮物多,常规膜设备进行浓缩,存在能耗高、药剂品消耗量大、膜性能衰减快,反冲洗频率高,且不稳定运行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有效处理沼液,具有较高的膜通量,且具有能耗低、寿命高和运行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包括壳体、端盖和滤芯,所述壳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端盖上设有进液口,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滤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所述滤芯由集水管和反渗透膜构成,所述反渗透膜以波纹状形式沿所述集水管的周向布置一周,所述集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端盖上,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前述的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壳体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开端,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封闭端上,所述封闭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前述的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敞开端具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外径,所述安装凸台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安装凸台的端部,所述端盖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

前述的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卡槽包括导向段和锁紧段,所述导向段沿所述安装凸台的轴向设置,所述锁紧段沿所述安装凸台的周向设置,所述锁紧段上设有朝所述安装凸台开口方向延伸的卡口,所述卡块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的钢珠,所述钢珠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有弹簧。

前述的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端盖内设有安装板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端盖内,所述第二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集水管,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多个通孔。

前述的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的型号为BW30-400I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沼液处理的膜浓缩装置,其中滤芯由集水管和反渗透膜构成,反渗透膜以波纹状形式沿集水管的周向布置一周。经实践验证,采用该结构的反渗透膜能够将膜通量比现有技术提高50%,提高对沼液的处理能力,有效降低药剂品的消耗量。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膜通量较高,因此无需经常反冲洗,冲洗频率降低了30%,电耗降低了20%,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局部剖开后的轴测图

图2是反渗透膜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是卡槽与卡块配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端盖,3-滤芯,4-出液口,5-进液口,6-腔室,7-集水管,8-反渗透膜,9-第一安装座,10-安装凸台,11-卡槽,12-卡块,13-卡口,14-安装槽,15-钢珠,16-弹簧,17-安装板,18-第二安装座,19-通孔,20-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处理沼液的膜浓缩装置,包括壳体1、端盖2和滤芯3,壳体1上设有出液口4,端盖2上设有进液口5,滤芯3安装在壳体1内,滤芯3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腔室6,腔室6与进液口5连通;滤芯3由集水管7和反渗透膜8构成,反渗透膜8以如图2所示的波纹状形式沿集水管7的周向布置一周,设置好的反渗透膜8为中心带有通孔的圆柱形结构,集水管7则设置在圆柱形反渗透膜8的中心通孔内,集水管7上均布有圆孔20,集水管7的一端固定在端盖2上,另一端与出液口4连通;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8的型号优选为BW30-400IG。

工作时,沼液通过进液口5进入端盖2内,再通过端盖2进入腔室6内,沼液通过反渗透膜8过滤后进入集水管7内,然后顺着集水管7流向出液口4,从出液口4流出。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壳体1采用空心圆柱形结构,壳体1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敞开端,出液口4设置在封闭端上,封闭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座9,第一安装座9与出液口4连通,优选地,出液口4和第一安装座9均与壳体1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为了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安装座9内应设置密封圈,防止沼液从第一安装座9与集水管7之间流入出液口4。

进一步,端盖2内设有安装板17和第二安装座18,第二安装座18通过安装板17固定在端盖2内,第二安装座18用于安装集水管7,安装板17上具有多个通孔19。第二安装座18用于将集水管7的一端固定好,并将其封堵住,使其不会漏液,因此第二安装座18内优选设置密封圈,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座18只需要具备安装定位的作用即可,不必一定具备封堵功能,当不具备封堵功能时需单独使用塞子或其它东西将集水管7的该端封死。

进一步,敞开端具有安装凸台10,安装凸台10的外径小于壳体1的外径,安装凸台10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11,卡槽11的开口设置在安装凸台10的端部,端盖2的内壁上设有与卡槽11卡接配合的卡块12。优选地,端盖2的外径与壳体1相同,这样端盖2安装在壳体1上后外观较为平整、美观。端盖2的内径与安装凸台10的外径相等。

端盖2安装时需将各个卡块12与卡槽11对齐,然后向靠近壳体1的方向按压端盖2,然后顺时针旋转即可实现固定。为了防止漏液,安装凸台10与端盖2的配合位置还应设置密封圈,当然也可单独或同时在安装凸台10的外壁上设置密封圈。

在一种优选地方案中,如图3所示,卡槽11包括导向段和锁紧段,导向段沿安装凸台10的轴向设置,锁紧段沿安装凸台10的周向设置,锁紧段上设有朝安装凸台10开口方向延伸的卡口13,卡块12上具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设有与卡口13配合的钢珠15,钢珠15与安装槽14的槽底之间设有弹簧16。

通过卡扣13、钢珠15和弹簧16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端盖2从壳体1上脱离,只有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才可将其卸下。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