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五的升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679发布日期:2019-08-31 01:4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五的升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碳五的升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碳五烃类用于生产各种橡胶、塑料、尼龙、树脂以及药物等化工产品,碳五烃类沸点低,热敏性高,因此,常使用升膜蒸发器进行蒸发和分离,升膜蒸发器通过加热在原料液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气泡不断汇聚和上升,推动原料液上升,在加热壁面形成液膜,加热面积不断变大,蒸发速度加快,气泡不断冲破料液表面阻力并破裂,形成汽液混合物进入分离器,由于重力作用,汽液混合物在分离器中被分离,现有的升膜蒸发器的蒸发器在完成汽液的加热蒸发后,管道输送至外部的汽水分离器进行汽液分离,这样,容易存在热量损失,从而导致汽液混合物速率损失,降低分离效果,且现有的分离器或采用气旋式,或吸附式,或挡板式对汽液进行分离,其分离效果尚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离效果更佳的碳五的升膜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五的升膜蒸发器,包括通过分隔板连接独立组装的下部的蒸发筒和上部的分离筒,蒸发筒为密封筒形,由蒸发筒上设置的蒸汽进管向其内通入蒸汽,冷凝水由蒸发筒上设置的冷凝水排管排出,原料液由蒸发筒底部的输入管输入,蒸发筒内还设置有蒸发列管,蒸发列管下端与输入管连通,上端与分离筒连通,分离筒具有密封分离腔,其包括输出分离汽的分离汽排管、环绕分离汽排管外壁的螺旋板组、将分离汽排管固定于分隔板上的排管固定板以及分离液排管,螺旋板组上方为离心分离区,下端为缓冲区,分离汽排管上均匀分布有数个气孔,气孔和分离液排管分别与离心分离区连通,蒸发列管穿出分隔板并与缓冲区连通,螺旋板组内形成螺旋上升通道,其均与缓冲区连通。

优选地,分离筒的密封分离腔为锥台形,螺旋上升通道的通道截面随着上升不断减小。

优选地,蒸发筒外壁设有保温层,蒸汽进管和冷凝水排管位于蒸发筒下部的两侧,蒸发筒内设有折程板,折程板与分隔板间设有折程通道。

优选地,分离筒的壁面设有隔层,其内部设有连通隔层与离心分离区的溢水孔,分离液排管位于分离筒下端,并与隔层连通。

优选地,蒸发筒下部设有位于蒸发列管正下方的储存区,蒸发列管与储存区连通。

优选地,蒸发列管为变径管,上端的管径大于下端的管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碳五的升膜蒸发器将蒸发筒与分离筒分别组装后连接成为连通的一体结构,较外部分离具有热量损失小的特点,且经螺旋板组的气旋分离和气孔的吸附分离,可将汽液混合物充分分离,并由位于分离筒顶部的分离汽排管上升排出,分离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发筒,11、保温层,12、蒸发列管,13、蒸汽进管,14、冷凝水排管,15、储存区,2、分离筒,21、隔层,22、分离汽排管,221、气孔,23、分离液排管,24、螺旋板组,25、溢水孔,26、排管固定板,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碳五的升膜蒸发器,用于碳五混合液的蒸发分离,也可用于其他沸点较低的化合物混合液的升膜蒸发提取,包括通过分隔板3连接独立组装的下部的蒸发筒1和上部的分离筒2,蒸发筒1为密封筒形,分离筒2具有密封分离腔,蒸发筒1和分离筒2结构较为复杂,可分别组装后再进行连接,保证其密封性,由蒸发筒1上设置的蒸汽进管13向其内通入蒸汽,冷凝水由蒸发筒1上设置的冷凝水排管14排出,原料液由蒸发筒1底部的输入管输入,蒸发筒1内还设置有蒸发列管12,蒸发列管12正下方设有原料液的储存区15,蒸发列管12与储存区15连通,输入管与储存区15连通,原料液由输入管输入储存区15,其液面上升,并均匀由蒸发列管12下端口进行分流,避免各蒸发列管12内液量不一致,蒸发列管12上端口与分离筒2连通,分离筒2包括输出分离汽的分离汽排管22、环绕分离汽排管22外壁的螺旋板组24、将分离汽排管22固定于分隔板3上的排管固定板26以及分离液排管23,排管固定板26上设有数个扇形环孔,分离汽排管22不仅可排放分离汽,还作为螺旋板组24的支撑,螺旋板组24上方为离心分离区,下端为缓冲区,分离汽排管22上均匀分布有数个气孔221,气孔221和分离液排管23分别与离心分离区连通,蒸发列管12穿出分隔板3并与缓冲区连通,螺旋板组24内形成螺旋上升通道,其均与缓冲区连通,原料液经加热形成很多气泡,经缓冲区后均匀进入螺旋上升通道内,因上升的蒸汽混合原料液具有足够的上升动力,且缓冲区截面小于螺旋上升通道总截面,汽液混合物可在螺旋上升通道内形成足够大的离心速,并在离心分离区内将分离液甩落,分离汽由气孔221排出,因此,汽液混合物经过螺旋板组24的离心分离和气孔221的吸附分离,充分分离分离液;通过减小流通截面增加其流通速度,分离筒2的密封分离腔设计为锥台形,使其螺旋上升通道的通道截面随着上升不断减小。

因此,该升膜蒸发器将蒸发筒1与分离筒2分别组装后连接成为连通的一体结构,较外部分离具有热量损失小的特点,且经螺旋板组24的气旋分离和气孔221的吸附分离,可将汽液混合物充分分离,并由位于分离筒2顶部的分离汽排管22上升排出,分离效率高、效果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减小蒸汽的热量损失,蒸发筒1外壁设有保温层11,可为泡沫或者隔层均可,为了不破坏保温层11,将蒸汽进管13和冷凝水排管14设于蒸发筒1下部的两侧,并在蒸发筒1内设有折程板,折程板与分隔板3间设有折程通道,蒸汽在蒸汽筒内完成一次折程后由冷凝水排管14排出,为了便于蒸汽进管13一侧的冷凝水排出,在折程板的下方设有一截面小于折成通道的排水方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减小汽液混合物的热量损失,保证其流速,分离筒2的壁面设有隔层21,其内部设有连通隔层21与离心分离区的溢水孔25,溢水孔25低于气孔221,分离液排管23位于分离筒2下端,并与隔层21连通,分离液由溢水孔25进入隔层21内,不仅可充分利用其温度进行保温,且便于进行排放。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因为随着蒸发不断进行,蒸发列管12上部的原料液内气泡越来越多,原料液越来越少,无法吸收过多蒸汽热量,同时,下部的原料液温度较小,吸收的蒸汽热量较多,因此,蒸发列管12设计为变径管,上端的管径大于下端的管径,以平衡传输热量,保证蒸发的快速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