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5373发布日期:2019-11-01 21:2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料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沥青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度也不断加大。生活中常见的沥青是道路沥青材料和防水卷材沥青材料。沥青材料制作的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产沥青防水卷材前,首先要利用配料缸对沥青进行加热,传统的加热方式为在配料缸的外壁上螺旋环绕一根导管,使导热油在导管内循环,为整个配料缸进行加热,当配料缸中填料不满时,空缸处粘连的沥青材料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碳化,即浪费热量,又影响产品质量,而且烟气大,污染环境,造成环保不达标。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使导热油的液位高度始终与配料缸中的沥青液面高度相同,避免空缸处粘连的沥青材料料在加热过程中碳化,避免产生烟气,保证产品质量,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使导热油的液位高度始终与配料缸中的沥青液面高度相同,避免空缸处粘连的沥青材料料在加热过程中碳化,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包括:

配料缸主体,所述配料缸主体上设有重力传感器;

导热油管路,所述导热油管路包括进油管、回油管和多个环形管,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配料缸主体的侧面,所述多个环形管套设于所述配料缸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多个环形管分别并行连通于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回油管;

液位调节装置,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浮球、执行机构和处理器,所述浮球的直径与所述回油管的内径契合,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回油管中,能够在所述执行机构的拉力作用下在所述回油管中上下移动,所述处理器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重力传感器,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执行机构。

优选地,所述执行机构设置于所述回油管的上方,包括驱动电机和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浮球。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电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回油管上设有线性位移传感器,所述线性位移传感器沿所述回油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线性位移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信号接收器。

优选地,所述浮球的材质为耐高温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配料缸主体的任意高度处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

优选地,所述进油管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多个进油支管,所述回油管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回油支管。

优选地,每个所述环形管分别连通于对应的一个所述进油支管和一个所述回油支管。

优选地,所述进油支管和所述回油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浮球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进油管的底部设有进油阀门,所述回油管的底部设有回油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首先在处理器中预先设置配料缸的底面积及沥青的密度,之后在配料缸主体中加入沥青,重力传感器将测得的沥青的重量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沥青的重量及沥青的密度计算出沥青的体积,再根据配料缸的底面积计算出配料缸中沥青的高度,处理器将高度信号传送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将浮球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位置;随后通过进油管向多个环形管中注入导热油,此时,由于浮球的阻断作用,位于浮球上方的环形管中的导热油无法从回油管中循环回流,而保持静止状态;位于浮球下方的环形管中的导热油可以从回油管中循环回流,通过换热对沥青进行加热。实现导热油的循环液位高度始终与配料缸中的沥青液面高度相同,避免空缸处粘连的沥青材料料在加热过程中碳化,避免产生烟气,保证产品质量,节能环保,这种液位调节机构即适用于新建项目的罐体加热,也可以用于老旧罐体的改造,且改造成本低。

2、线性位移传感器用于精准定位浮球的位置,当线性位移传感器监控到浮球的位置偏离处理器的计算高度时,会向执行机构发送调整信号,将浮球调整至正确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配料缸主体;2、进油管;3、进油阀门;4、环形管;5、回油阀门;6、浮球;7、线性位移传感器;8、回油管;9、拉杆;10、驱动电机;11、回油支管;12、进油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包括:

配料缸主体,配料缸主体上设有重力传感器;

导热油管路,导热油管路包括进油管、回油管和多个环形管,进油管和回油管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配料缸主体的侧面,多个环形管套设于配料缸主体的外表面,多个环形管分别并行连通于进油管和回油管;

液位调节装置,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浮球、执行机构和处理器,浮球的直径与回油管的内径契合,浮球设置于回油管中,能够在执行机构的拉力作用下在回油管中上下移动,处理器的一端电连接于重力传感器,另一端电连接于执行机构。

具体地,首先在处理器中预先设置配料缸的底面积及沥青的密度,之后在配料缸主体中加入沥青,重力传感器将测得的沥青的重量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沥青的重量及沥青的密度计算出沥青的体积,再根据配料缸的底面积计算出配料缸中沥青的高度,处理器将高度信号传送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将浮球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位置;随后通过进油管向多个环形管中注入导热油,此时,由于浮球的阻断作用,位于浮球上方的环形管中的导热油无法从回油管中循环回流,而保持静止状态;位于浮球下方的环形管中的导热油可以从回油管中循环回流,通过换热对沥青进行加热。实现导热油的循环液位高度始终与配料缸中的沥青液面高度相同,避免空缸处粘连的沥青材料料在加热过程中碳化,避免产生烟气,保证产品质量,节能环保,这种液位调节机构即适用于新建项目的罐体加热,也可以用于老旧罐体的改造,且改造成本低。

作为优选方案,执行机构设置于回油管的上方,包括驱动电机和拉杆,拉杆的一端连接于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于浮球。

作为优选方案,驱动电机上设有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电连接于处理器。

作为优选方案,回油管上设有线性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移传感器沿回油管的轴向设置,线性位移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处理器和信号接收器。

具体地,线性位移传感器用于精准定位浮球的位置,当线性位移传感器监控到浮球的位置偏离处理器的计算高度时,会向执行机构发送调整信号,将浮球调整至正确的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浮球的材质为耐高温弹性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配料缸主体的任意高度处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避免配料缸中沥青高度计算不准确。

作为优选方案,进油管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多个进油支管,回油管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回油支管。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环形管分别连通于对应的一个进油支管和一个回油支管。

作为优选方案,进油支管和回油支管的直径小于浮球的直径,防止浮球进入支管。

作为优选方案,进油管的底部设有进油阀门,回油管的底部设有回油阀门。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所示,该带有导热油液位调节机构的配料缸,包括:

配料缸主体1的任意高度处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其上设有重力传感器,配料缸主体1的外表面套设多个环形管4,配料缸主体1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一根进油管2和一根回油管8,进油管2的底部设有进油阀门3,回油管8的底部设有回油阀门5,线性位移传感器7沿轴向设置于回油管8的侧壁上,每个环形管4分别通过一个进油支管12和一个回油支管11并行连通于进油管2和回油管8,耐高温的弹性材料的浮球6的设置于回油管8中,其直径大于进油支管12和回油支管11的内径,与回油管8的内径契合,通过拉杆9连接于位于回油管8上方的驱动电机10,浮球6能够在驱动电机10的作用下随拉杆9在回油管8中上下移动,驱动电机10上设有信号接收器,处理器的一端电连接于重力传感器,另一端电连接于信号接收器,线性位移传感器7一端电连接于处理器,另一端电连接于信号接收器。

首先在处理器中预先设置配料缸的底面积及沥青的密度,之后在配料缸主体中加入沥青,重力传感器将测得的沥青的重量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沥青的重量及沥青的密度计算出沥青的体积,再根据配料缸的底面积计算出配料缸中沥青的高度,处理器将高度信号传送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将浮球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位置;

随后通过进油管向多个环形管中注入导热油,此时,由于浮球的阻断作用,位于浮球上方的环形管中的导热油无法从回油管中循环回流,而保持静止状态;位于浮球下方的环形管中的导热油可以从回油管中循环回流,通过换热对沥青进行加热,线性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控制浮球的高度,这种配料缸能过避免空缸处粘连的沥青被加热碳化,保证产品质量,节能环保。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